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阿姨!”病床上的嘉文向來給她做治療的醫生、護士敬禮。化療時間長了,病房成了嘉文第二個家,這裡的一切他都越發熟悉。
3歲的嘉文自從得白血病以後,他的爸爸蔣明武就從廣東回到了湖南老家,每天傍晚,他習慣坐在破舊老屋的門口,望望遠處的田地和歪歪扭扭的土路,那條通向村外的路上,拖著蛇皮口袋回鄉的人影逐漸多了起來。
蔣明武不到20歲時就沿著村外的土路出走家鄉,成為了浩浩蕩蕩打工者裡最普通的一員,如今十幾年過去,他仍舊漂著,此次返家,卻是因為孩子得了重病。
2020年8月,遠在廣東傢俱廠打工的蔣明武收到了妻子的電話,妻子告訴他小兒子嘉文被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掛掉電話,蔣明武開始神情恍惚,送料時拿木條的手指差點被捲進了機器,好在被工友及時喝住。
確診之前,蔣明武的妻子劉桃華一直以為孩子淋巴下的腫塊只是發炎了,她和婆婆去村裡中醫那裡討教土方,但服藥之後的嘉文腫塊越來越大,劉桃華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趕忙帶孩子去了醫院。
第一次做鞘內注射的時候,嘉文的哭聲穿過緊閉的病房門,直戳蔣明武夫妻倆的心口。兒子的哭聲迫使妻子逃一樣地走開,遠一點,再遠一點,遠到聽不見為止。
確診後的嘉文在湖南郴州兒童醫院開始了化療,“什麼都不懂,幸好有人教我。”蔣明武初中畢業就輟學了,妻子和他一樣文化水平並不高,兩人對數字一竅不通。在一位病友的幫助下,他們夫妻學會了如何看醫療器械的“指數”。從手足無措到接受現實,從初來乍到到熟練上手,蔣明武和妻子慢慢開始適應了病魔帶給這個家庭的突變。
蔣明武和劉桃華是打工時候認識的,那時候他和妻子住7平方米的宿舍,就著玉米吃飯,一個月能掙3000多塊。“再撐幾年,日子就好過了。”他總這樣想。後來兩人結了婚,妻子20歲就生下了老大,兩年後又有了老二,打那以後,只有蔣明武一個人外出打工,劉桃華負責在家照顧孩子和公婆。等孩子大一點後,迫於生計,夫妻倆又一起跑到廣東,奔波在工廠裡沒日沒夜地掙錢。
一場大病,瞬間把蔣明武這十幾年來的積蓄揮霍一空。孩子確診不到半年時間,家裡的十幾萬馬上就見了底,無奈之下,丟下媳婦、孩子,蔣明武繼續外出掙錢。
用蔣明武的話說,自己就像一個停不下來的幹活機器,拼命賺錢只想留住孩子的命。
拼了命幹活掙錢的人,除了蔣明武,還有孩子的爺爺。為了給孫兒治病,蔣明武的爹也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憑藉著年輕時候積攢下來的手藝,老人跟著裝修隊幹起了裝修,景氣點的時候,一天能掙到150塊的工資,大多數時候,老爺子還是會啃著饅頭就著開水過一天。
讓蔣明武欣慰的是,3歲的嘉文比起同齡孩子,異常地懂事。
嘉文從小就對戰爭片特別著迷,他感謝別人的時候就敬禮。“這孩子特別乖,我自己沒啥本事,我得讓孩子過得好一點。”蔣明武很看重孩子的未來,他不希望他們像自己一樣,成為一個打工的陀螺。
眼下,除了尊嚴,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救命錢,除了四處借錢,蔣明武教會了妻子“填窟窿”,他們把還款日期經過縝密計算,綜合花唄、借唄、信用卡等借款、還款的數額和期限,把握報銷何時到賬,同時要留出孩子充足的治療費用。兒子生病的日子裡,蔣明武每晚都不敢睡太沉,他害怕變故,害怕晚上突然響起來的手機聲,孩子一點微小的問題都讓他擔心得整宿睡不著覺,他想陪著孩子,可擺在他面前的,是無解的命題。大河鄉土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