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發現乳腺一個小包塊,未及時處置,誤信精油可以保養。15年後小腫塊則不斷膨脹成最大直徑接近半米(50釐米),重達24斤的巨大腫瘤。
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收治了一名罹患乳腺巨大腫瘤的患者,因為諱疾忌醫,延誤了病情,導致其腫瘤大如西瓜,潰破流膿。患者病痛難忍,精神壓力巨大,輾轉多家醫院均束手無策。瀕臨絕望之際,經該院多學科聯合會診反覆談論後,一致認為切除腫瘤的風險極高,但為了讓病患能存活下來,在重重壓力與難題面前,乳腺外科李海燕主任團隊從未放棄,最終為患者成功手術,讓患者重獲新生,重歸健康生活!
乳房腫塊未重視
15年長成巨大腫物,生命垂危
來自廣州荔灣的徐女士今年41多歲,說起這個巨大的腫瘤,她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議。早在15年前就已經發現右側乳房腫塊,當時是產後第三年,腫瘤並不大,只有2釐米,約蠶豆大小,而且她也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也就沒有當一回事,自行塗抹精油進行保養。
兩年前,她發現自己乳房腫塊開始迅速增大,伴區域性壞死、潰爛、流膿、發臭,巨大腫物導致她無法坐立與行走,半年前開始只能臥床,患者精神、睡眠、食慾極差,消瘦非常明顯,術前腫物最大直徑已達50cm,生活質量急劇下降,給整個家庭帶來了極大的負擔和精神壓力。
兩年間,家人帶著徐女士輾轉多家醫院,均被告知無手術機會。一家人心灰意冷,後經推薦慕名找到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乳腺外科李海燕主任。進一步檢查明確患者診斷為右乳巨大腫塊伴潰破、感染,重度貧血,低蛋白血癥。
入院後完善彩超、CT等檢查,乳腺超聲提示右側乳腺巨大實行腫物,不排除惡性可能。胸部CT提示右側乳腺見一巨大軟組織密度腫塊影,大小約318x120x425mm(上下徑)。PET-CT檢測提示未見腫瘤轉移。予行腫物切取活檢,病理提示考慮葉狀腫瘤。
徐女士若不及時手術切除,則可能因為瘤體的進一步增大而壓迫胸腔、腹腔臟器,導致受壓臟器功能衰竭,更嚴重者腫瘤破裂可引發大出血,危及生命。
因患者一般情況較差,經該院多學科會診討論,在給予每日創面換藥、抗感染、糾正貧血、低蛋白血癥及其他對症支援後,決定於行右乳巨大腫物切除術。
多學科團隊聯手
披荊斬棘,卸下巨型“包袱”
為了能順利、安全的拆除這個巨型“炸彈”,該院乳腺外科主任李海燕副主任醫師、肝膽外科主任萬雲樂主任醫師、胸外科主任廖洪映主任醫師等多學科專家組成“拆彈團隊”,手術前制定了周密的手術計劃及做了充分的術前準備。
在麻醉科靳三慶主任團隊的保駕護航下,經消毒後,以無菌標本袋包裹患者腫瘤破潰創面,助手全程固定腫物,李海燕、萬雲樂、廖洪映在距離腫瘤基底部2cm處於腫瘤表面取環繞巨大腫物的切口,緊貼面板真皮層遊離腫物表面皮瓣,遊離過程中遇多處粗大迂曲的靜脈血管,均仔細縫扎止血。經過近3.5個小時的“抽絲剝繭”,艱苦奮戰,最終順利切除巨大腫瘤,解除危機。
“從醫這麼多年,第一次見到如此巨大的腫瘤。患者攝入的營養,全都供給了這塊龐然大物了”。腫瘤取出,在場的所有醫護人員都驚呆了,連主刀醫生李海燕都不由得發出感嘆。
術後病理學檢查結果顯示,右乳腫物大小45x29x37cm,鏡下組織學表現為腫瘤細胞梭形瀰漫浸潤,輕-中度異性,考慮為良性腫瘤,傾向良性葉狀腫瘤可能性大。巨大的乳房腫物被切除了,病人的命這才被保住了。
透過測量,該巨大腫塊最大直徑達到50釐米(0.5米),重為11.99公斤。
醫生提醒:乳房有異樣應當及時就診
乳腺腫瘤最常見臨床表現為區域性無痛性腫塊,因此女性朋友不要有僥倖心理,每年都應該定期體檢篩查,一旦發現乳房腫瘤的蛛絲馬跡,包括面板的發紅溼疹、橘皮樣改變、乳房腫塊、乳頭溢液等,應當要及時到正規醫院的乳腺外科就診。
乳腺葉狀腫瘤起源於間葉組織,分良性、交界性和惡性葉狀,其中惡性的比例非常低。在亞洲國家,葉狀腫瘤患者的平均年齡在25~30。該病臨床上常表現為迅速增長的無痛性單發腫瘤,增大速度與惡性程度不一致,且較少出現胸壁固定。李海燕表示,對於快速增長的乳腺腫塊,應儘早明確診斷,避免發生併發症而導致治療難度增加。葉狀腫瘤區域性複發率較高。她提醒:葉狀腫瘤的術後因密切隨訪。術後5年內,每3個月至半年看一次醫生,進行查體和影像學檢查。5年之後,每年去看一次醫生。
採寫:南都記者王道斌 通訊員 簡文楊 戴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