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每個政權的崩塌,幾乎都伴隨著邊境轄區的動盪,或是邊境被異國侵佔,或是封疆勢力的割據。眾所周知,中國的土地面積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如何治理遼闊的疆域,自古以來就是統治者最關心的課題,而這其中,新疆無疑是最受關注的地區之一。
新中國成立之後,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治理和建設新疆地區的過程中,創下了具有新疆特色的治理制度,而在鄧小平的帶領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更是煥發出了無窮的活力。疆域的治理,再一次體現出了黨的領導人高超的政治智慧。
1.戰略要地連亞歐,疆域土地建兵團
新疆,位於我國的西北地區,是陸地面積最大的省份,也是我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由於新疆地區與其他大多數的省份距離較遠,因而一直以來給人一種神秘、遙遠的感覺。雖然距離遙遠,但是新疆的地理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歷史上,新疆就曾經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而到了現代,她也是“第二亞歐大陸橋”的組成部分,是連線歐亞大陸的重要通道,而且,在新疆漫長的邊境線上,共有8個國家與我國接壤,其戰略地位可想而知。
正因為新疆地區的重要地位,中國的歷朝歷代對於新疆的治理,也都下了不少的心血。從絲綢古道的“開闢者”張騫,到經營西域的班超,再到擊退沙俄侵略者的左宗棠,在新疆這片熱土上,從來不缺少戍邊固土的英雄人物。
而到了新中國成立時,如何治理面積遼闊的新疆,也早已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急需解決的一個課題。
1949年,當時的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在王震將軍的率領下,拿下了烏魯木齊,實現了新疆地區的解放。而在解放軍進駐新疆之前,國民革命軍的陶峙嶽、包爾汗等將領已經宣佈脫離國民政府,成立起義軍,因此,在“內外聯合”之下,新疆地區得以和平解放。
在解放軍收復新疆之後,王震將軍發現,由於長年缺乏管理,新疆地區的社會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相比於其他內陸區域來說,經濟發展情況也是十分的滯後,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面對新疆地區的這種情況,毛澤東深知,必須首先解決當地人民的溫飽問題,繼而帶動當地經濟建設,否則在長期的貧窮之下,不管是哪個政黨,都無法治理好新疆。
於是,在毛澤東的指示下,王震將軍以及政委徐立清,率領解放軍部隊開始了在新疆的生產建設之路。
一直以來,新疆由於土地面積廣闊,地廣人稀,而且生態環境脆弱,農業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為了減輕當地群眾的生產經營壓力,解放軍部隊放下武器,將主要精力投入到了生產建設中去,他們幫忙當地農民開墾土地,種植糧食,透過一年的努力,基本實現了當地農業的自給自足,大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和平時期,將解放軍部隊用於協助生產建設,這樣的創新的管理方式逐漸地改變了新疆地區以往落後的社會面貌。在1952年,毛澤東提出將駐紮在新疆的部分部隊改編成生產部隊,他在簽署的《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中,直接宣佈了這一決定。
於是,在黨中央的指示下,新疆軍區把駐疆部隊整編為國防軍和生產軍,原來由王震將軍所率領的,駐新疆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的第二軍、第六軍和第五軍的大部,以及原國民革命軍陶峙嶽帶領的第二十二兵團的全部成員,實現了就地轉業,編為新疆軍區生產部隊。
由於原來的駐疆部隊在隊伍的構成上比較多樣,既有解放軍的部隊,又有國民革命軍的部隊,還有新疆地區民族軍的成員,在生產部隊成立後,由於其成員來源的多樣性,在統一的管理上產生過不少的問題。而且生產部隊沒有明確的“番號”,這也是讓大家感覺無所適從的一點。
為了解決管理上的問題,1954年,新疆軍區向上級提出,希望以“生產建設兵團”對生產部隊的領導機構進行命名。
一方面由於生產部隊成員來自不同的部隊,無論是以哪個部隊的番號來命名新的生產部隊,都是不合適的;另一方面,生產部隊的將士們對於脫離軍隊性質的番號,也是比較抗拒的。因此在權衡之下,採用“生產建設兵團”的名稱,能夠考慮到將士們的情緒,同時也方便後續管理。
在中央軍委的批示下,新疆軍區的這一方案得到了認可。
1954年10月7日,生產建設兵團正式成立,全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總人口超過10萬人,承擔著邊境國防以及區域生產建設的重任。
2.發展過程生弊端,農墾總局取代之
生產建設兵團的成立,對於繼續支援新疆的發展與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在生產建設兵團成立後的第一個五年內,新疆的國民生產總值得到了大幅的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而除了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的成績,兵團在加強疆域國防建設方面也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當時,在新疆地區漫長的邊境線上,有多處與蘇聯接壤,中蘇兩國關係友好的時候,幾乎沒有安排多少邊防人員。
可是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蘇關係出現了轉折。1962年,中蘇關係越發緊張,並且在蘇聯的煽動下,邊境地區的民眾透過伊犁的塔城的口岸非法越境,逃往鄰國蘇聯。
事件發生之後,生產建設兵團迅速行動,調遣了一萬七千多名幹部趕赴伊犁、塔城等地,維持邊境治安,並且在邊境沿線恢復了國防防禦的形態,讓國外分裂勢力的野心無法實現。
然而,作為新疆地區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的重要力量,生產建設兵團卻在後來的1975年被撤銷了,這其中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1975年1月,當時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新疆軍區黨委聯合向中央提出了要改變生產建設兵團體制的提議,這一提議受到了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針對此事多次召開了會議進行討論。
對於生產建設兵團的去留,在多次的會議討論下,領導們得出了普遍的意見:生產建設兵團在過去的二十多年時間內,為新疆的建設和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同時也出現了與社會主義發展程序不相適應的問題,為了繼續保持新疆地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生產建設兵團的撤銷具有現實意義。
實際上,在60年代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正常管理工作已經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兵團生產建設的正常秩序被打亂。
1975年5月,自治區黨委和新疆軍區黨委,在中央精神的指示下,完成了生產建設兵團各級機構的撤銷,取而代之的是自治區農墾總局,生產建設兵團在成立二十年後被中止了。
3.農墾體制埋隱患,兵團體制終恢復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確立了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黨的領導核心。
鄧小平非常關心新疆的發展問題,早在五六十年代,他就為新疆的發展和治理提出過不少的意見。在撤銷生產建設兵團一事中,鄧小平參與了決策,雖然他充分地表示支援,可是心裡面還是有著不少的遺憾。
1978年2月,距離兵團被撤銷將近有3年時間,而此時,代替兵團的農墾體制卻已經到了舉步維艱的境況。
3年的時間裡面,農墾體制並沒有跟設想中的那樣,解決新疆地區的經濟發展以及管理問題,相反,還加劇了困難的局面。
根據當時自治區黨委向中共中央反映的情況來看,在農墾體制下,新疆國營農場連年虧損,生產能力不斷地下滑,而且在管理體制上出現了極大的漏洞……這些種種問題,讓農墾體制不但沒能在新疆的熱土上結下果實,反而還埋下了隱患。
從1980年到1981年,中央先後兩次召開新疆工作座談會,並召開了三次中央書記處會議,討論新疆工作的問題。
1981年初,王震來到了新疆,考察了當地農墾體制下,墾區的建設和發展情況,而這也是繼1978年國家農墾總局派出工作組到新疆調研之後,再次有高層領導人來到新疆。
1981年6月,王震寫信向鄧小平提出恢復生產建設兵團的建議。
在收到王震的信之後,鄧小平當即做出了回覆:“請王震同志牽頭,約集有關部門領導同志,對恢復生產兵團的必要性,作一系統的報告,併為中央擬一決議,以憑決定。”
這樣的一句回覆,代表鄧小平基本同意了王震的建議,並讓其著手準備相關事宜。
在重新恢復兵團這件事上面,鄧小平展現出了一如既往的細緻和深思熟慮。過去,兵團在撤銷的時候曾經遇到過不少的阻力,而如今又要重新恢復,鄧小平認為,這不能是領導人隨隨便便一兩句話就能決策的事情,他決定要親自到新疆走一趟。
1981年8月11日,當時已經77歲高齡的鄧小平,在王震等人的陪同下來到了新疆,而這也是鄧小平人生中第一次踏上祖國大西北的這片土地。
從11日到20日,鄧小平的新疆之行持續了10天時間,在這10天時間內,鄧小平到過烏魯木齊、石河子以及吐魯番。
他在棉花種植基地的田埂上,與科研種植人員瞭解棉花的生產情況;他在廣袤的防護林中,與基層幹部討論環境整治的理念;他還在紡織廠裡,與勞動模範代表談笑風生。用鄧小平自己的話來說,“百聞不如一見,不枉此行”。
從新疆回來之後,鄧小平更加堅定了要恢復生產建設兵團的決心。他在跟黨內幹部討論新疆發展和治理問題的時候,提出了四個主要的觀點。
首先,新疆作為邊疆地區,具有特殊的地位,在新疆重新恢復生產建設兵團,能夠提升我國邊疆保衛能力,也能夠增強民族凝聚力,粉碎反動勢力的不軌圖謀。
其次,新疆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資源豐富,而且是連線歐亞大陸的重要通道。
此外,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新疆也是一個多民族共處的地區,維持新疆地區的民族穩定,也是保持國家繁榮穩定的一個基石。
最後,新中國成立後一直處於緊張的國際環境之中,在美蘇爭霸的陰影下,中國必須保持國家內部的團結以及領土的完整,不斷提升綜合國力,以抗衡美蘇兩個大國。
1981年底,中央組織正式發文公佈,恢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而兵團的名稱也從原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改成“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重新恢復,對於新疆地區此後的社會與經濟發展起到了強大的推動作用。
截止到2019年,生產建設兵團實現生產總值超過兩千七百億元,同比增長6.3%。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均實現了5%以上的增長率。在生產建設兵團體制下,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實現了質的提升,民眾幸福感也不斷提升。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從一開始的成立,到後來的短暫撤銷,再到恢復,這個迴圈往復的過程,正體現出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對於新疆地區的高度重視,同時也是立足於新疆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之下而做出的政治決策,展現出了黨的領導核心高度的政治智慧。
今後的日子裡,在各族人民的努力下,新疆必定會繼續散發出疆域土地的活力,走向更好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