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秀才、舉人的數量很多,其中絕大多數都沒有當過官,這個龐大的知識分子群體,是清代社會中產階級的主要組成部分。這些人在當地都有一定的影響力,其經濟收入自然也不錯,那麼一個秀才或是舉人的家產大概有多少呢?
之所以有這樣一個問題,其目的就是要搞清楚清代一箇中產之家的經濟狀況。這裡有兩個乾隆朝抄家的案例,頗能說明問題。
秀才祝廷諍抄家案
乾隆四十四年十月,江西饒州府德興縣民人祝平章,控告族內同輩祝浹的祖父祝廷諍所著《續三字經》中,有許多違礙文字。祝廷諍原是德興縣生員,但他早於乾隆十五年去世。
祝廷諍在世時曾教幼年的祝浹誦讀過《續三字經》,後來祝浹將之默寫出來,也為自己的兒子作讀書啟蒙之用。乾隆四十四年八月,族人祝平章被祝浹控告盜賣公田,於是才有了祝平章的檢舉。
江西巡撫郝碩接案後,認為祝廷諍《續三字經》中敘元代“發披左,衣冠更,難華夏,遍地僧”之句,寓意詆譭,影射本朝的剃髮政策,又不按慣例將當朝國號抬格書寫,擬將祝廷諍以大逆罪論處,開棺戮屍,其後輩十六歲以上斬立決,財產抄沒入官。對此,乾隆帝的批示是:三法司核擬速奏,欽此!
祝廷諍的案件最後是怎麼判的,已經不得而知,就算格外開恩,估計也少不了發遣流放。但祝廷諍的家產被抄在文獻中是有詳細記載的。第二年八月,江西巡撫奏報祝廷諍家產清單:
“所遺田山地基什物逐一確估,共值銀一百八十一兩三錢九分,除下田變銀十六兩扣除祝廷洪原典價銀十五兩外,實共銀一百六十六兩三錢九分。”
由於《續三字經》被揭發時,祝廷諍本人已經去世三十年,其間財產已有所消耗,所以當時估價的資產總數,主要為田產價值。如果祝廷諍在世時,家產應該更多一些,至少應該在300兩上下。
舉人王錫侯抄家案
乾隆四十二年,江西新昌縣,民人王瀧南向官府控告舉人王錫侯刪改《康熙字典》,另刻《字貫》,其中有“然而穿貫之難也”之句,顯屬悖逆。此案呈至江西巡撫衙門,巡撫海成認為王錫侯所輯《字貫》“雖無悖逆之詞,但隱寓軒輊之意,實為狂妄不法”,請旨將王錫侯革去舉人以便審擬。
《字貫》呈進後,乾隆皇帝見凡例中將“聖祖、世宗廟諱及朕御名字樣悉行開列”,大為惱火,嚴斥巡撫海成辦案不力、漫不經心,此等大逆不法“開卷即見,海成豈雙眼無珠茫然不見耶?”
乾隆諭令海成親往王錫侯家中搜查不法書籍字跡,並鎖解王錫侯進京交刑部嚴審治罪。海成受到乾隆訓斥後,戰慄恐懼,立即率親屬前往王錫侯家,搜檢各屋內書籍、字跡。
十天後,海成奏報查獲王錫侯所著《字貫》等書535部、各版片4257塊,王錫侯家屬連坐者共21口,其家產也被估價寫入清單進呈,具體為:
住房十間半連磚瓦基地等項共估銀三十六兩六錢;門首空地一片估銀三兩二錢;魚塘一口估銀一兩二錢;屋後菜地一塊估銀十二兩五錢;竹木床桌椅凳架盤桶箱櫃、錫鐵磁瓦零星物件等項共估銀六兩九錢六分一釐;谷一石五斗估銀七錢;小豬一口估銀三錢二分;雞五隻估銀一錢五分。
以上等項加起來總共為61.631兩,這個數字和那些貪官汙吏家產比起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不過,王錫侯被查獲了不少書籍,當時並未給出估價上報,後來估價為192.14兩,這樣算下來,王錫侯的家產總價值為253.771兩。
祝廷諍、王錫侯不是一般的普通百姓,而是屬於士紳階層,在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領域中,都是有一定影響力的。從他們的抄家清單中不難發現,數目並不大,都在300兩上下。
御史看過很多關於清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以及諸如類似的問題,並以房價、購買力等進行換算得出結果。實際上這個演算法都很不科學,沒有抄家估價來的真切。比如王錫侯家產中,田產、穀子、小豬、雞都有實價,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