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2月21日電 (張燕徵)近日,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系、中國科學院學部-清華大學科學與社會協同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了“倫理立場、演算法設計與企業社會責任”研討會。大連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部長、教授李倫在研討會上以工業化時代向數字化時代的轉型為背景,結合網際網路企業的演算法治理案例,切入企業的數字責任問題,呼籲社會有效保障使用者的自主性,將演算法倫理嵌入企業社會責任契約,實現演算法治理正規化從自我約束向社會約束的轉型。
李倫表示,隨著企業的數字化升級,企業的社會責任也要隨之升級,應履行企業的數字責任,而演算法倫理是企業數字責任的核心。
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在創造利潤的同時,對員工、股東承擔責任,同時對消費者、社群、環境等承擔責任,平衡經濟利益和其他社會利益。步入數字時代後,企業運營的方式和環境發生變化,有學者提出企業應該透過對社會、經濟、技術、環境負責任的方式使用資料和數字技術,即企業數字責任。
“很顯然,企業數字責任是企業社會責任在數字時代發展的結果,已成為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李倫稱,有學者把企業數字責任分為社會、經濟、技術、環境四個方面。其中,社會的主體是人,企業應該保護僱員、消費者的資料隱私;經濟方面,企業面對就業、資料權利、智慧財產權等問題。
李倫認為,數字時代企業的基本運轉方式日益圍繞資料和演算法展開,從這個意義來講,演算法倫理應當成為企業數字責任的核心。演算法倫理的基本原則包括演算法透明、演算法公正、演算法平等、演算法包容、演算法低碳、演算法自主等。
在李倫看來,演算法包容是指技術在整個生命週期中都要對所有人群開放,保證技術普惠,解決社會的數字鴻溝問題;演算法低碳是指在數字時代,透過大資料、演算法等AI技術改造傳統的能源企業,解決環境問題,確保數字社會可持續發展;企業對於個人資料和隱私保護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演算法自主就是要保障使用者和員工的自主權。
不過,要讓演算法倫理能夠得到落實,還應該有一種制約機制。“這裡所講的機制就是將演算法嵌入到企業社會責任契約之中,由自我約束變成社會約束,這是企業社會責任本身的發展邏輯。上世紀80年代,企業社會責任運動興起,90年代,從自我約束、內部約束變成他律和社會約束。”李倫表示,沿著這樣的思路,應將演算法倫理嵌入到企業社會責任的契約中,形成全球化的相互制約,使企業數字責任從自我約束變成社會約束。目前,中國對於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演算法推薦做了相應規定,關鍵在於完善和落實這些規定。
李倫表示,企業數字責任契約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制訂,中國應積極參與,以保證企業切實履行數字責任,同時也保障企業健康發展。(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