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兵團
1950年,父親所在12軍34師駐紮在重慶合川。年底,第二批志願軍開始組建,準備入朝作戰。當時由15軍、12軍、60軍在北京組建第三兵團,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由開國大將陳賡擔任,王近山擔任副司令員,副政治委員杜義德。50年12月下旬,部隊開始行動,先後順長江運至漢口,再乘火車,經平漢、德石路北上,於1951年1月27日前抵達河北省之:束鹿縣(軍部)、晉縣(31師)、深縣(35師)、以及深縣磨頭(34師)地區集結待命。全軍在河北進行了整編,換裝全套蘇式武器,組成了萬餘人的後勤隊伍。完成整編後,召開誓師大會,奉命於1951年3月12日由河北坐悶罐火車出發,經天津、瀋陽、鳳城北上,於19日抵達遼寧省的灌水、永甸、長甸、寬甸地區,開赴朝鮮戰場。第12、15軍透過長甸河口跨過鴨綠江。跨過鴨綠江後,12軍分兵兩路向戰役集結地開進:第34師、31師沿朔州、龜城、寧邊、介川、陽德之線南進; 第35師和軍直,沿朔州、新倉、雲山、球場、德川、破邑之線南進。冒著敵機轟炸,翻山越嶺,晝宿夜行,每人背20斤炒麵,一把炒麵一碗水充飢,總共連續徒步行軍18天,於4月10前到達戰役(即是:第五次戰役)集結地谷山、伊川地區。
4月22日下午6時半,志願軍14個軍在從臨津江口至華川的整個西線,沿著200多公里寬的正面上發起了第五次戰役的第一階段的反攻。更慘烈、規模更宏大的第五次戰役正式到來。
(2)五次戰役
五次戰役第一階段,12軍沒打上硬仗,第二階段,移師到戰線東部繼續發起進攻。朝鮮東部山高路陡,道路崎嶇,且多數是東西走向,南北向的道路很少,給部隊運動帶來極大困難。5月12日,第12軍由易志裡三街裡段,向東南方向突擊,向韓軍第5師發起攻擊。尤太忠率34師在三巨裡,對韓5師35團發起突然襲擊,韓軍見志願軍如天降神兵,被打懵,一觸即潰,丟棄了全部重武器後,倉皇逃走。12軍以一個加強師向長水院長坪裡、束沙裡方向迂迴,原以為是偽軍,沒想到是美國兵。由於火力猛,一時阻住了我軍的進攻,只有一個團繞道插入敵人縱深,攻佔了長水院。其餘部隊未能按時向豐巖裡,東沙裡迂迴。
5月19日,尤太忠的第34師和李德生的第35師,將美軍第2師步兵第23團和法國營合圍。為了將這股讓志願軍在砥平裡吃了虧的敵人消滅,第12軍副軍長肖永銀來到前線親自指揮。很快,美軍指揮員命令剛剛被尤太忠擊潰的韓軍35團,前來救援。在增援的過程中,韓軍第35團被志願軍打敗。此戰,尤太忠和李德生擊斃擊傷美軍和法軍近千人,俘虜了包括美軍23團副團長在內的200多人,擊毀、繳獲坦克12輛、汽車230多輛,戰果頗豐。
(3)戰役轉移
從20日開始五次戰役進入戰役轉移階段。美軍調整了佈置,調美三師從京安裡東援,於19、20日先後進至豐巖裡、下珍富里堵塞了缺口。南八師亦由大田北調平昌、堤川、建立了縱深防線,形成了東西相接的完整防線。這時我軍一月之內連續進行了兩次作戰,部隊十分疲勞,彈盡糧絕,後防出現空檔。美軍特遣隊沿公路快速突破戰線,穿插佔領交通要地麟蹄,對志願軍形成反包圍。
志願軍被迫遺棄大批重武器和物資,抄山路小道向北撤離;在這個過程中,多支部隊相互擁擠,編制嚴重混亂。道路上擁擠的人流和車輛,成了美空軍最好的攻擊目標,撤離的道路上,傷亡慘重。而美空軍的猛烈轟炸,更進一步造成了部隊的混亂......
5月25日下午部隊過昭陽江,這時橋已被敵人打壞,橋上車輛一輛接著一輛,車上裝載的物資全燒了。楊口至麟蹄春川至華川的公路上輜重車輛也被打燃,江灘上放滿了擔架,渡口後面及其江灘都是重傷員,撤退下來的人只得淌水過江。過江後正碰上九兵團的部隊,後撤時和他們擠做一團,一條路上走八九路人馬,戰士衣著不整,蓬頭垢面,一瘸一拐,有的人還柱著棍子。5月29日部隊到達文登裡地區,上級命令部隊休整待命,12軍衛生隊徹底進行了清查,發現損失人員百分之七十以上(犧牲、掉隊、負傷、被俘、派出執行任務走失等)。不過,儘管美軍在東線的我軍腹地的穿插造成了重大威脅和損失,但美軍正面推進卻相當緩慢,主要原因是美軍已經有厭戰情緒,進攻缺乏積極性,其次是地形複雜,易守難攻。在楊口附近,志願軍12軍34師106團,頑強地堅守陣地,阻擊著陸戰1師,儘管該團全部打光,但它的阻擊使得絕大部分我軍得以經楊口撤到北面。
父親在撤退過程中數天捱餓,有一天晚上在宿營地草叢中撿到一把黃豆,如獲至寶,找個空罐頭盒放火堆上連豆帶土煮個半生不熟就吃下肚了,結果引起嚴重腹瀉,腹痛、脫水、全身無力,他以頑強的毅力強撐病體突破封鎖線回到後方。前線條件惡劣,缺醫少藥,腸胃病一直沒有得到根治,成為晚年病情惡化的最大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