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何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譯文:
你看見了嗎,黃河之水是從天上流下來的,奔流到海,便不再回來。你沒看見嗎,人們正在銅鏡前,悲嘆白髮暗生,早上還是烏黑青絲,晚上就變得滿頭雪白,
人生得意之時,就該盡情歡樂,不要讓金盃空著對明月。上天造就我的才幹,必然有它的用處,金錢散盡,還能夠重新回來。
讓我們殺牛宰羊,暫且盡情作樂,我要一口氣喝它三百杯。岑勳先生,丹丘先生,快快喝完這杯酒,不要讓酒杯停下。
我為你們唱一曲,請你們為我側耳傾聽。鐘鼓和美食都不值得珍貴,只願與你們長醉不起。
自古以來,聖賢之人都怕默默無聞,只有寄情美酒之人,才會永遠留下姓名。陳王曹植,當年曾在平樂觀宴飲,儘管一斗酒需十千錢,仍舊恣意尋歡。
主人家,你為什麼說少銀錢?只管出去買酒,我與你對飲。五花馬,千金裘,叫一聲小兒,快快拿去換美酒,讓我與你們一起遣消憂愁。
賞析: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曲調,即“勸酒歌”。李白這首名篇,大約作於天寶十一年。長安放還後,他四處遊歷,曾與友人岑勳、元丹丘三人歡宴豪飲。
在唐朝,飲酒已蔚然成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人們在生活中離不開酒。唐朝的酒多帶有“春”字,酒色有紅、黃、白、綠、碧、青、紫,異彩紛呈;酒味有醇烈、甘辛、濃淡、清濁之別,其中以香醇最為貴重。在長安、洛陽等大都市中,酒的價格十分昂貴,名貴的酒大約一斗十千錢,這樣的酒李白可以負擔得起,而像杜甫這樣的寒士,就只能飲一斗三百錢的中等酒。
李白一生放浪詩酒,酒是他消除憂愁的良方,又是激發他揮毫作詩的引子。“李白斗酒詩百篇”,這篇《將進酒》,酣暢淋漓地抒發了李白懷抱用世之才而不遇的一腔悲情,吐露了他沉醉美酒之中的痛苦矛盾心情,展現了他的人生態度和藝術個性。
全詩大開大合,篇首即用兩個“君不見”領起,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大河之去,勢不可回,氣勢磅礴。詩中屢用巨大的數字如“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萬古愁”等來表現豪邁詩情和奔湧跌宕的感情激流,情、悲而不傷,悲而能壯,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唐詩別裁集》謂:“讀李詩者於雄快之中,得其深遠宕逸之神,才是謫仙人面目”,此篇足以當之。
北風行•李白
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譯文:
燭龍棲息在寒冷的雁門北,銜燭發出微弱的光芒來表示天亮了。日月為何不能照到這裡?只有那呼嘯怒號的北風從天上撲下來。
燕山飛舞的雪花如同席子一般大,一片片吹落在軒轅臺上。幽州思念征夫的少婦一年十二月,停止了歌舞不再歡笑,娥眉顰蹙。
倚靠在門楣上望著來往的行人,思念著征夫遠在的長城或許更加苦寒。分別之時,征夫提著長劍去從戎救邊,留下裝飾有虎紋的箭袋。
箭袋中有一雙白羽箭,已經佈滿了蜘蛛網與塵埃。箭依然在這裡,但是現如今人卻已戰死沙場,不復回來。
不忍心再看到此物,於是把它焚燒成塵。黃河尚可以用捧土去堵塞,卻恨難以裁剪北風雨雪。
賞析:
《北風行》是樂府“時景曲”調名,內容多寫北風雨雪,行人不歸的傷感之情。本詩沿用樂府舊題,抒寫思婦的愁怨。
在一個大雪如席的冬日裡,幽州城中,一位婦人獨倚著門檻,眼前過往的行人,讓她想起了自己那慨然出征,戰死沙場的丈夫。詩人透過對思婦內心世界的描寫,表達了對戰爭的極度厭惡以及對人民的由衷同情。本詩運用了大量的誇張手法,比如,將燕山的雪比作席子,並且呼喊出“黃河捧土尚可塞”這種生活中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但是這些手法運用得當,不但不會鬧出笑話,反而讓讀者從中品味出作者強烈而深沉的情感。
關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譯文:
明月升起,輕輕飄浮在蒼茫的雲海裡。
長風掀起的塵沙席捲幾萬裡,玉門關早已被風沙層層封閉。
白登道那裡漢軍旌旗林立,青海灣卻是胡人窺視之地。
自古以來這征戰廝殺的場所,參戰者從來不見有生還者。
守衛邊陲的將士面對現實,哪個不愁容滿面思歸故里。
今夜高樓上將士的妻子們,又該是對窗不眠嘆息不已。
賞析:
吐蕃是中國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權,在其贊普松贊干布時期崛起。
“關山月”是樂府舊題,內容多為描述征戍離別之苦。李白的這首詩即以古題寫邊塞的將士和家中妻子相互思念之情。起首四句,以雄渾的筆墨描寫了天山、雲海、長風、明月、玉門關一起構成了一幅遼闊的邊塞圖。中間四句由邊關過度到戰爭,無休止的戰爭使出徵的戰士無一生還故鄉。末尾四句敘寫征戍者思歸之情,征戍者懸想妻子月夜高樓嘆息不止,使全詩至此又翻進一層。全詩以征戍者的口吻,描寫了邊關的情形,更加凸顯出戍守邊塞的將士對長期征戰的厭惡和渴望還鄉的心情。正如《藝苑卮言》所贊:“太白古樂府,窈冥惝恍,縱橫變化,極才人之致。”
靜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譯文:
床前,一片明朗的月光,疑心那是一地白霜。
抬頭仰望,原來是夜空明月,低頭沉思,想起我的故鄉。
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寓居湖北安陸小壽山時所作。靜靜的夜晚,月光從窗戶穿進來,灑落在床前,讓詩人在幻覺中以為是地上的霜,於是舉頭而望。月光引起人的鄉愁、鄉思,詩人自然無法入眠,低頭陷入無邊無際的思念之中。舉頭低頭之間,蘊蓄已久的心聲一觸即發,遂脫口而出。
明月為人人所常見,思鄉之情為人人所共有,但被李白妙手拈來,信口道出,無意於工而無不工,可謂妙絕古今,使後人千古共鳴。
玉階怨•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
譯文:
玉石臺階之上,已經生出露水,佇立太久,羅襪都溼透了。
她只好回屋放下水晶簾,卻又不禁隔簾遙望秋月。
賞析:
詩雖以“怨”為題,通篇卻只寫女主人公的活動:她先是風露立中宵,進而望月不眠,由於佇立太久,不知不覺寒露已經浸溼了鞋襪。詩從玉階、白露、羅襪到水晶簾,玲瓏秋月,委婉而入微,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春思•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譯文:
燕地的青草嫩如碧青細絲,秦地的桑樹低垂著綠色的樹枝。
當你想念回家之日,正是我異常憂傷之時。
春分啊,我與你素不相識,你為何要吹進我的羅帳?
賞析:
“春思”就是春日的思緒,古語有“春女感陽則思”之句,這樣的題目多為描摹春天裡思婦的心理。
此詩開頭兩句以燕地、秦地春天的典型景物興起,表明了兩地相隔甚遠,一個春日來的遲一些,另一個則來的早一些。“燕草如碧絲”是思婦的想象,“秦桑低綠枝”才是思婦眼前所見,看似跳躍,實際在感情上是一脈相承的。《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此處正是借用這一典故,渾成自然,不著痕跡。不僅起到了一般興句烘托感情、氣氛的作用,還把思婦和丈夫之間親密真摯的感情表現了出來,這是一般興句很難做到的。
接著由春色引起春思。思婦根據對丈夫的深切瞭解,推想遠在燕地的丈夫見到碧絲般的芳草,必然會生出懷歸之心。但接下來一句又令人不解:為何丈夫懷歸,妻子不但不覺得欣喜,反而會“斷腸”呢?這似乎違背了一般人的心理,然而聯絡上文細細品味,方知是因為燕地寒冷,春草生的遲。當“秦桑低綠枝”時,燕草才剛剛萌芽,也就是說,當丈夫剛剛有懷歸之心時,妻子卻是思念已久,這一句在表現思婦的感情上又進了一層。
末尾兩句,寫春風吹入羅幃,撩人纏綿情思,而思婦卻用反問語氣申斥春風不識相,表明了她對愛情的忠貞不渝,不是外物所能引誘的。人對著春風發話,看似違背常理、常情,但卻深刻入微的表現了思婦獨守空閨這一特定環境中的心理情態,表現了她對感情忠貞不二的高尚情操,又令人感到真實可信,真可謂無理而妙,恰到好處。
長幹行•李白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譯文:
記得我劉海初蓋前額的時候,常常折一朵花在門前嬉戲。
郎君總是跨著竹竿當馬騎,手持青梅繞著交椅爭奪緊追。
長期以來,我倆一直住在長幹裡,二人天真無邪從不互相猜疑。
十四歲那年做了你的結髮妻子,成婚之時羞的我不敢把臉抬起。
自己低頭面向昏暗的牆角,任你千呼萬喚,我也不敢把頭回。
十五歲才高興地笑開了雙眉,發誓一定要與你白頭偕老,化為塵土。
你常存尾生抱柱般堅守信約,我怎麼也不會想到有登上望夫臺的一天。
十六歲那年你離開我外出遠去,要經過瞿塘峽可怕的灩澦堆。
五月水漲灩澦難辨,擔心觸礁,猿猴在兩岸山頭嘶鳴更顯悲悽。
門前那些你緩步離去的足印,日子久了,一個個都長滿青苔。
苔蘚長的太厚,怎麼也掃不乾淨,秋分早到,落葉紛紛把它覆蓋。
八月秋高氣爽,黃色的蝴蝶多麼輕快,雙雙飛過西園在草叢中起舞。
此情此景,怎不叫我傷心欲絕,終日憂愁以至紅顏早衰。
遲早有一天你若離開了三巴,應該寫封信寄到家裡來告訴我。
為了迎接你,我不辭路途遙遠,哪怕趕到長風沙,要走七百里的路!
賞析:
長幹為地名,在今江蘇省南京市秦淮河南,古時有長幹裡,靠近長江。
這首詩寫一位少婦思念在外經商的丈夫。作者以少婦第一人稱獨白的口,敘述了她與丈夫童年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她新婚出嫁時的靦腆羞澀,不難看出兩人的感情熱戀而專一。其中“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兩句,表明了兩人忠貞的愛情,為全詩關鍵所在,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可惜好景不長,婚後丈夫遠行經商長久不歸,少婦不得不忍受離別的痛苦以及對丈夫的牽掛和思念。
《唐宋詩醇》評說此詩曰:“兒女情事,直從胸臆間流出,縈迴曲折,一往而情深。”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譯文:
峨眉山山頭掛著一輪半圓的秋月,月光灑入平羌隨著江水流動。
夜晚從清溪出發奔向三峽,思念君子,不能相見之際已經到了渝州。
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早年初離蜀地的作品,節奏明快,語言淺近。
在一個秋天的夜裡,一輪彎彎的月牙掛在天空,年輕的李白乘著輕舟,從峨嵋到平羌江到清溪到三峽,一路順江而下。去國離鄉,不免別恨依依,這一路上,故鄉月亮也漸漸遠離自己而去,這真的令人神傷。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勾勒出一幅千里長江行的圖景,空間和時間跨度極大,真可謂是思接千里,由此可見作者的功力。詩人在狀寫江行之時,還不忘將自己對故鄉與親友的思念之情糅雜進去,景與情相生。
秋浦歌•李白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譯文:
白髮有三千丈長,因為愁思像這樣長。
對著明亮的鏡子,看到自己蕭蕭白髮有如秋霜,不知怎麼會變得這樣?
賞析:
這是一首抒憤詩,作於李白晚年。
詩人仕途坎坷,常年受到官場排擠,得不到朝廷重用,壯志難酬。他在暮年之時,一天偶然望見鏡子裡的自己頭髮斑白,不禁悲從心中來:生命已經消逝了一大半,自己那“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理想卻還未實現。
古人云,不平則鳴,李白對自己仕途屢遭挫折、時運不濟的遭遇感到悲憤,故作此詩,以強烈的感情、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將自己心底的抑鬱與不平全部宣洩了出來,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客中作•李白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譯文:
蘭陵出產的美酒帶著鬱金香草的芬芳,盛在玉碗中閃耀著琥珀般晶瑩的光澤。
只要主人能同我一起暢飲酣醉,也就不覺得什麼地方是他鄉了。
賞析:
這是李白客居他鄉時的作品,描寫的是他客居生活的一個片段。
天寶初年,李白結束長安之行後,移居東魯。這首詩作於東魯蘭陵,而詩人以蘭陵為“客中”,可見此詩作於開元年間。開元時期是大唐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社會安定繁榮,人們的精神面貌非常昂揚。李白雖客居他鄉,卻全無客愁。喝著蘭陵的美酒,詩人竟不知自己是在他鄉了。本詩將李白的灑脫不羈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
古來以客居他鄉為主題的詩不在少數,但大多都寫得低沉憂傷,李白這首《客中作》卻寫出了另一種情致:由身在客中,發展到樂而不覺其為他鄉,格調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