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頭部手機廠商的硬體創新比拼從過往的螢幕、記憶體、攝像頭擴充套件至自研晶片等“根技術”時,對軟體底層“核心”的認知也在進化。
“安卓卡頓是當前消費者反映最多的問題,與其在顯示幀率上做文章,不如深入底層技術來解決這個問題。”vivo副總裁、vivoAI全球研究院院長周圍在一場溝通會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vivo的安卓核心團隊達到400人左右,移動生態領域做端側軟體的也有3000多人,加上應用生態領域的3000人,總體近7000人。
在vivo看來,硬體不再是手機廠商唯一的支柱業務,軟體和服務的重要性正在凸顯。
除了vivo外,包括華為、OPPO以及小米在內的國產手機廠商也在尋求軟體賽道的突破。在業內看來,除了解決安卓“卡頓”等應用層面的基本問題外,軟硬協同的生態一體化發展將成為手機廠商下一階段競逐的焦點。
底層技術裡的“硬核與互動”
談及為什麼要投入軟體底層技術時,周圍表示,要構建數字世界,不只是硬體和場景的擴張,更需要軟體和技術能力作為支撐。
在周圍看來,手機做到今天分幾個層次,其中一個重要層次是“驅動+核心”。
“我們在核心上投入比較重,這個‘重'是為了解決當下使用者痛點和需求。比如大家反饋比較多的是手機慢、卡頓,其實更重要的是越用越慢,這是效能的問題,需要在核心上做文章。”周圍對記者表示,核心層面vivo主要從兩方面發力,一方面是儲存管理,另一方面是計算相關的處理、儲存和顯示,其他就是全場景流暢相關的東西。
舉一個例子,記憶體是手機最重要的配置之一,直接影響著系統的效能,而vivo在核心中增加了一個“全域性虛擬快取管理機制”,如果持續啟動應用來做測試,8G的機器,能夠保活的應用數量提升了40%,達到28個,效果接近沒最佳化的真實的12G記憶體的機器。而在消費者感知層面,會直接感受到即便是記憶體小一些,但系統也非常的流暢。
此外,vivo還做了兩件事,第一是建立完整科學的人因分析,瞭解在各種場景下什麼樣的引數是讓人覺得最舒服的。第二是做好心流建設,讓vivo手機的互動,動效等是符合人的生理特徵和心理預期的。
去年年底,vivo公佈了旗下全新的安卓定製系統OriginOS,在互動層面上做了革新。“我們希望把系統做到至簡。”周圍表示,成熟的企業在龐大的技術佈局裡面一定要有自己的頂層思考。
手機進入互動與系統改革時代
沒有“支撐”的商業都是暫時的繁榮。
一家頭部廠商的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手機廠商只有“下沉”深入到手機軟硬體的底層,才能真正掌握產業發展的趨勢和主動權。此外,雖然手機仍佔據移動生態的主流入口,但與耳機、手錶、PC、平板等智慧終端之間的互聯互通也正在成為不可抗拒的趨勢,提前做軟體生態的佈局至關重要。
但從投入路徑來看,各家頭部廠商在軟體層面的切入點其實並不相同。
華為的鴻蒙系統自成體系,屬於從底層到框架再到應用的多層次佈局。“從應用層打通也可以實現多裝置之間互動。但APP想在不同裝置之間流轉,就要做針對性的適配修改,未來不管是手機升級,還是電視機升級或是APP版本升級,都可能導致APP在手機和其他終端之間流轉不起來。”華為的一名軟體工程人員曾表示,應用層打通這條路走下去的代價會越來越高,不具備通用性和擴充套件性,所以仍需要從底層實現硬體模組的融合。
OPPO則透過“潘塔納爾計劃”,推動內部軟體工程的迭代加快。
在作業系統上,vivo的研判是,Linux(Android是基於Linux核心的作業系統)在過去十幾年以及未來使用是沒有障礙的,只需要把核心的迭代和演進做好;第二層為中間層,有IDE環境、中間的surface、渲染層,綜合起來叫框架;最上面是生態層,是中國產業界真正遇到問題的一層。
“我們不會兩三年再變一個作業系統,頻繁變化對消費者和開發者來說,都是不負責、不友好的。”周圍表示,作業系統的發展並不能僅僅依靠作業系統技術本身和其開發者推動,而是需要依靠廣大廠商、開發者形成的生態共同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