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晝熱夜涼,氣候乾燥,人們極易出現口乾、唇乾、鼻幹、咽乾、大便乾結、面板乾裂等症狀,也就是典型的“秋燥”。對於“秋燥”侵擾,不少人以為只是普通乾燥或上火,殊不知,“輕敵”往往會為深秋乃至冬天的病症埋下禍根,因此,飲食調理應該主要圍繞“潤燥”進行。
三餐有湯可緩解秋燥
身體缺水自然會引發秋燥,但有些人表示,自己明明喝了很多水,為啥還總是口渴呢?
其實,純水的補水效果並不是最好的,因為它會很快透過消化道,進入血液中,然後從腎臟排出去。也就是說,水分子在體內的停留時間很短,往往達不到滋潤咽喉和消化道黏膜的效果。
曾有研究發現,牛奶和橙汁的補水效果比白開水好。這是因為,少量親水化合物(比如蛋白質、糖、澱粉、糊精、植物膠質)、電解質等能夠吸附大量水分子,從而有助延緩水分的吸收速度,延長其在體內停留的時間,讓黏膜得到更長久的滋潤。
還有一些湯水也有很好的補水效果,比如玉米片湯、米湯、小米粥湯等各種雜糧湯。這些糧食煮出來的湯,不僅有柔和的香味,還含有維生素B1、鉀等可溶性營養成分,並含有少量的澱粉和糊精。同時,用沒有鹹味的粥湯替代鹹味的魚湯肉湯和蔬菜湯,能減少鹽的攝入量。
所以,喝粥湯能預防餐後很快感覺乾渴的情況。各種茶也是補水的好來源,比如紅茶、綠茶、白茶、茉莉花茶、烏龍茶、普洱茶等,解渴效果也非常好。只要泡得不過濃,它們就不會影響礦物質的吸收,還能提供不少的鉀元素和多酚類抗氧化物質。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這些湯水一定要做到少油少糖少鹽少熱量,否則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湯水類食物最好三餐都有,比如早餐的時候可以喝牛奶或酸奶,中午的時候可以喝雞蛋湯或者茶水,晚上的時候喝些雜糧粥或蔬菜湯,每頓大概喝200~300毫升。這種少量多次的補水方式有利於水分被充分吸收,進而緩解秋燥。
杏仁:《本草綱目》說杏仁之用有三:“潤肺也,消食積也,散滯氣也。”杏仁有兩種,一種味苦,名為苦杏或北杏,多用於治療;一種味甜,名為甜杏或者南杏,專供食用。
雪梨:梨自古被尊為“百果之宗”,有潤肺、止咳、消痰、降火等功用。在秋季若因氣候過度乾燥,繼而出現口渴、便秘、乾咳等,或因內熱導致煩渴、咳喘及痰黃等症狀,可多食梨。
白蘿蔔:民間有“十月蘿蔔賽人參”的說法。《本草綱目》對蘿蔔稱讚有加,稱其為“蔬中最有益者”,白蘿蔔能消食健脾順氣。白蘿蔔汁可以潤肺清熱、化痰平喘和中。
甘蔗味甘:平,無毒,主下氣和中,助脾氣,利大腸,消痰止渴,除心胸煩熱,有滋陰潤燥、和胃止嘔、清熱解毒之功效,對於因陰液不足所導致口乾、咳嗽痰少、大便秘結等症,可利用多食甘蔗來改善症狀。熱性病飲生蔗汁最好,喻為“天生復脈湯”。但甘蔗汁煮熱則性轉溫,有溫補功效。
銀耳:味甘淡、性平,無毒,入肺、胃、腎三經,具有生津潤肺、益氣活血、滋陰養胃、補腦強心的作用,適用於肺熱咳嗽、肺燥乾咳、胃腸燥熱、便秘等症。銀耳被譽為長生不老藥、延年益壽品,具有滋潤而不膩滯的特點,對體虛、久病初愈、不宜用其它補藥的病人及陰虛內熱、內熱而有出血傾向者更為適用。
此外,白色食物還有山藥、荸薺、茯苓、白芝麻、蓮藕等,人們按照自己的口味和喜好選擇就好。
大/家/都/在/看
本土新增43例,中秋出行該注意什麼?
國家稅務總局:定期對明星藝人開展稅收檢查
你好,我是毛毛,向你介紹平行世界中的另一個我
(來源:人民好醫生)
主編:劉倩
本期責編:江梓依(實習)
本期校對:陳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