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夏天的一箇中午,河南駐馬店確山縣李灣村突然來了幾輛小汽車。在當時,小汽車可是不多見的,對於很多農民來說,更是難得一見。
大人們還有小孩子都圍了上去,想要近距離接觸一下這個新事物。車子在村口停了下來,車上下來了幾個人,看這一身打扮應該是幾個幹部。這幾個人下來後,就詢問大家馬從雲家在哪裡。
幾個熱心的村民紛紛指路,小孩子更是積極,直接領著他們走。當他們一行人來到了村東頭馬家,馬從雲一家人正在吃著午飯,突然這麼多人來到他家,著實讓他有點驚訝。
這幾個幹部是黑龍江省委派出的調查組,此行的目的就是尋找楊靖宇將軍的後人。
其中一位叫馮仲雲的幹部,也是曾經抗聯的一員,打量了一番馬從雲後,激動地說道:“不會錯,就是他,他就是楊靖宇將軍的兒子!兩個人的眼睛簡直一模一樣!”
此言一出,眾人皆驚!
尤以馬從雲最為驚訝,自己父親明明姓馬,怎麼會和抗日的大英雄楊靖宇將軍是同一個人?雖說父親的確好多年沒有回家了,可怎麼可能是楊靖宇將軍呢?
楊靖宇將軍1940年犧牲,為何到1951年組織上才找到他的家屬呢?
我們在後文一一為大家揭曉。
(一)真相大白
話說馬從雲對這位幹部的話感到非常驚訝,當即說道:“同志,你們搞錯了吧,我父親姓馬。”
馮仲雲說道:“我們都知道,你就是馬從雲吧,你父親是不是叫馬尚德?”
馬從雲更疑惑了,也顧不上詢問他們怎麼知道自己父親的名字,他點了點頭。
馮仲雲笑道:“那就沒有錯了,我們是黑龍江省委派來的調查組。來到這裡就是為了尋找你,告訴你一個訊息。你們的父親馬尚德,就是著名的楊靖宇將軍。”
這個資訊立刻就讓在場的人感到不可思議,馬從雲更是覺得腦子在“嗡嗡嗡”地響。
楊靖宇將軍他早些年就聽過,在東北率領抗聯抵抗日軍,是一個大英雄。被敵人包圍時寧死不屈,壯烈犧牲。馬從雲怎麼也想不到這樣一個大英雄,會是自己的父親。
他不知道自己是高興還是傷心,父親1929年離家參加革命,此後音訊全無。如今得知了父親的訊息,也知道了父親是誰,卻沒想到,得到的是父親的死訊。
馬從雲一想到母親帶著他們兄妹在這裡苦苦等待父親,1944年含恨而終。自己從出生起就沒見過父親,手中只有一張父親的照片……
自己等待多年,沒想到卻等來了這樣的結果,他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那麼,為什麼馬從雲從未見過自己父親?為什麼楊靖宇的名字是叫馬尚德?又為何組織上都不清楚楊靖宇將軍的籍貫和家人,以至於此時才尋找到他的家屬?
這一切都要從楊靖宇將軍的革命經歷說起。
(二)堅定革命
楊靖宇將軍1905年2月13日出生於河南省確山縣。在五歲的時候,他就失去了父親,靠著叔父的幫助,七歲時才得以進入村裡的學堂讀書。
楊靖宇沒有辜負母親以及大家的期望,入學後成績就一直名列前茅,在1923年,他考入了河南省開封織染學校。
在學校的日子裡,他逐漸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1926年秋在該校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也就在這一年冬天,他奉黨團組織的指示,回到家鄉確山縣領導農民運動。
1927年4月他領導了確山暴動,趕走了北洋軍閥,建立了黨領導的縣級人民政權。同年5月5日,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而這一次暴動對於後來尋找到馬從雲提供了重要的線索,鎖定了楊靖宇的家人是在河南確山。當然,這是後話,我們後面會講到。
如果你對歷史比較瞭解的話,你會發現楊靖宇領導暴動以及加入黨的這個時間是非常關鍵的。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背棄革命,大肆捕殺共產黨人。
一時間,白色恐怖籠罩全國,共產黨員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不知道什麼時候屠刀就會降臨在自己的頭上。而楊靖宇,完全不顧這些危險,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自己的信仰,走上了這一條路。
在他求學期間,也就是在1925年,他收到了母親的一封家書,讓他返回家中。
在他回家後才得知,原來母親讓他回來是為了自己的婚姻大事。姑娘叫郭蓮,是附近村子的,品行良好,為人善良。她不像楊靖宇一樣能夠去大城市裡讀書,她沒讀過書。不過在那個時代,農村裡的女孩子,又有幾個人讀過書呢?
楊靖宇作為一個接受了新式教育的人,自然比較反感以前的那種包辦婚姻。可是,母親對這個女孩子很是喜歡。楊靖宇也想到,自己是由母親一手拉扯大的,如果反抗母親的話,難免會讓她傷心。
於是,他也就答應了這一門親事。1925年,20歲的楊靖宇,迎娶了19歲的郭蓮。
兩人結婚後,楊靖宇意外地發現,雖然郭蓮沒讀過書,也不認識字。但是卻很聰明,明事理,楊靖宇和她講很多新事物,她沒多久就明白了。
婚後不久,楊靖宇就返回學校繼續學業了,家裡就只剩他們婆媳二人。直到1926年楊靖宇回到家鄉開展農民運動,領導確山暴動。楊靖宇被選為農民軍的總指揮,此後農民軍又被編入豫南工農革命軍。
在1927年領導暴動後,敵人自然派兵前來鎮壓,楊靖宇和工農革命軍只好和敵人打游擊。敵人抓不到他,就想到了他的母親和妻子,派人去燒了他們家的房子。
這個時候,楊靖宇的第一個孩子已經出生了,也就是上文中提到的馬從雲。此時他還不到一歲,跟著母親郭蓮還有奶奶東躲西藏,逃避敵人抓捕。
當他們找到楊靖宇時,楊靖宇十分懊悔,沒想到自己革命還給家人帶來了危險。
1929年,楊靖宇的女兒出生,此時他們居住在一個破爛的茅草屋中暫時棲身。女兒出生沒多久,楊靖宇就接到河南省委的命令,讓他收拾行裝,準備前往別處工作。
楊靖宇回到了家裡,見到了自己剛出生的女兒。楊靖宇給她取名為躲兒,因為現在一家人都在東躲西藏。
楊靖宇說:“取這個名字,就是為了讓下一代知道革命的艱辛。”
在家待了沒幾天,楊靖宇就離開了。此時,他的兒子馬從雲還不到兩歲,女兒馬躲也才出生五天。
臨行前,楊靖宇對妻子說道:“這一次我要出趟遠門,可能要幾年,家裡就拜託你了。”
郭蓮說道:“你放心吧!”
沒想到,這一分別,竟然是永別。
楊靖宇離開家後,先是來到了上海,此後又被安排到東北進行地下工作。安排到東北後,他考慮到之前領導暴動給家裡人帶來了傷害,並且執行工作需要一個其他的名字,於是他化名為張貫一。
楊靖宇來到東北後,擔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在這期間,他偽裝成一名礦工,深入撫順煤礦。他自稱是山東省曹州人氏,在煤礦裡積極開展地下工作,聯絡了一大批的工友,逐漸恢復了黨組織。
由於楊靖宇在煤礦裡熱心幫助其他工友,為人也耿直、體貼,礦工們都親切地稱呼他為“山東張”。在煤礦期間,他積極領導礦工開展罷工運動,以此來反對日本礦主的剝削和壓迫。
1932年,楊靖宇被委派到南滿,到達後,他立刻開始組建抗日遊擊隊,並且化名為“楊靖宇”。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馬尚德的名字基本無人知曉,人們更多的是知道楊靖宇這個名字。
在東北,只有省委的一部分人知道他還叫張貫一,對於他的本名馬尚德,知道的人就更少了。
(三)壯烈犧牲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人民面臨國破家亡的境地,東北人民不甘屈服。各地都展開了反抗日軍的行動,很多的抗日隊伍紛紛湧現,一時間在東北大地上燃起了抗日的硝煙。
由於各支隊伍都是單打獨鬥,缺乏一個堅強的領導,數量眾多的東北抗日義勇軍被日軍關東軍逐漸消滅。
楊靖宇就是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來到南滿的,來到南滿後,他就開始聯絡各地的抗日武裝,組織了十餘支抗日遊擊隊,並且以此為基礎發展起了東北抗日聯軍。
楊靖宇先後出任總指揮,總司令兼政委等職,他帶領抗聯將士在白山黑水之間和日軍打游擊,多次襲擾日軍,給日軍帶來了重大的傷亡。而抗聯,也從開始的幾百人,慢慢壯大到幾千人。
在抗聯最為輝煌的時期,總共有11個軍,人數有4萬人,給日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東北的抗日環境跟其他地方相比,要更加的艱難、複雜。首先就是它的自然環境,這裡天氣寒冷,抗聯要生存,就只好在深山之中和日軍打游擊,還要面臨糧食以及衣物、藥品等物資的短缺。另外,東北集結了日本關東軍七十多萬人以及大量的偽軍漢奸。
日軍在接連遭到抗聯的進攻後,損失慘重。日軍也不斷派出軍隊進行圍剿,可是一次又一次的圍剿都被楊靖宇他們打敗。
抗聯的存在,讓日軍感到很是煩惱。他們為了更好地侵略中國,必須穩定東北這個後方基地,而抗聯的存在是他們的“後顧之憂”。
在多次的失敗後,日本人也學會了用錢財、高官厚祿拉攏抗聯軍人。
在抗聯將士以及日軍的口中,有“南楊北趙”之說,指的就是抗聯的兩位領導人。“南楊”是楊靖宇,主要在南滿地區活動。“北趙”是趙尚志,主要在北滿地區活動。對這兩個著名的抗聯領導人,日本關東軍司令梅津美治郎分別給出了一萬元的懸賞。
日本人的這一招不可謂不狠,當時的抗聯志士都生活在冰天雪地的深山之中。有時連飯都吃不飽,衣服都穿不暖,對於日軍給出的條件,不少意志不堅定的人紛紛叛變,成為了漢奸。
這些人在抗聯待了很久,都很熟悉抗聯的打法以及藏身地點,最為關鍵的是,一些人還知道抗聯密營的位置。密營是抗聯用來儲存物資的,裡面有糧食、槍械、藥品、衣物等。
在這些漢奸的帶領下,抗聯遭到了重大的損失。1939年冬,日軍接連開展大規模的圍剿,抗聯的人數越來越少,物資也短缺,楊靖宇領導的抗聯第一軍由三四千人銳減到數百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楊靖宇決定部隊開始分散突圍,尋找時機再集結。1939年12月時,楊靖宇帶著警衛旅400多人在蒙江一帶打游擊。
得知楊靖宇在蒙江一帶,日軍又出動大批軍隊開始圍剿。到1940年2月2日,他身邊就只剩二十七八個人。到2月15日早晨,他身邊就只有6名戰士了。
隨後,楊靖宇讓4名傷員轉移,他帶著朱文範、聶東華兩名戰士吸引敵人,掩護傷員撤離。2月18日,朱文範和聶東華在外出購買食物時,被敵人發現,隨後展開了一場戰鬥,二人不幸犧牲。
從他們二人的身上,搜出了楊靖宇的印鑑以及手錶、鋼筆等物品。日軍由此判斷,楊靖宇就在附近,於是又增派兵力展開圍捕,甚至還出動了飛機。
從這一刻起,楊靖宇開始了他一個人五天五夜的戰鬥!在這五天五夜裡,他沒有食物,就吃一些樹皮、棉花。
2月22日,楊靖宇遇到了上山砍柴的幾個百姓,他想向他們高價買點食物和衣物。其中一個百姓名叫趙廷喜,他勸楊靖宇不如投降。
楊靖宇卻回道:“如果中國人都投降了,咱們就完了。”
趙廷喜等人雖然口頭上答應下山給楊靖宇帶點食物,沒想到一下山,趙廷喜就把發現了楊靖宇的事情報告給了漢奸。不僅如此,他還充當嚮導,給日本人帶路,朝發現楊靖宇的位置走去。
楊靖宇最終沒有等來食物,卻等來了日軍的包圍。
面對日軍的勸降,楊靖宇大義凜然地說道:“就算只剩我一個人,我也會戰鬥到最後一刻。”
隨後,著名的抗日將領,抗聯的領導人楊靖宇將軍,倒在了日軍的槍口下,壯烈犧牲,年僅35歲。
日本人得到楊靖宇的屍體後,做了兩件兇殘至極之事。
第一,就是砍下楊靖宇將軍的頭顱,然後裝入一個大玻璃瓶內,運往通化。放在車上,沿途示眾,恐嚇中國民眾和抗日力量。不僅如此,日軍還拍了照片,刊登印發,炫耀他們的“戰功”。
第二件事,就是解剖楊靖宇將軍的屍體。日軍想不明白,為何楊靖宇被追捕五天五夜,滴米未進,他是怎麼支撐下來的?他們想看看他的胃裡有什麼東西?
結果讓日軍大吃一驚,楊靖宇將軍的胃裡只有草根、樹皮和棉絮,沒有一粒糧食。
日軍指揮官岸谷隆一郎見狀緩緩說道:雖為敵人,睹其壯烈亦為之感嘆。
(四)尋找馬尚德
在1929年楊靖宇離開妻兒時,只留下了一張照片。妻子將它好好地儲存著,在她離世之時,她對著兒子馬從雲和女兒馬躲說道:“你們的父親去東北抗日了,抗戰勝利後,你們就拿著這張照片去部隊找他。”
1945年,抗戰勝利了,有好幾支解放軍部隊都路過了確山。只要有解放軍路過,馬從雲兄妹就拿著照片去問:“同志,你認識照片上的這個人嗎?他是我爹,叫馬尚德。”
但是得到的結果都是不認識,不知道。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馬從雲來到確山縣人民政府尋求幫助,希望能夠得到父親的訊息。當地政府沒多久就回復了,馬尚德的確是當年確山暴動的領導人,1927年5月入黨。
可是對於馬尚德後來的去向,地方政府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得知了他們是馬尚德的子女,地方政府還給他們安排了工作。
不僅僅馬從雲他們在尋找父親,其他人也在尋找楊靖宇的家屬。
楊靖宇是一位著名的抗日將領,在抗聯以及抗戰史中都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他犧牲後,很多人都發現除了楊靖宇本人,他的家屬、生平都不瞭解,連他是哪裡人都不知道。
新中國成立後,黑龍江省委在整理楊靖宇將軍的資料時發現,這位著名的將軍,連個基本的生平簡介資訊都湊不全。
黑龍江省委有一些人曾經和楊靖宇接觸過,知道這個名字是工作的化名。對於他的真實姓名、籍貫等等,大家都一無所知。
調查人員找到了一張楊靖宇將軍在來東北之前的舊履歷表,根據上面泛黃的字跡,依稀可以判斷楊靖宇將軍的真名叫馬尚德,曾經領導過劉店暴動。
由於劉店暴動發生在安徽的大別山區,所以有人猜測,說楊靖宇將軍的老家可能在安徽。
1951年夏天,黑龍江省委常委、也曾是抗聯一員的陳雷,率領調查組親自前往安徽調查。他們調查到劉店暴動的領導人中的確有一個叫馬尚德的,可是當問到他是不是安徽人時,很多人都無法確定。
這張舊履歷表提供的劉店暴動的線索算是中斷了。
不久之後,又有人提供線索,說楊靖宇的口音像山東人。的確,在楊靖宇被派往東北時,他偽裝自己是山東人,在撫順煤礦工作,大家也叫他 “山東張”。可這個線索很快又被調查組否定。
正當調查組一籌莫展之時,一個偶然的事件發生了,給調查組帶來了新的轉機。
1951年7月1日,《人民日報》刊載了一篇題為《憶模範共產黨員楊靖宇同志》的回憶文章。這篇文章的作者名叫楊易辰,他也是抗聯的一員,對楊靖宇將軍瞭解較多。
這篇文章傳遞出了兩條重要資訊,第一就是楊靖宇出生於河南;第二就是1927年春楊靖宇曾領導過河南確山農民暴動。
根據這兩項重要的線索,調查組立刻趕到瀋陽,找到時任中共遼寧省委負責人的楊易辰。
楊易辰非常肯定地說:“楊司令的老家在河南省,這是沒有錯的,而且就在確山縣農村。1929年他從河南來到東北時,聽說已經有一子一女。當時他還以為很快就能回家的,沒想到就再也沒有回去過。”
調查組在得到這個重要的線索後,立即趕到了河南確山,根據一番調查,鎖定了楊靖宇將軍家人的所在地。
於是也就有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當馬從雲拿出那張母親遺留的照片時,儘管已經十多年沒有見過楊靖宇將軍了,但是馮仲雲還是一下就認出了照片上的人就是楊靖宇將軍。
他激動地說道:“沒有錯,這就是楊司令,我不會認錯!經歷這麼多辛苦,我們終於找到他的子女了。”
1953年的春天,馬從雲帶著妻子還有妹妹馬躲,來到了哈爾濱,當他們看到泡在福爾馬林中的父親頭顱時。再也忍不了這一份悲傷,一家人磕頭痛哭,淚流滿面。
這一次東北之行,馬從雲等人還見到了以前的抗聯戰士,他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
那是一塊樺樹皮,那位抗聯的老戰士對他說道:“當年楊司令帶著我們打仗時,就經常吃這個。”
馬從雲把這塊樹皮帶回了老家,當成了一個傳家寶。他繼承了楊靖宇的作風,勤儉節約,甘於奉獻。
馬從雲在37歲的時候,因公殉職,他的妻子方繡雲沒有正式工作,但是她靠著納鞋底、當保姆等活為生,獨自拉扯大五個兒女,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向組織上伸手。
他們一家人都秉持著楊靖宇的精神,艱苦奮鬥。那塊樹皮一直影響著他們一家人,楊靖宇的孫子後來雖然當了兵,但是也沒有跟其他人說自己的爺爺是楊靖宇。一家人過得都很低調,從來沒有炫耀過自己。
1958年,楊靖宇將軍烈士陵園修建完成,他的頭顱和屍身歷經多年的分離終於埋葬在了一起。
最後我想獻上電影《步入輝煌》中的一段臺詞,這是楊靖宇將軍臨死之前的話:
我雖然僅是華夏一匹夫,然以堂堂七尺鬚眉,抗日救國之信仰堅如磐石,富貴不可動搖。今日得以血濺山河,我足矣!日本以區區四島,斷無亡我中華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