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如果有覺得還不錯的劇或者書
木木就淺談一下
希望對想看的人有點點用
純屬個人的不成熟的看法哦
不必太認真,看個熱鬧
《誰是兇手》
這,又是一部虐心又迷霧的劇
幾條線
1、劇中女主滿懷希望的想要找到自己的父親
結果卻暗中幫助了那個心理BT的殺父仇人
整整十七年,一直迷茫、緊張、壓抑、堅持著
2、男一由於初次出警緊張錯失殺掉兇手的機會
還害死了自己的同事兄弟,給了兇手新的殺人機會
這麼多年一直愧疚、失望、挫敗、努力尋找破案線索
3、男二作為當年的受害者學生
克服了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
勵志的考上警校,發誓要給自己的老師討回公道,手刃兇手
從一個小學生到警校專業課第一的畢業生
懷著不甘、遺憾、堅強來重案隊尋找案件蛛絲馬跡
4、兇手就是一個從小沒感受過愛
好不容易得到女主爹地的幫扶體會到溫暖
但是又錯把自己的感受強行安置在所有的受害者身上
最後將8個家庭生生扯碎
自己還覺得都是別人的錯的這麼一個BT垃圾
總體感覺就是:
內容比較曲折,劇情細思極恐,算是刑偵、情感、心理等綜合的劇
打分的話十分木木給9分,比較推薦
追這部劇再次重新整理三觀
心理健康非常的重要啊
電視劇的小小缺點就是結局總是略顯倉促。
以鄙人淺薄的法律知識,就先不討論蓄意謀殺等專業的內容了。
主要還是從生活和人性來淺談一下感受吧
劇中的人都多少有些心理上的負累,無論是女主、男一、男二、男病人、女病人、兇手
大家都活的心累,經歷過不尋常的事情
一個家庭的安穩對於每個人來說都舉足輕重,無可替代
孩子會快樂的長大、夫妻會互相扶持、老人可以安享晚年,
老人們總是說:不圖孩子大富大貴,只要平平安安就好
應該是大部分人追求的一生吧
可是真實的生活中,太多意想不到
來看看劇中人
雨姐姐
女主本來生活在一個充滿老父親愛意的單親家庭,妥妥的學霸體質,遺傳了父親大人的大夫基因,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和期許。但是,自從父親失蹤,一切戛然而止,成了一個孤單的小妹妹,獨自一個人承擔的生活的所有,身為曾經的小公主,任誰能受得了生活的蹉跎和艱難,一直心懷希望的等待爹地回來,才給了兇手那份強加的關心可乘之機。又因為是心理醫生,成為雙面嬌娃:一面作為許多病人心中的天使,期望幫助他人;一面作為兇手的木偶,冷靜的利用了病人的信任,擾亂了警察的視線。心理的糾結可見一斑。
如果她的父親一直陪伴,她應該會是一個充滿愛意的優秀醫生,至少不用終日惶惶的活在不知父親死活的恐慌中,最終被兇手錯位的所謂的愛毀了一生,最後只能語重心長的對男二說了那句“人的一生只有這麼長,好好的活著吧”。
這並不是女主想要的人生,可惜,對女主,更多的是可憐和惋惜吧。
需要誇讚一下穎姐演技一直線上,不受LH絲毫影響昂。
兵哥哥
不得不說,唱而優則演的央哥在演員這個舞臺上散發了更耀眼的光芒
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兵,一路演到痞氣十足的隊長
還真有些不同尋常的感覺,對於每樁案件的偵破,一個刑警的決心和能力都表演線上
還有十多年放在心中的內疚,面對男二的神態裡全是戲
木木小朋友
(此木木非彼木木昂,不要誤會,是夏木的木)
一個七八歲的孩子,親眼看到親如母親的老師被殺害的現場,看到一個警察沒能救下老師的悲慘戲碼,心理真真切切的被狠狠的傷害。
好容易和姥爺相依為命的在大自然中找回生活的希望,從警校以優異成績畢業,想為逝去的老師做些什麼的時候,親愛的姥爺又走了……這悲催的命運,當年的PTSD又出來作祟,搞得無法專心破案,只能被迫休大假,自己擅自出警,末了雖然協助抓捕兇手,還是被記了大過。
這孩子也是不容易的長了這麼大。
子健同學一直可能都是不完全靠顏值靠實力征服觀眾的人吧。
兇手
這位大哥,如果沒有最後兩集的小結
真是搞不明白你怎麼想的,可能正常人的思維真是與你不同
你能愣是因為給人家拍個照就假想自己就是人家的一家子人了,還真是不拿自己當外人的角色。
當年雨姐姐她爸也就是把你當自己人,才一步步把自己推坑裡了,關鍵坑還是自己挖的。人家看你可憐,幫你,拉你一把,你倒好,最後把人家做了,還想非當人家女兒的爹。
就是因為抱了一下小時候的雨姐姐,你還真當自己就是她爹了啊!妄想症有點嚴重昂。
大寫的服字送給你,看來做好人也要有底線啊!順道值得一提的是你文化學的晚,但是反偵察倒是做的夠到位的。
總而言之
言而總之
心理問題真是個大問題,根據前段時間,人民日報公佈的一組資料,咱們國家青少年抑鬱檢出率高達24.6%。意味著平均每四個孩子裡,就有一個檢出抑鬱……這可怕的大資料。
就看上面這幾位,有哪一個是出生就想自己會和犯罪有關係的,就算是兇手,估計也是因為多年的孤單生活才導致了嚴重的妄想症。
生活沒有一帆風順,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才是應對所有的基石。
誰心理都會有那麼一個或幾個或幾十個或更多大大小小奇奇怪怪,別人或許不能理解的坎兒,自己能消化的了那肯定完美,消化不了趕緊求助專業人士,早日回到人生比較正常的道路上來。
“人的一生只有這麼長,好好的活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