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在影視文學看到的城牆,在很多現代化城市已不見了其蹤跡,彷彿它從沒有在世間存在過。
那古代的城牆去哪了?為什麼很多城市現在再也看不到曾經為抵禦外敵,保護城中百姓平安的城牆呢?
我們以偉大的首都北京為例子,講述古代城牆在時代變遷中的命運。
1915—1927年的北洋政府統治時期,是北京古老城牆的命運轉折點,北洋政府為改善交通,方便適應近代工業產品在北京城內的運輸和軍事上的政治目的,計劃在皇城城牆上開闢大量豁口,並增加門洞,修建穿牆公路,打通道路之間的聯接。
1921年,為了節省經費,又計劃拆取皇牆舊磚,用於排水渠和道路整改整修工程。反正對當時的北洋政府來說,就是一堆磚頭,能省則省,全然忘了文物價值的作用。
從1921年到1927年,北洋政府共拆了8公里以上的皇牆。其所得磚瓦除了用於修建民生工程外,還大量用城牆舊磚興建其它建築工程,當然也不能忘了貪汙倒賣這項。
古老的北京保護神就此滿目瘡痍,雖然有識之士極力反對拆牆,呼籲保護這古老的建築文明,北洋政府也曾一度迫於輿論壓力暫停,政府還曾派人調查濫拆現象,但開了壞頭哪有這麼容易遏制。
到1930年底,原周長約13公里的皇牆,只留下不足2公里的一小段,北京城牆名存實亡。
北京城牆命運況且如此,其它城市各城牆命運可想而知。都在轟轟烈烈的時代變遷中倒下並可能成了其它建築的墊腳石。
有些人就會有疑問,城牆的作用是防禦。你拆了敵人就進來了,怎麼這麼傻呢?這就需對現代戰爭的特點說明一下:
1.現代戰爭是熱兵器時代而非冷兵器
2.城牆對防空和現代戰術的侷限性
3.道路才是現代戰爭的命脈而非城牆。
所以在當時的戰亂時代來說,城牆的防禦作用已大大降低。因為光有城牆根本防不住飛機大炮的轟炸,反而讓士兵的心理產生依賴作用。故而出於軍事目的,抗戰時期很多城市的城牆也盡毀於此。
建國後,為了滿足各城市的規劃、道路修改,打通城市與農村的資源共享等等問題。全國範圍內很多城市基本上再也看不到城牆的影蹤,城牆這古老的建築也自然消失在歷史的浩瀚歲月之中。
近年,隨著國人的歷史觀迴歸,又有很多人對古老建築的消亡感到痛心疾首,紛紛呼籲重建古建築。但為時已晚,重建只不過是四不像,內在厚重文化精髓已隨歷史埋葬,何苦來哉!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建築史》
《糯米灰漿》
《梁思成城市建築美學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