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草莓種植袋模組立體栽培技術
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CARS-23-G37);雲南主要外銷蔬菜綠色關鍵技術研究和整合示範(2019ZG001)。
譚海燕等
草莓是營養豐富、深受大眾喜歡的時令水果,草莓冬季種植不僅豐富了冬春鮮食水果市場,提高了農民經濟收益,更促進了休閒農業、都市採摘農業的發展。目前草莓栽培主要有土壤栽培、半基質栽培和基質栽培,基質栽培由於產量高,能克服土傳病害和連作障礙,實現草莓生產的安全、高效,在全國各地都摸索出較為成熟的技術和模式 。在基質栽培中,主要選用的基質有泥炭、椰糠、珍珠岩、蛭石等,施肥裝置主要採用施肥機,肥料為大、中、微量元素配製成的營養液和草莓專用配方肥 。草莓基質栽培在農業觀光園區、示範基地和大型種植戶中得到較好的應用,但由於立架、施肥裝置一次性投入較大,營養液配方複雜,栽培管理技術要求較高,應用推廣受到限制,因此大部分農戶仍採用土壤栽培 ,相應帶來的草莓產區土壤酸化、鹽漬化、營養元素失調、連作障礙等問題也日趨嚴重,影響了種植戶的收益。筆者透過多年試驗摸索,總結出一套大棚草莓種植袋模組栽培技術,採用混合有機基質種植袋,與不同的種植袋承載結構組合,立架成本低,安裝簡單,不受地形限制,不需要專門的施肥裝置,實現草莓立架栽培,產量較常規土壤栽培提高 30%以上,生產管理成本較高架基質栽培節約 40%以上,每 667 m2 年純收入(扣除大棚設施折舊、種苗、基質、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成本)可實現 4 萬元以上,更利於在農業生產上推廣。
大棚草莓種植袋模組栽培技術可廣泛應用於草莓種植區,採用的混合有機基質可就地取材,和單純使用無機或有機基質相比,混合有機基質不易於酸化和鹽化,經消毒後可重複利用。草莓種植袋模組可隨意拆裝組合,在茬口安排和栽培制度上可以和不同作物進行間套作或輪作。例如採用立架栽培,可在立架下種植綠肥,和草莓實現間套作達到土壤休耕和經濟效益雙贏的目的,也可在草莓收穫後再種植一季葉菜提高經濟效益。採用種植袋實現限根栽培,可較常規土壤栽培省肥節水,如將肥水回收利用,還能達到化肥零排放的目的。目前該技術在雲南省昆明地區示範栽培 6.6 hm2 以上,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1 草莓種植袋模組製作和立架搭建
1.1 混合有機基質配製
混合有機基質原料易得,可以就地取材,一般採用腐殖土及椰糠、中藥渣、珍珠岩、蛭石等有機物和無機原料混配,混合基質要求容重輕,孔隙度大,持水保肥能力強,又能提供作物養分。筆者採用的栽培基質主要為杉木腐殖土、椰糠、珍珠岩按1∶1∶1 混配。混配基質時,可加入一定量的肥料,可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或三元複合肥(15∶15∶15),按每立方米基質有機肥 5 kg、複合肥 0.5 kg 的量均勻混入。
1.2 種植袋模組製作
採用直徑 22~25 cm、厚度為 0.03~0.05 cm 的銀黑雙色筒形膜,裁切成長 80 cm 或 120 cm 的筒狀,裝入上述栽培基質封住埠成為草莓種植袋模組。80 cm 長的種植袋模組可種植 2 行草莓,每行5 株,每個種植袋模組種植 10 株;120 cm 長的每行種植 7 株,每個種植袋模組種植 14 株。草莓種植袋模組可以放在高架上,也可以放在起壟的地面上,擺放連線成行(圖版 1)。
1.3 立架的建設
視大棚結構和栽培高度需求,可用鋼管、竹子、空心磚等搭成支架,上面鋪設 40 cm 寬石棉瓦或專用種植袋託槽承栽種植袋,石棉瓦和種植袋之間利用凹槽排水,並鋪設地膜等承接多餘肥水,可回收處理再利用。支架排列依地形可排成單列、雙列或三列,三列一組高低錯開成品字形,列間距 60~70cm,按照株距 16 cm 進行計算,每 667 m
2 可種植草
莓 8 000~12 000 株。
2 鋪設滴管及定植
選用管徑為 1.6 mm、滴孔間距 10 cm、滴孔直徑 0.2 mm、滴水流量為 1.5~2.0 L/h 的滴管穿入種植袋中,再將滴管接到主管上。定植前用滴管灌水將基質浸溼,種植袋下方打孔排出多餘水分,待晴天種植。種植時按照每袋 10 株或 14 株要求,均勻種成雙行,定植在滴管旁,定植後澆足定根水。雲南省昆明地區可於 7 月下旬至 8 月中旬定植,可選擇‘京藏香’‘隋珠’‘聖誕紅’‘妙香’‘章姬’等短日照草莓品種。
3 定植後田間管理
3.1 水肥管理
當緩苗後幼苗展開 2 片葉後,可使用平衡型大量元素水溶肥(20-20-20),按每 667 m2 每天 0.6~0.8 kg 的量,0.1%~0.2%濃度間隔 3~5 d 滴入草莓種植袋,促根發葉。開花結果期,高鉀型和平衡型水溶肥交錯使用,按每 667 m2每天 0.8~1.0 kg 的量,0.2%~0.3%濃度間隔 2~3 d 滴入草莓種植袋,冬春季氣溫低時可間隔長些,量可酌減。開花結果期可葉面噴施 0.3%磷酸二氫鉀溶液,以提高坐果率,改善果實品質。在生產過程中,應適量補充鈣、鎂及微量元素促進養分平衡,可選用中、微量元素水溶性肥料或單質肥料,隨水滴入或進行葉面噴施,每隔 10~15 d 噴 1 次,也可補充適量氨基酸、腐殖酸水溶肥等,增加作物抗性和提高果實品質等。
草莓生長過程中應根據草莓生長不同階段適時供水,緩苗後苗期種植袋內水分保持在最大持水量的 70%為宜,適當乾燥促進生根;開花期需水較大,保持在最大持水量的 80%;果實採收前 2~3 d可適當控水,提高果實品質。在水分管理過程中應視天氣情況,晴天每天滴水 1 次,陰雨天每 2~3 d滴水 1 次,每次滴至有水滲出為止。
3.2 控制適宜的溫度
草莓適宜生長的溫度白天為 20~23 ℃,夜間保持 5 ℃以上,草莓植株具有一定耐寒性,在昆明地區露地可以安全越冬。當氣溫降到 0 ℃以下時,為促進草莓生長,也可在大棚內加蓋小棚提高氣溫,如棚內溫度在 25 ℃以上則要進行通風降溫。
3.3 摘葉及疏果
生長期間及時摘除植株下部老葉和多餘匍匐莖,以改善光照、通風條件,減少病蟲危害。摘除花序中弱小、畸形及高階次花果,每個花序可選留5~8 個果,可提高果實品質和整齊度。
4 病蟲害防治
重點防治草莓白粉病、灰黴病、炭疽病等病害及紅蜘蛛、蚜蟲、薊馬等蟲害,應採用綜合防治措施,加強光、溫、水、肥、氣管理,創造適於草莓生長的環境,提高其抗病能力,並利用物理、生物、化學防治等措施,確保產品安全。
4.1 白粉病
白粉病是大棚內發生普遍並反覆侵染的病害,低於 5 ℃和高於 35 ℃時不易發生。應選用抗病品種,加強肥水管理,防止植株衰弱或徒長,注意通風換氣,避免棚內多溼和異常乾燥。草莓苗期可以進行提前預防,選擇代森錳鋅噴霧,發病時採用醚菌酯、乙嘧酚、腈菌唑交替使用。
4.2 灰黴病
低溫多溼通風不良時易發生灰黴病,應防止棚內多溼、避免過度施用高氮肥、控制植株過密和徒長、保持棚內通風良好。藥劑防治可用多抗黴素、腐黴利等,每隔 7 d 噴 1 次,連噴 2~3 次。陰雨天可選用腐黴利煙劑或百菌清煙劑密閉煙燻。
4.3 炭疽病
發病初期可用百菌清、代森錳鋅噴施,或用波爾多液全面噴灑,防止病害蔓延。
4.4 紅蜘蛛
高溫乾燥利於誘發紅蜘蛛大量增殖,應及早防治,及時澆水,摘除病葉和枯葉,減少蟲源傳播。藥劑防治可選擇阿維菌素、唑蟎酯、丁醚脲、克蟎特等交替噴霧,每隔 7 d 噴 1 次。
4.5 蚜蟲
及時摘除老葉,消滅雜草。設定黃板誘殺。藥劑防治可噴施吡蟲啉、啶蟲脒等。
4.6 薊馬
及時摘除老葉,消滅雜草。設定藍板誘殺。藥劑防治可噴施吡蟲啉、啶蟲脒或乙基多殺菌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