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了好幾篇國產300級別小巡航車的文章,關注度之高真的是令我有些詫異。
我自己大概想了下原因。
玩樂型摩托車但凡銷量高的車型,首先一定是小排量車型。
其次,外觀必須是仿賽、復古、ADV造型,咱們先不管騎起來實際這臺車是不是。
最後,座高要低,聲浪要好聽,拍照要好看。
至於內在產品力和效能層面,大多數新手朋友一來接觸的車型較少,至少比起我這樣騎過幾百臺的人肯定少,所以對比就少;二來車技還在一個摸索和熟練階段,也不太能感受出這臺車真正的好壞,總得來說整車內在就比較容易被人忽略。
並不是說我騎得比你多就高人一等,因為感受這個事情因人而異,但是如果我能跟各位描述清楚這臺車的優劣以及你應該重點關注的點,這就是我的初衷。
我知道CM300之前已經被無數人聊過了,不過我個人依然還是那個態度:我自己沒有親身試過的車,我不看不聽任何人評價,只有親身試過才是最真實的感受。
那麼既然今天聊CM300這款熱到不能再熱的車了,先是照例先說說它周邊的一些事吧。
CM車系其實是本田REBEL系列在國內起的名字,中文也叫反叛者系列。比如歐洲,REBEL系列叫做CMX系列,只是一個代號而已。
本田REBEL這個單型別的車,在世界上幾乎可以被獨立稱之為一個車型。
我們都知道一般我們周圍的檔車大致都分為街車、巡航車、冒險車、越野車、仿賽等幾個大類吧。
通常情況下,我覺得應該就稱它為一個並不太純粹的“日式bobber”。
純正的日式bobber車,它們不同於傳統巡航車的絕對性區別就在於腳踏的位置,手把是很窄很高的也比較靠近身體的。同時,車身從前面看起來也比較窄。
我知道有的車友說這種坐姿猥瑣,我是完全不贊同,因為這TM簡直是太猥瑣了。
但是CM300將手把進行了改進,這麼一下子坐姿就比較符合全球審美了。
上半身的看起來就比較像一臺正常街車,腳踏位置很靠中間,騎行起來駕駛人的雙腿相比於普通巡航車,就是一個膝蓋自然彎曲形成一個類似於街車的坐姿。
另外,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美式巡航車那種給人壓力較大,車騎起來比較有性格的表現,本田CM車型從最早的CM250,一直到現在最新的CM1100,它們刻在骨子裡的基因就是一臺摩托車小、中、大排量的入門車型。
現在似乎很流行動不動就把“天花板”這個詞掛嘴上。這麼說來,本田CM系列就是入門地板。
它們承載的使命就是讓一位小、中、大排量摩托車的初體驗者感覺到平易近人。
對了,順便說一下,川崎小火神跟REBEL系列可是一丁點不沾邊,小火神才是跟豪爵TR300、奔達灰石300等基本屬於一類車,叫美式巡航車。
說到這裡,各位基本就可以腦補出來本田CM300的定位了。
定位
現款本田CM300的定位依然是繼承了前輩們的使命,是一臺特別容易上手,能讓一位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摩托車的朋友愛上騎行這件事的,簡單、純粹、帥氣的類日式巡航車。
這臺車來到國內的時間真的是拿捏得非常不錯,正好是近年來玩樂型摩托車井噴的時代。
它具備了非常多爆款產品所需的第一印象:
1.比較像國人們印象中傳統巡航車的外觀;
2.座高極低,廣馳永道的教練們接觸過這麼多的新手學員,普遍反映新手的第一訴求基本都是雙腳必須踩實地面;
3.本田大法。
那麼,落地四萬出頭,而且現在訂車要等10個月以上的一臺單缸“類日式bobber”到底好不好呢?咱們一條條來說。
靜態表現
滿街都是的車,外觀方面好壞已經被評價太多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本人意見是“我特別想找兩團東西塞住發動機上那兩塊大缺口”,其他都還挺好。
做工、漆水、接縫
整體的做工及漆水跟一般泰產的車差別不大,如果直接拿來橫向比較,細節、精細度等工藝方面顯然是超過之前我詳細測評的金吉拉、灰石、QJmotor等同型別國產小巡航車。
對了這裡有個細節。目前CM300出廠配色有黑色、紅色以及我試駕的這個金色,其中只有紅色配色的貼紙是烤在清漆下面的,灰色和金色的貼紙都是直接外貼在油箱上的。
各有利弊吧,只是我自己比較喜歡貼紙是在清漆下面的,感覺更加有質感,這個純屬個人好惡。
這裡有一個地方要差評。
現場的所有新車算在內,所有車的線束包裹都是這個造型。
我從來就說我自己動手能力為零,為什麼我感覺這裡的做工還不如我?
車把
前面說到過,CM300區別於傳統日式bobber車型最大的一點不同就是這個手把。
傳統的日式bobber的手把是相對比較偏高的,寬度非常的窄,注意是非常,位置也比較靠前,車子騎起來車手看上去有一種招財貓的既視感。
純日式bobber風格當然是偏範兒和外觀的,這副手把我們都不說騎起來了,看起來都是極其的彆扭,過彎操作也會非常的不便,力道也比較重的。後避震行程也是很短的,基本上減震只有靠輪胎胎壁厚。
當然,如今咱們都興全球化嘛,各種英式、美式、日式bobber也在慢慢融合,本身bobber就是一種純玩樂型的風格,各位怎麼看著順眼怎麼選即可。
正因為這種適當的融合,CM300在手把上就做出的改進,這是一副比較傳統的變徑式手把,
跟傳統日式bobber風格完全是相反的,文中車輛是專門加裝了增高模組的。
原廠狀態下這臺車手把還要更低更靠前,同時手把也比較寬。
熟悉我的朋友們都知道我身高了,172cm,68Kg,大眾身材比例。
增加了手把升高模組之後明顯跟之前我試駕過的CM300後背要更加直立舒適一些了。
此外,車把轉動角度也比較大。
非常好。
座高及騎行三角
坐姿如圖,雙腳全腳掌踩實並且膝蓋還有較大幅度彎曲,後背相對直立。(各位請不要吐槽我衣服鼓得跟個熊一樣~)我也試坐了沒有加高手把的車,那樣明顯就需要弓著背騎車。
這副座墊並不厚實,甚至可以說略微單薄,長途乘騎肯定是不舒適的。
另外還誠邀中排店身高160cm的小姐姐來幫忙試坐(非常非常感謝)
依然是雙腳全腳掌踩實,膝蓋略有彎曲。
造成這個實際效果,除了絕對座高是真低(690mm)之外,座椅收窄也是做得非常到位。
除此之外,正常落腳完全沒有被排氣燙傷的風險。下圖位置自然而然就使得騎士小腿遠離發動機和燙傷風險。
排氣中尾段也很貼心地做了防燙蓋,並且看起來視覺效果並不突兀。
另外一個日式bobber的特點:車身從前面看起來比較窄。車窄,那份體量感給人造成的壓迫感就沒有那麼強烈,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小姐姐能一眼看上它的原因之一。
這就存在一個問題,如果準車主比較魁梧,老這麼壓著肚子也不舒服(要是知道我雖然現在68公斤,前些年我最重的時候可是有84公斤的)作為一個前任胖子我可對肚子這個事太有發言權了。
所以說,不談身高,如果準車主身材相對富態,我個人建議還是先到店試駕一下看看效果。
儀表及按鍵
看到這副儀表我彷彿就看到了我的PCX150^_^
一樣熟悉的底色配方~亮度非常好,唯一要差評的就是“沒有轉速錶”。
個人不是很理解這是什麼意思,難道是本田認為這臺車的目標消費者沒精力看轉速?
此外,這副儀表的位置就感覺順眼多了,不像之前金吉拉等車型那麼靠下了。
整臺車的按鍵質感幾乎可以說是標杆似的存在了,無論是按壓力度、回彈反饋都非常好。
對了,超車燈在紅圈所示處,跟很多踏板車的位置是一樣的。
沒什麼特別的,反正各位記得按鍵手感非常好就ok。
表揚:泰產的CM300就沒有雙閃燈以及超車燈。
鑰匙
跟我之前評測的幾臺巡航車不同,CM300的鑰匙位置明顯更有味道。
它的龍頭鎖在車身右側,而啟動電源是在車身左側。
在我個人看來,這是一個好評。某些法外之地,我是知道某些所謂執法者是喜歡從路邊走過來拔鑰匙的,繞到車身左側好歹也會讓車手有一個心理準備,不至於鑰匙一把被搶走,由於驚愕導致的危險。
但是,我還是得說:無鑰匙真香。特別對於我這種總是忘記拔鑰匙的人。
輪胎
從照片上可以看出,CM300的輪胎明顯胎壁是偏厚的。這個厚不光是看起來厚,實際騎行過程中這麼厚的胎明顯對整車減震是有幫助的。
前輪規格130-90/R16,後輪規格150-80/R16.
使用的正新輪胎,跟奔達灰石是同一型號。
這裡就要岔開來一個話題,就是甩泥。
之前測評奔達灰石之後,我對它的甩泥效果直接給了一個大差評。後來看到評論區有朋友表示詢問是否跟輪胎花紋有關。
正好,CM300使用的跟灰石300完全一樣的花紋,實測:
CM300同樣我走過了不少灑水車蹂躪之地,場景雖不如灰石300那邊溼滑,但無論是前臉、後座、後擋泥板之上,甩泥情況控制得都是一個正常水平。
我今天穿的還是一件白色的衣服,騎下來後背頭盔乾乾淨淨。但是,鞋子被甩出不少水漬。
這裡也建議各位,復古風格的這類巡航車,非常重要的一個點就是車子得乾淨,下雨天各位儘量就別騎這類車通勤了。
以上建議還有一點要特別說明的,這副正新輪胎在乾地抓地力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但是溼地有點滑,溼滑路面各位車主還是收著點騎為佳。
我跑去過了下彎(完全不能壓彎),做了一會定圓和繞樁,前後輪完全無法達到極限。
因為在到達極限之前就開始磨腳踏了。
這裡必須要指出,這臺車腳踏的探針是出奇的短,幾乎跟腳踏前沿位置持平了。這一點我個人可以理解,因為這臺車真的是沒有一絲的空間再用來降了,探針那一點點的長度都不行了。
所以說CM300的磨腳踏,還真是磨腳踏了。各位一定要注意騎行姿勢,切勿外八字。
排氣管
排氣管質感說實話我覺得比如豪爵、高金等國內一線做工來說一定是不算好的。
我們不考慮這些傷痕,我總覺得這條排氣的造型似乎在哪裡見到過。
勉勉強強吧。
聲浪的話,怠速及低速行駛時說實話跟傳統單缸發動機車型相比確實渾厚一些,但是高轉依然非常的單缸,物理特性如此。
燈光效果
這次終於有能進的地下停車場了,停車場內有一些燈光,有些人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地方拍有啥意思?就要這種不開燈肯定是看不清的地方才貼近實際使用場景嘛,手機實拍效果如下:
遠近光表現如下:
明顯可以看到,這臺車的近光由於現在流行的圓燈中心帶橫條造型,車前方5米位置亮度明顯就比較暗。
遠光的情況下,一切就非常好了。
油箱
本田REBEL車系的油箱都非常有特點,具體到CM300上,這個油箱11升多點,我沒有長測不知道,但根據車主反映300公里的續航還是有的。
此外,正常坐姿這臺車的油箱是很難夾的。
一般來說,這類巡航車基本都是不需要刻意去夾油箱的,因為駕駛員的雙腿在騎行過程中都是向前伸的,重剎情況下往前蹬就可以防止駕駛員重心過分前移。
但這臺車由於腳踏位置在中間,重剎情況下油箱又夾不住,如果非要夾那就只有屁股儘量往後坐,但這樣的話駕駛員後背勢必會更加弓,手會前伸地更厲害。
更加會加速駕駛疲勞感,特別是腰疼。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這臺車就慢慢騎,騎出範兒,別嘚瑟。
動態表現
發動機
由於看不到轉速顯示,我只能說我的實際感受。
發動機在怠速情況下震動和噪音用單缸發動機的標準來看完全是屬於優秀的級別。
這臺發動機就是2004年就有的那臺之前VTR、CBR300R未閹割的版本的那臺,實際排量286cc。
在8000轉時爆發最大馬力27.7匹,在7000轉時爆發最大扭矩25.1牛米。
發動機明顯是偏低扭輸出的,隨著動力上升,大概在3、4千轉左右有一個共振點。
共振點過後會有一個短暫的震動降低過程,隨著轉速持續增加,整車震動會越來越猛,一直拉到斷油,那簡直是震得堪比高階震動棒。
這個震動我感覺以我的技術還是能夠處理,稍加習慣之後在震動出現的那個點之前我就能預估換擋時機。
由於試駕路線有限,100公里允許行駛震動確實有些惱人,80公里時速以下勻速行駛感覺是真不錯。
雖然有震動,發動機的整體執行質感,無論是低轉還是高轉都是不錯的,試駕過程中我沒有感受到明顯的來自發動機內部那種稀里嘩啦的異響。
發動機全域的出力特性都比較線性和平緩,不像某些比較激進的車在某個轉速區間會嚇人一跳的感覺。
但是,又要但是了,單缸發動機裝配在一部巡航車上,不知道是不是每個車主都是新手,都不在意。
加速表現
整車只有170公斤整備質量,但是這臺發動機的表現可謂在這個級別非常突出,個人感覺零百加速能跑進8秒以內甚至7.5秒以內,比之前我測評的裝配V2發動機的金吉拉、灰石、閃300S感覺都要快。
極速表現
極速沒有測,一來沒場地,二來這種走外觀風格的巡航車,拉極速沒有任何意義。
各位追求極速表現的可以百度搜下有沒有專業實測影片。
我只能說我四檔就可以上120,但是震動真的是非常地惱人。
操控
靈活度完全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美式巡航車,這一點不光是之前聊到的外觀上不像,實際操控起來也完全不像。
說這個又要說我黑哈雷..但是客觀事實如此,真不算黑。那既笨重甚至有些蠢的,時刻都在跟你對抗,又被眾多行家們稱之為“性格”的操控特性,我個人是真心接受不了。
再次強調一句,一家之言,個人還是喜歡能夠相對輕鬆騎行,享受駕駛樂趣,我玩車儘量別車玩我的產品。
這裡,咱們不談文化只談產品力。
別看這臺車外觀在同類車型中軸距又長(1490mm),重心又低(690mm座高,149mm離地間隙),操控靈活度真的是出奇的好,應該是我試過這一類車標杆級水平。
這臺車的靈活度能好到一個什麼程度呢?還是稍微比較一下吧,前段時間我試駕了一些同等排量區間的小型巡航車。(曉星GV300S除外,真不是看不起它而是我沒借到車)
操控難易度:QJmotor閃300S≥金吉拉>灰石
而CM300整體操控表現是高於QJmotor閃300S的。
對了,還是因為這個肥厚的前輪,相比於那幾臺車在變向和過彎過程中明顯是有感覺的。
當然,這個感覺我認為是很舒服、很圓滑的,不會對操控造成負面的困擾,甚至可以說提升了一些質感。
離合器及換擋表現
滑動離合和ABS是CM300僅有的配置了。
滑動離合說了無數次這裡就不再贅述了,這種小排量的車,它存在的意義就是讓離合器拉起來省力一些,後輪防抱死功能我估計永遠也用不到。
離合器拉桿,雖然很適合我這種手小的人,手感也很輕,但是沒有角度調節,這裡還是得差評。
另外,看我影片,不用離合器換擋在1升2過程中略有頓挫,除此之外所有升檔降檔過程都非常順滑,大好評。
空檔非常好找,整個換擋行程並不長,有一定的清脆感和吸入感。
但是,這套換擋機構唯一的令我要給差評的就是這副換擋桿(黃圈所示),它高度太低了,雖然是可調的(調整圖中紅圈位置)。
就目前這個狀態,升檔過程中我前腳掌就總要向下去探著,如果我再穿腳面厚一些的鞋就更難掛擋了,板鞋或者鞋面較薄的皮鞋應該差不多。
店裡有新車但據說那是馬上要交車的,我也不好意思坐上去踩別人新車,更何況新車也是這個角度,這裡要求問下廣大車主:你們有調過的話,腳杆高度會不會更遠更高一點?現在這個角度,我40碼的鞋都覺得有點憋屈。
如果這就是最高角度了,那肯定是差評。
制動表現
剎車都是日清的,沒啥好說的,一貫特性。
剎車牛角不可調,雖然以我手掌大小和手指長度拉動沒問題,但不可調肯定是差評。
剎車屬於日系傳統那種偏軟的感覺,撞牆感是沒有的,整個剎車過程比較均衡,前剎整體行程並不算長,而是那種持續施加制動力,制動效果持續來的感覺。
後剎車,說實話也沒有特別讓人膈應的點,優秀水平。
我知道看我文章的新手朋友肯定有,提醒一句,這臺車倒過好幾次車,全部是因為新手突然捏死前剎,或者轉彎的時候一把捏死前剎。
所以說,技術不紮實,即使座高只要690mm,即使整備質量只有170公斤,即使這臺車幾乎是最最適合初學者入門的車型,一樣會倒車。
ABS表現忘記測了,不好意思。
前避震支撐性不錯,重剎情況下點頭現象不算明顯。
避震器表現
這臺車的前避震是加了裝了個CM500上那種裝飾件,個人感覺這麼一弄還挺好看的。後避震預載可調。
前避震行程120mm左右,是一個正常街車的水平,但是後避震行程只有不到100mm。
所以說,即使後避震調到最軟,依然跟偏舒適的街車、ADV等車型沒法比。
前避震正置前叉,個人認為在這臺車上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並不是所有車型都適合倒置前叉,各位如果有倒置前叉漏油經歷的,應該感受都很深刻。
CM300的減震效果好嗎?
但凡是bobber車型,無論是日式、英式、美式,後避震由於結構所限,一定是不能跟傳統車型比舒適度的。
前避震總體是偏硬的,但是相比之前印象深刻的灰石來說明顯要軟一些。
後避震相比於前減震更硬,過一個小的減速帶速度稍微快那麼一點,人都會被震得屁股離開座椅,它並沒有完全到底,而是確實是因為行程太短。
但是,整車的減震感受是帶有韌性的,絕不像傳統bobber車型那樣硬碰硬的感覺。
究其原因,這套肥大的前後胎起了重要作用,抵消了一部分衝擊,另外座椅雖然不算厚,但還是有一點點作用。
在快速過彎過程中,前後避震器表現都非常不錯,沒有出現異常的晃動或者搖擺。當然,速度也不能太快,各位請牢記這臺車就是拿來過彎遛街的,而不是讓你極限操作的。
跟同類型車相比,雖然避震器還是偏硬,但整車減震表現是之前我測試過的所有這類車型中最優秀的。
總結
優點:
1.座高、出力特性、聲浪、滑動離合等都非常適合新手入門。
2.整車做工優於前段時間測評的幾臺所謂的競品。
3.只要能買到,完全就是一個理財產品,二手車價格高於新車。
4.雖然換擋桿人機工程略有缺憾,但換擋表現優異。
5.操控明顯是同類型同排量等級中一線水平,甚至可以說是所有巡航車中最好的一類車型。
6.極其豐富的各類主副廠改裝件,這個測評不出來,各位歡迎按照喜歡DIY。
7.國內獨一份的日系bobber。
需要提升之處:
1.做工依然有提升空間,目前國產有品牌的做工是可以超過它的。
2.CM500的車架換了個300的單缸發動機,機艙位置就過於空洞,某寶的裝飾板可要多多費心選一下了。
3.沒有轉速錶。唯一能想到的解釋就是在節約成本。
競爭對手
嚴格說來,CM300作為日式bobber,在國內是獨一無二沒有對手的。
但是絕大多數不是特別瞭解的朋友總是拿它來和灰石、金吉拉、閃300S、GV300S等車子來進行對比。
如果強行對比,實話實說,雖然CM300只是一臺單缸車,但是本田總是有辦法用一些單獨看來很一般的元件裝配出一臺非常出色的產品。
CM300如果就完成度、整體表現以及效能表現,再結合本田品牌一貫的可靠性來說,以上提到所有車型都是無法對其構成威脅的。
我認為:整體產品力差距肯定有,但不值一萬塊錢的價差。更別說現在CM300訂車需要十個月以上才能提車的現狀了。
很快,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一身日本進口名牌的豪爵TR300就要與我們見面了,那臺車我儘量第一時間拿到試駕車進行長測。
購買建議
世界上啥事都是公平的,摩托車也是這樣,不可能有啥便宜啥好處都被佔完的事。
CM300到底好不好呢?
我個人覺得在小翅膀光環的加成下,外加它確實是國內獨一份的存在,那麼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
但是,此時此刻訂車,十個月的等車時間,只少不多,各位可以考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