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塢和蟲皮墶是分別在兩個山塢裡村莊,但拐個彎就到,相距不到二百米。
蟲皮墶好記,因為我們歙縣農村裡把松樹叫“蟲樹”,把死掉的松樹百年不腐帶松油部分稱作蟲皮油,因此一直認為蟲皮墶與松樹有關,挺耳熟,但沒到過;溫塢因為有個姑婆在那裡,四十年前還去過。姑婆家兩個女兒,好象一個就嫁本村,這個女婿從生產隊長幹起,幹到了縣級幹部,當地挺有名。我喊小姨夫,但多年未見,也不知現在怎麼樣了。問題是溫塢和蟲皮墶幾乎粘在一起,為什麼記憶裡只到過溫塢、沒到過蟲皮墶?
(蟲皮墶全景)
村頭古樹林下是一個老大的池塘,這裡曾經是全村人浣洗衣裳的地方,每天早晨最熱鬧。過了池塘就是石磅上的溫塢。記憶中的溫塢多是木板屋,但昨天去發現這裡都是青一色八九十年代興建的“徽派洋樓”,一幢高過一幢,一幢洋過一幢、大過一幢,從半山坳裡一直建到山頂,可見這村莊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經濟是多麼活躍,或許這小山村就是改革開放後最有代表性的村莊。而今家家戶戶院子裡茅草叢生,竹園發了瘋似得侵蝕著這些廢棄的洋樓,村中間一副磙子在石磙盤上頑強地立著,上面的一排排刻痕還依稀可見。原來有三四十戶人家,現在只有一戶堅守這曾經滄海。
(廢棄的溫塢)
蟲皮墶村口兩棵百年古樹,一棵苦櫧、一棵香樟,但兩枝相纏,別有卿卿我我之味。一條小徑繞過村頭的池塘,在一片翠竹中蜿蜒而上,一排高高的石磅橫在視野前面,石磅上矗立著窄窄、扁扁而高聳的民房,像一座座碉堡雄視著村口的我們,不由得讓我們感到驚訝。
(蟲皮墶碉堡樣民房)
蟲皮墶原來也有四十戶人家,但現在還有三十戶左右,與溫塢天壤之別。這村也出了個高官,村民講到此人時眉飛色舞,自豪感油然而生,說是官拜組織部長,管著成千上萬官場上人的何去何從。村裡有的人家在殺豬、有的在整理豬欄,有人在菜地裡挖地種菜,有人在曬太陽聊天,還有人拎著火熜在那裡漫無目的地晃悠......
(村當中的磙子)
山裡冬季,山裡人家“腳踩一爐火,手捧苞蘆餜,除了皇帝就是我。”此景此情在我們遙遠的記憶裡是那樣熟悉,今日重現真是久違了。
(溫塢水口塘)
【作者簡介】老灣,黃山市一位喜歡書畫、攝影和文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