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五一節前夕,著名英籍女作家韓素音到中國訪問,一位中央領導在中南海會見了她。在交談中,韓素音談起了海外對《芙蓉鎮》在國內的遭遇感到不理解(一度被禁),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這位韓女士什麼來頭?能有這麼高級別的會見?待我細細道來。
韓素音(1917-2012),著名英籍華裔女作家,混血兒,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比利時人,她本名周光瑚。韓素音是她自己起的名字,諧音“漢屬英”。
1933年,她考上了燕京大學醫學預科班,與梁思懿成了同班同學。(注:梁思懿是梁啟超的女兒,梁思成的妹妹)1935年到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學醫。1938年,韓素音在回國的途中遇到了一個國民黨軍官,一個貌美如花的少女,一個風度翩翩的青年,兩人回國後立刻結婚。但這段婚姻十分痛苦,丈夫不讓她出去工作,還經常打她。韓苦悶之餘,憑著對文學的興趣,寫出了處女作《目的地重慶》,1947年丈夫在戰爭中陣亡,第一段婚姻結束。
1948年她在倫敦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返回香港從醫,在這裡她和一個英國記者相戀,1950年記者去世。1952年她將這段感情經歷寫成英文小說《瑰寶》,小說在英國一經出版,立即引起轟動,也奠定了她在歐美文壇的地位。羅素說: “我花一小時讀韓素音作品 所獲得的對中國的認識, 比我在那個國家住上一年還要多。”1955年這部小說被好萊塢改編成電影《生死戀》,1956年獲得了第28屆奧斯卡最佳歌曲、最佳配樂和最佳服裝設計3項大獎。
值得一提地是,《生死戀》的男主角威廉.赫頓,就是在陳可辛的電影《甜蜜蜜》裡,黎明的姑媽永遠等待的情人。(姑媽說當年威廉.赫頓因為拍電影來到香港,邂逅了姑媽,還請她吃了飯,從此一生不忘)
1952年,她嫁給英國人康柏,隨後兩人移居馬來西亞,不過這段婚姻也不幸福,很快分手。1956年在印度她認識了自己的第三任丈夫陸文星(印度人,中文名字韓給起的),這段婚姻非常幸福,兩人相伴終老。
韓素音對中國的感情非常深,她年老時總結自己的一生時說:離開愛,奔向愛;離開中國,奔向中國。
1956年,她終於回到了祖國,見到了周恩來和鄧穎超,她非常崇拜周恩來,周總理說:“西方不瞭解中國,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接受中國的觀念。”她堅定地回答道:“中國和西方需要有一座相互瞭解的橋樑,兼通中西方文化的我,顯然很適合做這一座橋樑。”
這可不是一句空話,她早已將此作為了自己畢生的信念。上世紀 50-70 年代,她與陸文星多次來到中國,為重修中印友好關係做了許多工作。她還擔任過周恩來和法國總統戴高樂的特使,為後來引爆世界的中法建交,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她為周恩來和毛澤東都寫過傳記。她在中國創立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至今在翻譯界屬於較權威的獎項。
2012年11月2日,韓素音在瑞士去世,享年96歲。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溫柔更強大的力量, 這是韓素音一生最經典的語錄。
韓素音用她的一生都在為中國人正名,一生在詮釋著,身為一箇中國人的驕傲,雖然是英國國籍的她,卻不影響她對中國的熱愛,她是一位傳奇的愛國女性,值得更多人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