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鹽是古代社會重要的剝削人民的道具。
中國古代皇權社會,對鹽採取的是壟斷專營制度,由於這種壟斷,古代的鹽是很貴的。
以嘉慶時期為例:
當時漢口鹽價是每斤四十多錢,一年人均
斤鹽共需二百多錢,一個糧船水手的一年的工錢,是一兩二錢,摺合一千二百錢左右。也就是說,僅吃鹽的開支,就能佔其工錢的百分之二十左右。
想想你的房租/貸。
這還是隻平均狀態,有些地區鹽價奇高,吃鹽的開支甚至會佔到收入的小一半,如果考慮到養家餬口,鹽價之高,幾乎足以使底層民眾破產。
史書上說:[農民耀終歲之糧,不足食鹽之價 J
在高不可攀的鹽價面前,窮人只好少吃鹽,甚
至不吃鹽。當然,考慮到人類的基本需求 穴
人還是買私鹽吧。
當然,你能想到,政府也能想到。
還以清朝為例:
朝廷把全國劃分為不同的鹽區,不同的鹽區採購、消費特定產地的食鹽一一對應,為此清朝有專門的鹽運衙門,管理食鹽的生產和消費。鹽運衙門不直接賣鹽給老百姓,而指定特定的鹽商,登記在冊。鹽商向鹽運衙門購買引票 J ,每張引票都規定了食鹽的產地、數量和允許銷售的地區,鹽商憑票到鹽場買鹽,然後到引票上指定的區域銷售。
清朝的食鹽壟斷體制,核心是引票,所以被稱為鹽引制度。食鹽,作為清朝官府控制社會的重要戰略物資,鹽引每年能給朝廷帶來數百萬兩白銀的收入。
如果你想自力救濟呢?
《大清律例》嚴禁買賣私鹽,規定買賣雙方都要受到嚴懲:
賣私鹽者發配兩千裡充軍。
[買私鹽者杖一百。
只是買個私鹽,我就能打死你。
自己做當然也不行,當時鹽沒有像現在一樣採用電滲析製鹽,舀上來的滷水必須用燒柴煮過才能得到粗鹽,而且產地有限。並且自摸搞出來的鹽,普遍鹼比較多,吃多了有
當然,這比同時期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好多了,當地居民必須透過燒木頭獲得少到不成比例的鹽來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