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是國家生財、用財、理財的統稱,是國家的錢袋子。政府平時行政,戰時用兵,都靠財政供養。財政沒錢,很可怕。
1851年--1861年,清朝處在咸豐這一朝,內外交困,沒有一天好日子過。外有帝國主義侵略,英法聯軍逼近北京,火燒圓明園,沙俄奪佔東北150萬平方公里領土;內部暴亂四起,東南有太平天國亂,西北有回亂,中原有捻亂、西南有教亂。到處兵荒馬亂,哀鴻遍野,生靈塗炭。
1849年全國還有4.1298億人,到1875年,只有3.2265億人,26年淨減少0.9033億人。慘!
咸豐帝焦頭爛額,即要攘外,又要安內,四處用兵,銀子花得如決堤之水,清廷財政告急。
為了籌措軍費,保權衛國,官員們將目光投向了被禁的鴉片。鴉片在清代文書裡被稱為“洋藥。”很含蓄。
1857年,閩浙總督王懿德等上奏,軍需緊要,請求准予暫時放開洋藥貿易,對進口洋藥抽稅來增加國家收入。咸豐答應了。
1858年,清廷與法國簽約。議定進口每百斤洋藥交稅銀三十兩。後來與各國都按此辦理。所徵稅銀,每三個月報解國庫,不準留支。
另外還開徵洋藥釐捐,每百斤洋藥再交釐捐銀二十兩,不得以洋藥稅抵洋藥釐捐。
雲貴總督張亮基說雲南省從來沒有進口過洋藥,咸豐命他先將土產洋藥徵收釐捐,不得以洋藥冒充土產洋藥逃稅。
1875年(光緒初年),廣東招商承包洋藥稅,年認交四十二萬元,五年為期,每年遞增二萬元。
1881年,廣東新商人接辦洋藥稅,年認交提升到九十萬元,仍五年為限。
1882年,進口洋藥稅提升為每百斤銀110兩,土洋藥釐捐每百斤銀40兩。
1885年,洋藥不分土洋,一律憑票運輸銷售。運輸憑“行票”,10斤一票,每票繳稅銀2兩,過關卡另交釐捐。無票,貨物沒收。開店銷售憑“坐票”,不論資本大小,每票交稅20兩。每年換票一次。
1906年,在湖北設立土產洋藥稅釐總局,各省設分局,加強徵管。
1910年,進口洋藥稅升為每百斤徵銀250兩。土藥每百斤徵銀230兩。
1912年2月12日,清朝倒臺。
據赫德的《歲計收支概算表》統計,1908年,清政府的財政總收入為2.8億兩,而鴉片稅合計為0.33億兩,共佔財政收入的11.8%。這恐怕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後的記錄。
(資料來源:《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