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
(節氣習俗繪圖/宣傳科 喻婷)
2021.12.21 星期二
23:59:09
農曆十一月十八
辛丑年【牛】年
庚子月 癸卯日
冬至,又稱“冬節”、“賀冬”,為華夏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在每年公曆12月22日左右。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南緯23°26')。這一天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
冬至氣候
冬至期間,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區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開始“數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數九”的第一天。關於“數九”,民間流傳著歌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不過,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冬至養生
情志調養
所謂“暖身先暖心,心暖則身溫”,意思是說心神旺盛,氣機通暢,血脈順和,全身四肢才能溫暖,方可抵禦嚴冬酷寒的侵襲。因此在冬至時節,人們應安心養性,怡神斂氣。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心境平和,使體內的氣血和順,不擾亂機體內閉藏的陽氣,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起居運動
冬季要養精蓄銳藏陽氣,在起居上應注意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利陽氣的潛藏。冬至時節注意關鍵部位的保暖。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心居胸中,寒從腳入,因此,頭部、胸背部、足部是需要重點保暖的部位,年老陽氣弱者更應注意。
冬藏時節,萬物蟄伏,人體也應順應自然界特點而適當減少活動,以免擾動陽氣。運動儘量選擇在白天、陽光充足時進行,早晨外出活動等日出後為好,而且鍛鍊要有節制,微微出汗就好,切不可追求大汗淋漓,導致陽氣外洩。
飲食調理
冬至節氣宜養腎。腎應冬,主藏,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等黑色食物是冬季養腎的首選食物,核桃、桂圓、栗子等堅果類食品也是冬季益腎佳品。此時天氣特別寒冷,人體需要的熱量也隨之增加,中醫認為可適當多吃溫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雞肉、豬腰等溫養陽氣,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能夠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但是一些燥熱的食物比如辛辣類的不宜多吃,以免擾動虛火。
冬令養生之膏方進補
俗話說“秋冬進補,來春打虎”,秋冬季節用膏方進補,具有補虛扶弱、防病治病等作用。膏方既有滋補身體的作用,又有治療和預防疾病的功效,如處於慢性損耗性疾病的過程中或大病後、身體虛弱時,都可以採用膏方調治。膏方進補的最好季節是冬季,其他季節也可服用。但進補需辨證施膏、因人而異,具體使用一定要經資深中醫師辨證開方,切不可一人一方,隨意使用。
膏方保健主要適用於陰陽、氣血、津液失衡的人群,就是通常所說的體質虛弱者、老年人、亞健康人群以及慢性病患者等,常見的有:
1.體質較差慢性病患者:秋冬季可以對慢性病患者採用邊補邊治的方法,以促進疾病的治療和康復,如消化系統的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腹瀉、飲食無味、體質虛弱消瘦、面色蒼白、全身乏力等;呼吸系統疾病哮喘、慢性咳嗽、肺心病、慢性咽炎、鼻炎及過敏性疾病等。
2.亞健康人群:此人群以青壯年為主,因為生活壓力和勞動強度都很大(主要為精神緊張、腦力透支),加上熬夜、應酬、少運動等生活飲食習慣日積月累造成人體各項正常生理功能大幅度地變化,表現為肥胖、疲倦乏力、頭暈、記憶力減退等機體不適表現,這就需要適時進行整體調理。
3.希望強身健體的老年人: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運用膏方來進行調補:老年人的各項生理功能都趨向衰退,冬令進補,能增強體質和延緩衰老。如老年人的慢性支氣管炎、肺心病、哮喘;慢性心功能不全、老年性便秘等疾病的調理。
4.女性人群:女性常出現氣血虧虛,元氣不足,易致女性衰老,冬季透過對脾胃的調養,全身的營養不斷得到補充,人的抗衰老能力增強,臉部就會紅潤,面板就會充滿光澤和彈性。同時對女性常見疾病可以進行調養和治療,如月經不調、女子不孕、產後體虛、更年期綜合症、工作壓力大導致的內分泌紊亂、面板色斑、容顏早衰等。
5.兒童:對小兒可根據生長需要適當進補,尤其是有反覆呼吸道感染、厭食、貧血等症的體虛患兒尤為適宜。
6.疾病康復期患者:病後、手術後、出血後處於康復階段者。
7.備孕人群:如果體質較弱,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用膏方來進行調補。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
來源:南昌市洪都中醫院
編輯:陳師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