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隨心
德州城西迴龍廟旁馬家溜口馬家墳地裡,那塊石碑被挖掘出來後。引起諸多關注,引來了一些猜疑和說法,為此,經馬家直系後裔馬玉桓先生同意後,現作如下介紹:
一、馬家“敕命碑”簡介
馬家的“敕命碑”,整體採用石灰岩(俗名稱“青石”)為原料。碑身系豎長方形的整體石碑,長約220釐米、寬85釐米、厚35釐米。碑陽面刻有文字,碑文均系古代繁體字,字跡清晰,可通順吟讀。四周刻有8釐米左右寬的淺浮花卉雕刻圖案。碑陰面沒有文字,較平整光滑。碑身上下兩頭各有高約20釐米、寬約19釐米、厚15釐米的錐形石榫頭一個,其錐度為頂頭的平方,比底座的平方約小兩釐米左右,此係安裝碑帽和碑座用的。
碑帽為雕刻的雙龍盤繞花紋,它高約103釐米、寬約93釐米、厚約34釐米(均為突出的最高點)。碑帽正面的中間刻有“奉天敕命”四個大字的“題額”,一般稱其為該碑的標題;在碑帽底部在中間部位,有個約長22釐米、寬20釐米、深30釐米左右的榫槽,在榫槽的中間有條小裂紋,但不太明顯嚴重;
需要說明的是:封建社會對碑帽的管理是比較嚴格的,普通老百姓家是不能加碑帽的,加碑帽者其墓主人或立碑人必須達到七品官級別方可。
碑座系安放碑身的石座,稱其為“趺”。該碑座為造型浩瀚的青石贔屓,它長約(尾到頭的頂端)196釐米(通稱6尺),寬約100釐米,高約55釐米,底部較平整。在贔屓上部的中間部位,有個寬約22釐米、長約45釐米的略突出的平臺,平臺中間是(估計為寬約22釐米、深30釐米)榫槽,是放碑身用的(因沒清洗乾淨故數字不太準確)。
馬家的“敕命碑”,全碑共計刻有309個字,加上碑帽上的題額“奉天敕命”四字,共計313個字。但該碑所雕刻的筆畫較淺,不僅易磨損,現今也有個別字跡不太清楚。
二、馬家“敕命碑”簡解
馬家 “敕命碑”的碑文中,提及到了四個人名,敕封了3人:
(一)、馬碁:明成化二十年(1484)甲辰科進士,立碑時,任河南道監察禦史(七品);他是獲得此御碑的主要人物。
(二)、馬貴:馬碁之父,被皇帝封贈為“文林郎”;
(三)、齊氏:馬貴之正房,馬碁的嫡母,被封贈為“孺人”;
(四)、楊氏:馬貴之偏房,馬碁的生母,被封贈為“孺人”;
一塊御碑敕封了三個人,可為奇蹟,故絕對應稱為馬家之“敕命碑”也。
幾個名詞簡解
1、敕命:既由翰林院編修代寫,由皇帝之名頒發給低階官員的聖旨。敕令:是指皇帝釋出的命令、法令或立法。而“聖旨”是皇帝下達的命令或發表的言論、封贈有功官員或賜給爵位名號而頒發的誥命或敕命。雖然,聖旨的用途比較廣泛,但敕令涉及立法,比聖旨要嚴肅和正規的多。
2、文林郎:文林郎在明朝係一種散官,有職無權的正七品官階。一般的正七品官員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見《明史·職官一·吏部》 )
3、孺人:古代大夫妻子之稱號,明清時,皇帝給七品官的母親或妻子的封號。
4、嫡母:妾所生的子女稱父親的正房為嫡母。
三、馬家“敕命碑”原文(古代繁體)
奉天承運
皇帝敕曰
國家推使臣之體 原教子之功 官賞既加其身 褒封比及其父 致實通於今昔 義不異於存亡 爾馬貴 乃河南道監察禦史碁之父 善行積躬 遺經教子 義方之效 巳見之衣冠色養之榮 費逮於風木風木 爰因考績 遠示惟恩 茲持贈爾為文林郎 河南道監察禦史 鳴漠有聞 服斯寵命
敕曰 家有主母 實正綱常 子為能臣 必先褒錫 故名之正耆言必順 意之羙耆法必良 在古則然 於今優重 爾齊氏 乃河南道監察禦史馬碁之嫡母 鐀克主中 恩能逮下 致有賢嗣 出為能官 宜錫寵恩 用酬教育 茲特贈為孺人 渙命所頒 益光泉壤
敕曰 子之於母德 必報於所生 君之於臣 恩必酬其所事 揆人情而當體 在國典以宜施 而楊氏 乃河南監察禦史馬碁之生母 閫儀克慎 家教聿成 有子斯才 厥官惟稱 可無褒錫 以報劬勞 茲特增為孺人 靈爽尚存 庶其袛服
弘治八年四月二十五日
由於本人水平有限,雖然已經馬家直系後裔馬玉桓先生審閱,但也避免不了有錯誤的地方,故請各位老師們指教。
隨心,本名馬惠彬,男,1944年生於德州市德城區橋口街,大學文化,企業退休員工。由於我生在運河邊、長在德州城,對運河、對德州歷史有著特殊的感情,故2005年退休後,便介入了對德州地域歷史及德州運河文化的研究,先後寫出了有關德州歷史和運河文化的文章350餘篇、200萬餘字。先後在各種報刊雜誌和書籍上發表了260餘篇。寫出了各種型別的詩詞歌賦等近300餘首,在各種報刊雜誌和書籍裡發表了百餘首。已出版《德州史話》 一、二集,《北廠志》、《橋口街志》、《水獸旱船》等書籍。
壹點號玉河微瀾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