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熱食時,有些人會請老闆不要使用塑膠袋,改用紙盒或紙碗,希望能減少塑化劑的接觸。但是這樣做真的就安全了嗎?這些紙類免洗餐具可不是100%紙製品,使用時仍有暴露在塑化劑的風險。
湯麵、炒飯、小籠包......人們喜歡吃熱騰騰的食物,店家通常一烹煮好就趕緊裝進免洗餐具裡,送到客人手上,食物中的熱氣也就被“封鎖”在容器中。但如果食物和蓋子離的很近,食物的蒸汽向上瀰漫還是會接觸到蓋子。不僅如此,這些一次性的紙類免洗餐具,包括飲料紙杯,以及外帶小吃的餐盒、紙碗、紙盤等,大部分都是複合材質——紙張是材質主體,但為了防水及減少空氣的穿透性,以達到食物的儲存效果,多數餐具售賣者在紙盒內面,也就是所謂的“食品接觸面",塗上一層薄薄的塑膠膜,我們稱之為“塑膠淋膜”。
看到這裡不免令人擔心,這些含有塑膠淋膜的紙質餐具,會不會有塑化劑溶出的疑慮?這是一種全世界普遍使用的食品包裝技術,有防水、防止空氣穿透的優點,只要注意以下2點,就能安心使用:
1 、注意塑膠材質比例
假設外帶一盒炒麵,直接用紙盒裝還算安全,但如果含較多湯汁食物,有的小吃店家會用塑膠袋裝,避免湯汁流出來,之後再放進紙碗、紙盒,這麼一來暴露在塑化劑的風險就增加了。
因為塑膠袋的組成100%都是塑膠單體,特別是PVC材質的塑膠袋,耐熱溫度最低,只有60℃;另外,PVC也含有氯,與熱食接觸後,釋出有毒成分“氯氣”也會提高。至於紙製餐具,紙張比例約99%,塑膠比例可能只有1%,以暴露風險來說,兩者差距甚遠。
2、注意食品溫度
由於紙製餐具的塑膠淋膜大部分使用PP或PE材質,都具有耐酸、耐鹼及耐油特性,裝取一般熟食,如炒飯、炒麵、炸薯條等都算合理安全使用的範圍。但要特別留意的是,相較於固體,食物液體的表面溫度比想象還高,特別是剛煮好的湯麵等,可能會達到100℃,這就不是一般的熟食,而是“燙食”,可能超出淋膜材質的耐熱溫度。
耐熱溫度是物理現象的指標,表示超過這個溫度時,塑膠會開始產生異常現象;當溫度越高,破壞塑膠的程度就越大,所以以紙質餐具盛裝“燙食”時,釋放出來的塑化單體或塑化劑的風險就會增加。
因此如果想要徹底隔絕塑化劑暴露的風險,最好的做法還是自行攜帶不鏽鋼餐具,保障我們自己吃的安全,還能力行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