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這片透著蠻荒之力的神秘土地,似乎從未有人真正征服,過客們憑藉為其命名各自留下足跡。突厥人稱它“寧靜大地”,鮮卑人稱它“羅荒野”,蒙古人稱它“泥濘的地方”蒙語為Xabar諧音“西波爾”,俄羅斯人來後沿用該名字,將此音譯為“西伯利亞”寫作Сибирь。
託博爾斯克,一個陌生的名字,沒有熱度沒有流量甚至沒有詳盡的百科資料,但這座飽經滄桑的古城曾是西伯利亞首府,當之無愧的西伯利亞第一城。
1582年,葉爾馬克率領僅800餘部下攻破西伯利亞汗國首都卡什雷克。5年後,在距卡什雷克幾公里的河岸,即額爾齊斯河與託博爾河交匯處,託博爾斯克建成。隨後,屬於歷史的卡什雷克被徹底摧毀,“新家”託博爾斯克確立了“西伯利亞明珠”的地位。
1708年,被封為西伯利亞首府的託博爾斯克已然是軍事重鎮、行政中心及交通樞紐。然而,隨著葉卡捷琳堡的興起和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拋棄,該城迅速由盛轉衰,輝煌不在,並逐步淪為臭名昭著的罪犯流放地。與同時期建造位於西邊奧倫堡州的“黑海豚”監獄,一左一右形成“巨鉗”之勢,成為不法之徒的噩夢。
如今,由於世界石油天然氣化工巨頭“西布林集團”在此生產聚乙烯和液化天然氣,託博爾斯克重新煥發活力,成為工業中心。
不僅如此,得益於皇室和歷屆官員都努力保護該城歷史文化遺產,比如1907年建造的聖三一天主教堂,蘇聯時期被當做電影院,如今這裡則舉行禮拜儀式、管風琴音樂會和啤酒音樂節,再比如1890年為建城之初從卡什雷克遷居而來的韃靼人擴建的定居區,所以,託博爾斯克擁有包括風景如畫的自然景色和各類古建築在內的豐富旅遊資源,在“西布林”大力投資城市基礎建設和改善城市環境的帶動下,託博爾斯克正慢慢轉為旅遊中心,遊客的天堂。
作為託博爾斯克標誌性建築,聳立於全城海拔最高處被高牆環繞的白石宮殿,是西伯利亞唯一儲存下來的克里姆林宮,“克里姆林”在俄語中意為“內城”。
該宮殿由被俘流放至此的瑞典人建造,當時為防止水患殃及,修建者將河床改道,硬生生向南移動兩公里。宮殿曾多次翻建,現在的樣子是300年前翻修後的。
站在克里姆林宮觀景臺,全城建築和額爾齊斯河的美景盡收眼底。值得一提的是,克里姆林宮有一條長得令人驚歎的木質階梯通向城區。198級臺階,綿延400米。當地有個有趣的傳統,戀人手牽手邊走邊默數臺階,如果兩人數的臺階數一樣,就意味著很般配。
以流放地著稱的城市又怎會沒有傳奇監獄呢?
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哲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甚至俄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都曾在這裡服刑。除這些大人物外,更多是不會被人提及的窮兇極惡之徒,因此當地至今還流傳著諸多刑訊逼供的可怕故事。
1989年監獄關閉,改造成博物館,如今你可以踩著那些名人的足跡逛逛走廊,看看牢房。它與克里姆林宮近在咫尺,你可以在二者相得益彰的建築群內感受著從王者到階下囚的複雜心情。
毫無疑問,託博爾斯克擁有著不尋常的步行街。和平街鋪著平整小路、設有長椅和路燈,但兩側都是殘破不堪的石屋和木屋,走到盡頭是克里姆林宮山腳下熱鬧的集市廣場,有售賣各類紀念品和美食並支援移動支付的漂亮現代化攤位。
當地人會推薦你去步行街旁一棟老宅參觀,那是商人庫克林的房子,鼎鼎大名的羅曼諾夫家族曾在那裡度過了最後一個聖誕節。
當時,尼古拉二世與妻兒在這所房子裡住了八個月,那裡有電、自來水和下水道。100多年前這些是難以置信的奢侈。然而,身為被流放的犯人,他們一家沒有木材取暖,沒有足夠食物,唯一被允許的外出是在守衛的陪同下去教堂,1918年4月末代沙皇一家走出教堂後被送往葉卡捷琳堡,並在那裡結束了生命。
旅遊怎會少了美食,託博爾斯克又怎會沒有招牌菜呢?區別於莫斯科或科洛姆納的鎖形小麵包,當地的鎖形小麵包更為正宗的繼承發揚了傳統美食。
這種麵包由小麥麵粉、全麥麵粉和黑麥麵粉混合烘焙而成,最有趣的是,它有餡兒,可以是雞肉餡牛肉餡,可以是車釐子藍莓蘋果餡,還可以是巧克力堅果餡。
託博爾斯克空氣清新
如果說託博爾斯克是西伯利亞城市進化的縮影,那麼巴爾哈託沃村則是西伯利亞鄉村變遷的真實寫照。
巴爾哈託沃,一個手機地圖找不到的地方,如此默默無聞的小村莊卻正做著極不平凡的事,多年來村民堅持領養孤兒院的孩子。
20年前,西伯利亞南部的巴爾哈託沃村人口驟減,村裡缺少就業崗位,沒有娛樂設施也沒有娛樂生活,連通訊訊號都沒有。失望的年輕人成群結隊離開,移居到更精彩的城市,村子面臨著“消失”。
退無可退,當地人做出重要決定,收養其他地方的孤兒。這樣既可以保住村莊,也可以為那些孩子營造更好的成長環境。
如今,這已成為村裡的傳統,被領養的孩子成年後,會繼續去孤兒院領養升級為養父母,有家庭陸續分批領養了10個孩子,甚至有人一次性領養了20個孩子。據2021年秋季人口普查,村子共有247人,其中領養兒童高達126人。
令人震驚的數字,但村子衰敝,他們如何生存?
按規定,每領養一個孩子,當地州政府會每月補貼3500盧布(約合350元人民幣)村民用這筆錢為孩子們建蓋新住所,修繕加固老房屋,這也等同於重建了整座村莊,家,煥然一新。
儘管如今養父母為孩子們網購了電腦,可村裡依舊沒有超市,大家必須自己動手栽種糧食、水果和蔬菜,所有孩子都會在自家花園和田地裡幫父母幹農活,雖然有時很累,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所有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這裡有家,有父母,更有快樂、溫馨和愛。
很多人聽到巴爾哈託沃的事情不禁落淚,為村民的善舉,也為被善舉拯救的村莊。無論何時,人性光輝永遠是世間最寶貴的財富。
筆者不禁在想,或許這樣的方法可以借鑑到國內。畢竟,很多歷史悠久的村莊變成“鬼村”實在可惜,而有了孩子就有了生氣,有了活力,有了未來,同時,孤兒院會減輕負擔,孩子們也能找到更好的歸宿。
西伯利亞,有著璀璨輝煌和不堪回首的歷史過往,有著風景如畫和文化遺產的遊客天堂,更有著信念、善良和愛的人性之光。
這樣的西伯利亞,你想不想去看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