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聖母》
頂級的騙局必然首先將自己奉作騙術的祭品,斬斷信任與背叛的勾連。範霍文的電影無關傾訴的慾望,更不在乎是否有人傾聽,他沉迷於刺激與應激的能量守恆,一種與觀者之間趨於平等的交換。所以,不存在愛情的撥雲或是權謀的處心積慮,夢裡耶穌暴露隱形的下體、開水燙傷激盪情慾的雙手、新1日聖母的構陷與共謀,頻現的反向情節阻斷了情感綿延的可能,也戳破所有模式框架下虛偽的動機與成因。排程幾近隱形,但依然牢牢引住視線,鏡頭遊弋於被燭光籠罩的修道院,如侵入野獸撕斗的洞穴,穿透薄紗,聚攏回聲凝視噴薄的情慾,回看偷窺的雙眼,再將暴虐的火光與血色祖露於天地之間。不用期待、跟隨、或是思考什麼,單純地去感受那些如隕石般瞬間降臨的劇力,劃破、閃耀、墜落,在摧枯拉朽中迎接回響。
2、《最後的決鬥》
將中世紀文化歷史與當代女性主義觀念恰切融合的精湛至極。三段式多視角敘事,看似"羅生門",實則最終的女主視這才是痛切無比卻又屢遭延宕與遮蔽的真相。乍看之下接近於“偷懶”地重複敘事,實際上每一場景的構圖、運鏡和節奏都有微妙差別,在敘述內容上三段也呈漸次遞進與多面互換補的關係。兩位男主的自戀、虛偽、臆想與自我美化排在第三段均昭然若揭。不過,比起宗教-政治權力體系中男性的相似互相包庇與縱妒-義氣,女性間的嫉妒、惡意與互害行為更令人膽寒,甚至連曾經的受害者也自覺內化父權制的思維,對新一代的受難者也飽含敵視,但這卻是古往今來人類難以真正擺脫的暴虐行為模式。決鬥戲拍得驚心動魄,讓人不能不參與女主同呼吸共命運,而國王、貴族與群眾的獵奇看客心態亦是刻骨諷刺。
3、《老去》
假如生命只有一天,你會發覺,所有的權力與財富都無需兌現,所有的美貌與承諾都只是謊言,愛與恨的停靠竟然如此短暫,喜或悲的頓悟原來只是瞬問。時間像潮水般模糊了視線,記憶如微風般吹拂在耳畔,人生終究難逃遺憾,死亡註定無法避免,只希望在離開的時候,自己並不孤單,這也許就是生命唯一的答案。沙馬蘭的視聽沒得挑,長鏡頭將幾組演員像切蛋糕一樣劃分為幾個單元,然後輕描淡寫地均勻給資訊量,特別舒服,而且他對景別的敏感度是種不可複製的天賦,不服不行。用不到兩個小時,用一個玩概念的小體量驚悚題材,把人生不同年齡段所代表的複雜心境與情緒都給你,單從情緒體驗價值上已經是豪華禮包的級別,更何況還拍的這麼精緻。我認為就算是把所有關於時間這個概念的電影加起來,《old》也值得排進前十,因為沙馬蘭拍出了我對時間的一切恐懼與感激。
4、《沙丘》
保羅給人們講故事,有一個漁人被淹死了。他話還沒說完,人們就迫不及待地打斷他:還有淹死這種死法?傑西卡說:在我出生的地方,水從天上落下來,匯入大河,流過大地,還有遼闊的海洋,一望無際,看不到海的另一邊。導致周圍的人群發出一片嘆息。他們生活在被沙漠覆蓋的星球,他們想象不到什麼是淹死,也想象不到什麼是下雨。所以他們決定展開一項宏偉的計劃:改造沙丘他們肯定看不到沙丘變得宜居的那一天了,但他們相信,他們的子孫、他們子孫的子孫..總有一天能看到。那時,人們不需要再穿著笨重的蒸餾服,不需要回收死者的水分。那時,水不再昂貴,他們想喝水的時候就能喝水,想洗澡的時候就能洗澡。這不正是我們現在過的生活嗎?沒錯,你所浪費的今天,正是他們苦苦奢望的明天。你覺得平淡無奇的現在,正是他們做夢都夢不到的生活。
5、《沙丘》
將同類型作品中游戲玩家和背景角色的設定結合並置於同一人物,同時讓其打破一切規則,本作的嘗試可謂是大膽且富有新意的。而且在這樣一種設定加持下,一切都是探險變得更為有趣。兩個世界多線並行的故事,依靠並存 不復雜的劇情以及並不繁雜的剪下使其簡明易懂。當然受美式文化影響誕生的笑料,以及大量依靠對話推動的劇情,不僅令本作保留些許令看客產生意見分歧之處,也會有些許顯得娛樂性不足。此外在創新的包裝下,故事依舊有些保守,不可不謂遺憾。
6、《吉祥如意》
劉陸問王慶麗你怎麼能十年不回來的場面在我心裡必定載入世界電影史。它完成了一個我一直以來大為期待的一人與平行時空的自己對話,來看看其他的自己會如何選擇、如何何取捨,只不過我沒料到這一幕果然成真時會如此殘忍。物理在這部電影裡釋放的情感,藉助戲劇化的呈現,達到了難以超越的比真的更真,回想自己拍紀錄片的歷程,實在是歎為觀止。
7、《偶然想象》
往後將是濱口獨步影壇的黃金十年。和洪尚秀之類比較並無必要,因為濱口儼然自成一方風景,他的故事不可能讓人失望,因為他不設定懸念,更不試圖展示什麼以說服觀眾,他只是透過一座體驗之橋,邀請你進到他的世界裡來;在這裡,故事性的“偶然”不再是主角,因為我們享有的是電影的“偶然”。手冊五虎中最難接洽的兩級,侯麥的設計和裡維特的即興扮演,在他手上加之黑澤清式日常的儀式化,達成珍貴的和解。本作看似行雲流水的幾場相遇中,便藏著影史隱秘的交鋒:故事二是侯麥式色誘的變體,故事三是裡維斯特演員觀的舉一反三,而故事一則是《夜以繼日》和《這時對那時錯》的分臺重演;可一切又在濱口的表演排程和劇作層次上被統籌歸總。在這個創造力奄奄一息的年代看到濱口這是一個奇蹟,因為他的身上似乎映照著許多前人的名字,又似乎只是電影本身。
8、《困在時間裡的父親》
不光是演技,混淆因果、逆向交叉的敘事更點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誰會出現,一切對白、角色皆可真、皆可假,真實無所遁形。男主視角出現的視覺、聽覺、時間、夢境、幻想上的症狀,構成本片特殊敘事載體。以前我們看這樣題材的片子,會想到爺爺奶奶與父母,而這一部會讓人想到自己。我的葉子掉光了,風雨裹著我的葉子,無處安眠結尾鏡頭搖向窗外青蔥茂密的樹葉,情緒突然凝固,一絲不掛。
9、《智齒》
難得一見的用黑白影像來呈現香港的城市空間,萬家燈火也令人感到陰沉絕望。暴虐的警探,弱勢的女性,斷裂的左手,作痛的智齒,值得玩味的設定讓電影張力十足。震撼又富有爭議,雖然盛世不再,但香港電影每年仍然都能產出攝人魂魄傑作。
10、《健聽女孩》
當“陽光小美女”遇見 Glee,非典型家庭與青春逐夢對撞出的溫柔天籟,難怪能橫掃聖丹斯、被蘋果天價買走版權。CODA=Children of Deaf Adults, 成長於聾人家庭的健聽者代。由於從小充當家人與外界溝通的橋樑,他們承擔了超出年齡的重擔,在有聲與靜音的世界穿梭,直到開始追逐自己己的夢想與生活。全片最感人的可能就是父親摸著女兒的頭“聽”她唱歌的那一幕了,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