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有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地區、日本和東南亞地區,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有100餘萬件。
眾多流失文物中,瓷器佔比尤重。流失海外的瓷器,無論在質量還是數量上,都是令人驚歎的。有人認為,頂級的中國瓷器珍藏,都在歐洲的“老收藏”中。
始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的玫茵堂古董收藏久負盛名,與西方的著名收藏家阿爾弗雷德·克拉克(Alfred Clark)及玻西瓦爾·大衛(Percival David)齊名,其收藏成就與仇炎之、艾斯肯納茲關係密切,被譽為“當今最重要的古董收藏之一”。“玫茵堂”收藏是瑞士Stephen Zuellig與其弟Gilbert兩人60年的珍藏,玫茵堂之名是該兄弟瑞士家鄉Meienberg的諧音,其意為“玫瑰花叢中的殿堂”,其收藏注重作品的珍稀程度、紋飾的品質以及作品的品相。所藏古董器物上至新石器時代,下至清代,其中,元明清珍瓷逾450件。60餘年來,玫茵堂收藏從未出售過,國內很多瓷器專家都曾欣賞過,1994年大英博物館亞洲部學者康蕊君為這批收藏撰寫圖錄,至今各地出版的玫茵堂藏瓷有7冊。是次香港蘇富比上拍的77件,以明清官窯精品為主,包括著名的清乾隆御製琺琅彩題詩錦雞花石圖膽瓶、清康熙豇紅釉水盂瓶尊七件套組、清雍正粉彩蟠桃獻佛圖圓蓋盒、明永樂青花如意垂肩獅子戲球圖罐等等名品,是近十年來拍場上最重要的瓷器收藏。古陶瓷鑑定泰斗耿寶昌先生看過在京路演的瓷器後,給出了“狗趕鴨子呱呱叫”的極高評價。該公司中國藝術品主管仇國仕在京巡展時反覆強調,“‘玫茵堂’收藏是近30年來蘇富比上拍最重要的私人瓷器收藏,其價值並不在於是否會重新整理中國拍賣紀錄,而是將會對新入場的買家起到重要的參照作用,他們從中能夠品味到頂級珍藏是什麼樣。”
玫瑰如茵、花開遍地——玫茵堂收藏的極致之美 |
“玫茵堂”藏瓷,是私人收藏的翹楚之一,囊括了華夏瓷器之精華。其獨特且精緻的收藏理念和這些重要藏品為後世樹立了極致高度,而這些物與人的故事更是我輩時常聊起意猶未盡的話題。
2011年 英國《經濟學人》 ( The Economist ) 雜誌亦披露了一向低調的「玫茵堂主人」,其實是來自瑞士、今日已歸道山、當時已年邁的實業家,裕利藥廠的蘇力兄弟,( Stephen Zuellig and Gilbert Zuellig ) 。據報蘇力兄弟在西方國度,被認為是重要中國文物收藏家之一,其名字與阿爾弗•克拉克 ( Alfred Clark ) 和波斯富•戴維德 ( Sir Percival David ) 並列,其藏品的重要性僅次於兩岸故宮。當然瓷友知道雖然此乃溢美之詞,但實際上玫茵堂拍品所呈現的元、明、清三代瓷器,的確吸啨,而據報玫茵堂珍藏的青銅器和宋瓷,也堪稱世界頂級。
01
裕利兄弟和玫茵堂
許多收藏家,對於“玫茵堂”的普遍印象是“玫茵堂收藏等級高,收藏的中國瓷器,尤為精美”。而玫茵堂一直非常低調,直至幾年前,即便拍賣公司本身,也對玫茵堂主人的身份三緘其口,尊稱他們為“玫茵堂主人”。
清雍正琺琅彩粉彩“平安春信”圖碗
玫茵堂舊藏
“玫茵堂”坐落在瑞士蘇黎世東南部一處名叫Meienberg的地方,從其諧音故叫“玫茵堂”。玫茵堂的英文名是The hall among rose beds,意為“玫瑰花叢中的殿堂”。它的主人是祖輩便居住於此的裕利和吉爾伯特兄弟。
Gilbert Zuellig(1918–2009) and Stephen Zuellig (1917-2017).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was assembled over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by the Manila-born brothers
裕利兄弟出生於菲律賓,大約60年前,他們一起經營父親留在馬尼拉的一間小型貿易公司,如今裕利集團已發展成為亞洲經營保健服務和醫藥用品首屈一指的供銷商,也是亞太地區最大的農業綜合企業。他們打造了龐大的商業帝國,雄厚的經濟基礎也成就了“玫茵堂”的收藏傳奇。2009年弟弟吉爾伯特去世,現今年近百歲的裕利把自家長長的地下畫廊作為展廳,陳列他的各色珍藏。
玫茵堂是歐洲最著名的瓷器收藏家族之一,其收藏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瓷器收藏體系,這在於其華麗的整體陣容,幾乎每一件玫茵堂藏器都稱得上是百裡挑一的精品,這才是收藏的高階境界。用仇國仕的話來說,“玫茵堂”珍藏的價值,不在於其是否重新整理中國拍賣紀錄,而是能對近年來湧入藝術品市場的新買家起到樣板作用,可以讓他們從來自歐洲的“老收藏”中,體驗什麼是頂級的中國瓷器珍藏。
“玫茵堂”第一次出現在中國瓷器收藏界的視野,還是2014年2.8億港元成交的那隻成化雞缸杯。此後“玫茵堂”開始被國人廣為關注,現在提起“玫茵堂”三個字對於瓷器收藏界已並不陌生,其藏品一出現,必然成為關注的焦點。
明成化鬥彩雞缸杯
玫茵堂舊藏
清康熙 五彩花蝶臥足杯款識 玫茵堂藏
裕利兄弟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購買中國藝術品,兄弟商定,他們的收藏不能互相重複,於是按照年代將各自的興趣進行了劃分:哥哥專注於新石器時代到宋代之間的陶器、瓷器;弟弟則將精力傾注於元明清三代的瓷器。按照年代,哥哥挑重擔負責6000多年;弟弟負責700年,各自一片天地,是真正意義上的“打虎親兄弟”。
02
善於用人
裕利兄弟成為大藏家的關鍵秘籍
裕利兄弟開始收藏時並不是行家,但他們善於用人,選擇當時最好最有經驗的古董商。
▲ Sakamoto Goro (left) / Edward T. Chow (right)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裕利兄弟透過 Helen Ling(新加坡美籍合夥人)購買中國藝術品。Helen Ling當時在上海經營中國瓷器,正是她將 Edward T. Chow (仇焱之)介紹給玫茵堂,而仇焱之也不負使命,對日後玫茵堂的收藏方向給予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和指導。
“玫茵堂”的取意與仇炎之先生的際遇
「玫瑰如茵、花開遍地」
原來玫茵堂取意「玫瑰如茵、花開遍地」,也是他們在瑞士的家鄉「玫茵堡 」(Meienberg) 的諧音。而現實中,蘇力兄弟就在瑞士蘇黎世東南部的拉巴威 (Rapperswil) 建於1912年的祖居里經營了他們超過半個世紀的收藏。其實蘇力兄弟搞收藏的歷史也不長,只是始於新中國成立後,他們透過在上海經營瓷器的合夥人的美籍妻子凌海倫 (Helen Ling) 開始購買中國藝術品,後來凌海倫又介紹了中國古董商仇焱之( Edward Chow) 給兩兄弟。仇焱之激發了兄弟二人對中國藝術品的熱愛,也為他們的收藏提供了明確的方向
任何收穫與成果的背後都蘊含了巧妙的際遇,如同這些藏品一樣,相遇不單只是人與器物的緣分,更是受到交集的啟發。
仇炎之先生 青年時期 舊照
Mr. Edward Chow (1910-1980)
仇焱之(1910 - 1980),江蘇太倉人,是戰後最顯赫的中國藝術品藏家和經紀人,上世紀50年代在香港,仇焱之曾經用1000元港幣,買下了後來震驚拍壇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仇焱之藏雞缸杯,1980年在蘇富比拍賣轉手時價格為528萬港幣,被譽為收藏界"揀漏"的典範。
仇焱之早年發跡於上海,中年打拼於香港,晚年則選擇了瑞士日內瓦作為最後退休和生活的駐地。他是Eskenazi、坂本五郎、安宅英一等頂級藝術經紀人、藏家的精神導師。正是他用犀利的眼光、知識以及超前的收藏理念,為玫茵堂主人展示了中國藝術的神聖與根源,透過慷慨無私的循循善誘,使得玫茵堂主人逐漸發展自己的審美,建立對中國藝術品的熱愛和敬畏。
仇炎之先生 在 康熙齋 舊照 (1910年-1980年)
Mr. Edward Chow (1910-1980)
Photos in the Kangxi Zhai
20世紀70年代之後,埃斯卡納齊(Eskenzai)和裕利兄弟二人(玫茵堂主人)建立起密切的關係。他們經常光顧倫敦的畫廊,但他們從不一起出現。他們對中國藝術的熱情始終如一,總共在公司購買了逾三百件藏品。
Eskenzai
後來在埃斯卡納齊(Eskenazi)的推薦下,著名學者康蕊君(Regina Krahl)開始為玫茵堂不斷增加的收藏撰寫圖錄,2010年,她完成了六卷具有極高學術價值且印刷精美的限量版圖錄 - “康蕊君著1994-2010年《玫茵堂藏中國陶瓷》”。同年另有現芝加哥藝術館中國部負責人汪濤著《玫茵堂藏中國銅器》一冊,共七冊。2013年,戴克成(Christian Deydier)又編著了《玫茵堂藏中國銅器》兩冊。一共9冊的玫茵堂收藏出版,構成了現代收藏家及藝術品愛好者必看且繞不過去的收藏圖錄聖經。
清雍正 檸檬黃小杯一對 玫茵堂藏
清康熙 福壽綿延碗 玫茵堂藏
清雍正 青花纏枝花卉軸頭罐 玫茵堂藏
03
代表玫茵堂收藏高度的10件宋瓷欣賞
裕利兄弟在選擇藝術品方面有著極高的標準,嚴格甄選作品的珍稀程度、紋飾及品質。如此之高的標準和一流的投資人協助,大多能進入“玫茵堂”收藏序列的藝術品堪稱精絕珍寶。
北宋汝窯刻“丙”字銅沿圓洗
南宋景德鎮窯青白瓷蓮子形連蓋碗及托盤
北宋山西白瓷連蓋執壺及溫碗
金代鈞窯天藍釉大碗
南宋建窯黑釉銀斑提“供御”款盞
南宋景德鎮窯青白瓷刻嬰戲牡丹紋葉沿口瓶
金耀州窯青瓷刻蓮花紋蓮葉單把杯
北宋或金北方黑釉瓷白線紋連蓋執壺
南宋吉州窯褐釉梅花紋瓶
明宣德青花纏枝蓮蓮瓣紋臥足碗 “玫茵堂”舊藏
Xuande, Ming Dynasty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清雍正 檸檬黃小杯一對 “玫茵堂”舊藏
Yongzheng, Qing Dynasty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仇炎之為“玫茵堂”提出了「珍、精、稀」的原則,哥哥專注元明清三代精品,而弟弟則專注新石器時代至宋代之間的高古精品。
聞仇焱之當時為兄弟倆提出了選件的原則,就是「珍、精、稀」。當時哥哥 Stephen 專注收藏元、明、清三代的瓷器。而弟弟 Gilbert 別專攻新石器時代到宋代之間的早期陶器。當然仇焱之不是第一個提出「珍精稀」標準的人,而蘇力兄弟亦絕不是這些原則的唯一遵循者,但看他們上拍的舊藏,他倆幾十年來嚴格執行原別、體現標準的精神則庶幾近矣。
玫茵堂的簡約美學
南宋青白瓷蓮子蓋碗 “玫茵堂”舊藏
Lotus seed bowl (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
金耀州窯青瓷刻蓮花紋蓮葉單把杯 “玫茵堂”舊藏
Yaozhou Killn lotus cup(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
南宋官窯葵瓣口盤
南宋官窯葵瓣口盤 “玫茵堂”舊藏
Southern Song Guan kiln(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
南宋官窯與汝窯代表了兩宋時期青瓷所追求的最高水準。淡淡的粉青,如同星辰一般的美豔,這樣唯美的器物彷彿是耳邊的聖樂!
能稱得上頂級的宋瓷收藏,汝窯與宋官窯自然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玫茵堂收藏的汝窯底部刻有“丙”字款,是為清宮舊藏,來歷非凡,皇傢俬藏。而宋官窯本身的釉色很瑩潤,能夠體現出極致的美感,可見不是僅為了能湊出這個種類而收藏的。
“玫茵堂”收藏 之 北宋汝窯刻“丙”字銅沿圓洗
Bronze Washing with "B" Engraved on Ru Kiln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
當然仇焱之並不是蘇力兄弟唯一的古物供應商,聞說我國上一代上誨古董商戴潤齋亦然。而在外國,則有倫敦的覺是軒 (Priestley and Ferraro) 、埃斯卡納齊公司 (Eskenazi Ltd) 、美國紐約藍理捷公司 (J.J. Laiiy & Co.) 等等 ,都是業內鉅子。可以說,玫茵堂的收藏,是建立在巨人的肩膀之上的。
紐約蘭裡捷公司 詹姆斯
James Lally
天下集大成者少之又少,在收藏界更是難得其緣,不單單是資本與實力博弈,像“玫茵堂”這樣能囊括中國古代陶瓷精華又能達到美學與藝術高度的,實屬翹楚!
青銅器也是 “玫茵堂”收藏的一大類別
Bronzeware(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後來在埃斯卡納齊(Eskenazi)的推薦下,著名學者康蕊君(Regina Krahl)開始為玫茵堂不斷增加的收藏撰寫圖錄,2010年,她完成了六卷具有極高學術價值且印刷精美的限量版圖錄 - “康蕊君著1994-2010年《玫茵堂藏中國陶瓷》”。同年另有現芝加哥藝術館中國部負責人汪濤著《玫茵堂藏中國銅器》一冊,共七冊。2013年,戴克成(Christian Deydier)又編著了《玫茵堂藏中國銅器》兩冊。一共9冊的玫茵堂收藏出版,構成了現代收藏家及藝術品愛好者必看且繞不過去的收藏圖錄聖經。
本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