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麗 胡廣欣 邵梓恆 艾修煜 龔衛鋒
策劃 | 林如敏 朱帆
統籌 | 李麗
撰寫 | 娛樂新聞部全體採編
責編 | 朱帆
插圖 | 采采
2021年,中國電影市場復甦,佳作頻出。如果用五個字來形容今年的電影市場,你會怎麼選?羊城晚報娛樂新聞部的小夥伴波波、鬍子、小漁、二球、海帶聊了一頓火鍋的時間,選出了這五個字——
看完《你好,李煥英》你哭了嗎?
小漁:我是哭了的。當時我跟我媽一起去看的這個片子。其實帶她去電影院之前,我擔心會有點小尷尬,因為我怕我倆到時抱頭痛哭,哈哈。事實證明,這部片子確實很催淚,導演賈玲拍得很真誠,表達得也很細膩,真心蠻能刺激淚腺的。沒想到的是,我一邊擦眼淚,一邊偷偷瞄了瞄我媽,結果,發現她在打瞌睡!旁邊有幾個跟她年紀相仿的大叔也一臉無聊的樣子。
二球:我共情了!在全片尾聲放大招時,我突然捕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也感慨年華易逝,歲月白了爸媽的頭。電影在春節檔上映,而我沒回家過年,有點孤獨,便紅了眼眶。出電影院後,我遠端買了兩張票,想著一定要讓我爸媽看看。他們看完後,也沒說哭了,就感慨周圍的年輕人都在掏紙巾。我打賭,我爸媽一定哭了!
鬍子:實話實話,我看到所謂的“催淚大片”就會自動彈開。一方面,這種所謂的“精準打擊”的營銷策略特別讓人反感。想輕鬆一下,就有爆笑大片;想釋放情緒,就有催淚大片。什麼地方該撒點鹽,什麼地方該加點糖,背後都是大資料思維,我很懷疑這樣是否能出好作品。另一方面,在我看來,透過親情,透過賣慘來催淚,有道德綁架之嫌。
波波:沒敢帶媽看,但我自己看了也沒哭。我跟鬍子一樣,每次與那些精心計算過的“淚點”迎頭撞上,心裡就會閃過一句話:總算來了,算你狠!其實很多時候看“哭片”也會紅眼眶,但一邊紅眼眶一邊心裡會很不甘,覺得自己又輸了……不過,《你好,李煥英》這部片跟普通的“哭片”還是有區別,作為賈玲的導演處女作,片子的多數細節是真誠質樸的。只不過在它爆火之後,免不了有一批片子動輒打上“催淚大片”的標籤,企圖複製它的成功。
海帶:我不喜歡給電影貼上“很好哭”“直戳淚點”這樣的標籤。人的情感本身複雜而微妙,無論對觀眾還是對電影,這種貼標籤行為其實都不公平。比如《你好,李煥英》中的母女情其實是多層次的,當中有歡樂、有不捨、有愧疚、有懷念……但很多時候這些情感被籠統地歸納為“好哭”,其實是一種失語——當我們無法、或是懶得分辨自己的情緒,便只能用這種簡單粗暴的標籤來表達自己。另外,當“好哭”成為票房密碼,有些電影的目標就是把觀眾弄哭,除了能讓人發洩情緒之外,毫無餘韻可言。
2 膩
今年的進口片你滿意嗎?
鬍子:從電影市場看,今年沒有什麼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進口大片。其實在疫情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能在全球電影市場上呼風喚雨,能稱為現象級電影的也就是以漫威為代表的那些超英片,但這兩年漫威電影明顯聲勢不如從前。一方面是電影市場不景氣導致的,但另一方面或許也說明觀眾開始吃膩了好萊塢爆米花電影這一套。
小漁:說實話,今年上了哪些進口大片我都沒太關注。我唯一感興趣的就是《沙丘》,但很可惜,我作為一個從初中就開始追科幻的人,最後竟然還是錯過了它。我越來越覺得看電影對於忙碌的社畜來說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不過即便如此,今年有一部進口片,我不僅看了,還看了兩遍,那就是重映的《入殮師》。感動依然在,依然歎服於導演對於生死、饒恕、成長、人生等複雜議題的掌控能力和通透理解……就是這樣的片子,才會讓你真正感受到“電影是門藝術”。
海帶:要說打造視覺奇觀,好萊塢仍然是最嫻熟的。在影院看《沙丘》,我深深地感受到電影的確是一門造夢的藝術。這部影片把小說原作那些恢弘、神秘的場景給還原出來了:蜻蜓式飛行器、巨大的沙蟲、眼白泛藍的地下城居民弗雷曼人……加上《沙丘》的視聽效果很好,看片的時候有種離開現實、進入沙丘世界的感覺,忍不住感嘆人類的想象力真的好厲害啊。
二球:沒啥印象。我今年通常會在影片網站或者出差的飛機上看進口片,很少進電影院看。一是進口片少,二是我始終覺得在內地院線上映的進口商業片的同質化程度略高。對!我說的就是“漫威”系列。我以前都是帶著湊熱鬧的心態邊吃爆米花邊“重溫”模式化的劇情和演員,看完後,我通常會迅速失憶。
波波:其實每年的進口片,除了爆米花大片之外,都會有一部分中小成本但高口碑的作品。今年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困在時間裡的父親》和《波斯語課》——因為排片不多,所以我不光自己看了,還奮力推薦很多朋友趕緊去影院看。不過,套路過頭觀眾也會不買賬,今年的《007:無暇赴死》票房就很一般。所以說,創新是全世界創作者永遠的命題。
主旋律大片打動你了嗎?
二球:作為一個曾在2020年初居家隔離了兩個月的湖北人,今年最打動我的主旋律大片毫無疑問是《中國醫生》。電影做到了足夠的現實主義,抗疫現場的還原度、情感共鳴的濃度都足夠高。我相信,今年廣州疫情期間居家隔離的廣州人應該也會產生強烈共鳴。對於經歷過的觀眾,那種焦慮、恐懼、溫暖,會在看片時加倍放大,有時候,可能電影只是呈現了一個人一瞬間,但你卻能輕易還原出整個世界。
海帶:《長津湖》挺打動我的。我想很多年輕人跟我一樣並不十分了解抗美援朝戰爭,最熟悉的就是黃繼光和上甘嶺戰役,《長津湖》幫我補上了一課。在志願軍戰士身上,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血性和韌性。《長津湖》在內地獲得了超過57億元的票房,香港票房也很快破千萬港元,證明這部電影的確能激發起國人的民族情感。《長津湖》出品人於冬說相信片子可以“讓人重新記得那段歷史和那些最可愛的人”,這個目標已經達到了。
鬍子:最打動我的是這些主旋律大片裡的煙火氣。有了煙火氣,作品中的人才是觸手可及的,作品中的事才會成為大家的“談資”。這一點在近年來的主旋律大片中都有很突出的表現。抗疫大片《中國醫生》裡張子楓扮演的小女孩在聽聞父母死訊後的那句“我只想知道,一個人沒有了爸爸媽媽,她該怎麼辦”,讓無數人瞬間破防;《1921》裡,青年毛澤東在上海街頭奔跑的場景,鏡頭傳遞出的年輕人的衝勁、熱血和蓬勃的生命力讓人振奮。這種“煙火氣”兼具充滿生活質感和生命實感,它讓英雄變得更可親近,也激勵普通人奮發向上。
小漁:當然有被打動到。但我同時也想感嘆一下——吳京好累啊,哈哈!大多數主旋律大片裡都能看見他。除了他,很多主旋律大片的幕後創作班底也是相對固定。我希望更多中生代演員、年輕演員能夠有足夠的實力參與到主旋律大片中,創作團隊壯大了,創作土壤就更厚實了。
波波:說到風格,其實今年的主旋律大片給我挺多驚喜的,有好幾部都有型別上的突破。比如張藝謀的《懸崖之上》,在諜戰片里加大了懸疑片的風格比重;比如《長津湖》,徐克林超賢的加入讓影片在戰爭片這個型別上做得很到位;還有講述建黨故事的《1921》,抓住當時一大代表們平均年齡只有28歲的特點,做出了青春片的感覺……過去的主旋律影片總讓人感覺過於嚴肅,但現在的主旋律大片大多在商業性上也很成功,對普通觀眾而言,“適口性”越來越強了。
國漫在2021年支稜起來了嗎?
鬍子:從年初的《新神榜:哪吒重生》到《白蛇2 : 青蛇劫起》再到年底的《雄獅少年》,可以說,國漫已經進入一個百舸爭流的時期。觀眾的觀影熱情,團隊的創作熱情,更重要的是所有愛動漫的人對國漫的信心也燃起來了。作為一個老二次元,已經感覺很幸福了。要知道,“國漫崛起”的口號喊了那麼多年,但很尷尬的是,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讓人感覺差一口氣。即便偶爾有一部不錯的作品出現,但總是後繼乏力。而今年的這幾部作品,都有可觀之處,而且也看得出主創團隊在創作之初就已經開始佈局謀篇,不是想蹭熱點,賺快錢,而是想打造出一整個符合中國人審美的國漫世界。這是誠意的表現,也是自信心提升的表現。
小漁:支稜了但沒完全支稜。我覺得國漫的野心很大,但細節得做得更好一點才行。比如說我看過的《新神榜:哪吒重生》,大場景可以說是很壯觀、很精緻了,但是最基本的東西,比如人物表情還很生硬,假面感很強,近景和特寫鏡頭給人的觀感很不舒服。另外,整個故事邏輯也很弱,角色也不太立得住……“殼子”很精緻,內在還很虛弱,能進步的空間還很多。
海帶:我認為現在的國漫仍然處在摸索期,今年的大熱國漫其實都能看出日漫、美漫、迪士尼等動漫大戶的影響。比如用到氾濫的蒸汽朋克、賽博朋克元素,又比如刻板化的角色設定——國漫也像好萊塢動漫一樣,每部作品都要設定一個插科打諢的賣萌角色,彷彿只有這樣做,電影才能有趣。不過,建立成熟的審美風格和敘事方式是需要時間的,我相信國漫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加油!
二球:我也保持謹慎樂觀。在不少人的印象中,現在國漫就等於國風、傳統故事、封神榜、哪吒——說真的,我已經看膩哪吒了!相比日漫和美漫,目前國漫的現實題材仍然有些缺乏。我今年採訪了一些動畫高峰論壇,發現中國的動畫製作水平其實進步很明顯,如果能在題材上看到更多新人物、新時代,那就更好了。
波波:說到新時代國漫對題材和審美的摸索,我要再次推薦一下上週末剛公映的《雄獅少年》。首先,它講的是一個留守兒童實現夢想和守護親情的故事,這種現實主義題材的選擇就讓它跟一大批走傳統神話IP路線的國漫區分了開來。再者,你會在片子裡看到那種極度接近實景的畫風,這也是過去的國漫裡少見的。關於這部電影的創新,還有一個有趣的小插曲——這片子幾個主要人物的面部造型都是有點“非主流”的,因此導致了部分網友的非議,說你們怎麼故意把人物畫這麼醜。對此,我之前專訪導演的時候還特意問他了,導演滿臉都寫著無奈:我畫得跟別人一樣吧,大家說我沒創意;我來點創意吧,你們又不接受——真的太難了!哈哈。
今年大銀幕的題材有驚喜嗎?
小漁:沒有驚喜。可能我比較嚴格,我覺得所謂的亮點都是“矮個子裡面拔高個兒”。也可能是因為疫情的關係,這兩年影視行業本來就在壓縮,大家開工受限,能作的嘗試也比較有限。
波波:其實恰恰因為疫情的影響,這兩年有很多大製作的片子“退縮”了,反而給了中小成本的國產片一些市場空間。比如《揚名立萬》,假如它在一個強手雲集的情況下上映,可能就被淹沒了。當然,整體大盤偏冷,觀眾習慣少進影院,這也會大大抬高作品“出圈”的門檻——你必須藝術性和商業性兼顧,還要讓年輕觀眾覺得有新意,才可能“爆冷”,成為一匹黑馬。從這個角度來講,能透過疫情這塊“試金石”的片子,無論從題材還是電影語言的表現力來說,都是要有足夠的驚喜度的,比如年初的《刺殺小說家》、年尾的《揚名立萬》。
鬍子:確實,今年有不少中小成本國產片給我驚喜,比如《熱帶往事》和《不老奇事》。《熱帶往事》不像是一部新人導演的作品,氛圍感做得很足,片中人內心的燥熱,不能明言的情愫,曖昧不清的真相與想象,中國南方潮溼悶熱的空氣撲面而來,感覺每個人身上都是汗津津的,需要喝涼茶下下火。《不老奇事》也是新人導演的作品,但更大的噱頭是王朔寫的劇本。雖然加了一個軟科幻的殼,但故事說的還是王朔式的“愛而不得”。可以看出創作者在型別片空間裡作自我的表達。這種“夾帶私貨”的作品可以再多一些。
二球:《五個撲水少年》的簡單、純真、歡樂,以及《盛夏未來》的懵懂感情、青春迷茫,都很讓我回味。近年國內的青春劇崛起,《你好,舊時光》《最好的我們》等劇屢次重新整理國產青春劇的天花板,感覺今年,國內青春片終於追上青春劇的步伐了。
海帶:今年讓我最驚喜的是《白蛇傳·情》。一是沒想到戲曲電影可以那麼好看:烈女子小青很討喜、法海有了人性,許仙和小白的愛情故事也有了比較現代的表達,可以看出,這部片子在改編上下了很大功夫。二是這電影讓我重新發現了原來粵劇可以那麼好聽:其實粵劇和粵語流行歌一直以來都在互相借鑑,《白蛇傳·情》中的好些唱段,只要換個唱法、改一下編曲,其實就是一首典雅的流行歌。現在都在談如何讓傳統戲曲煥發生機,《白蛇傳·情》算是一個成功的案例,點燃了年輕人對粵劇的興趣。作為廣東人,我蠻自豪的。
鬍子:《野馬分鬃》,喜歡周遊那個調調。
海帶:《梅豔芳》,一群電影人用最大的善意和誠意來緬懷一位天后,令人感動。
波波:婁燁的《蘭心大劇院》和陳建斌的《第十一回》,都是在戲劇語言的表達上有創新的電影。
二球:《媽媽的神奇小子》,港式溫情,吳君如的表演讓我夢迴《歲月神偷》。
小漁:《沙丘》,我錯過的愛。求給一次重映機會,讓我彌補一下吧!
【2021,看完“工傷”】
小漁:《新神榜:哪吒重生》,被爛劇情和橡皮人臉支配的恐懼。
海帶:《古董局中局》,一部把我看睡著的商業片。
鬍子:《圖蘭朵》,我的眼睛瞎了……
波波:《秘密訪客》和《緝魂》,都不算爛片,演員也很棒,就是劇情太扯——扯到沒邊兒!
二球:《日不落酒店》,衝著沈騰去的,結果上當了!
編輯: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