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幾天蔚來的專訪活動上,李斌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他以下這番話迅速成為了熱議話題——“簡直完全不明白大家為什麼還買油車,說實話,我覺得懷舊才會買油車。買油車除了能聞點汽油味,別的還有什麼好?聽個響?”
對於李斌這個觀點,大家在不同角度給出了各自看法:
1、學術層面:挑起油車和電動車兩派的對立鬥爭,藉此來博得電動車使用者支援;
2、普通大眾角度:何不食肉糜,真不懂老百姓的用車剛需,大家買得起?續航夠用嗎?
3、類比“叫屈”:馬斯克也說過類似觀點,怎麼李斌說就惹來這麼多嘲諷?
很有意思,其實語言需要藝術之餘,更需要技術。再細看李斌這段話,如果給它補上一個定語或特定語境,可能大家就不會有這麼多解讀。
例如只要李斌加上一句——“我從40萬元車的車主角度來看”或是“我想作為一個豪華車主”,然後接上原話“簡直完全不明白為什麼還買油車,我認為這個事情有點像什麼呢?今天買機械錶的人都是講情懷的”,這樣是不是更好?
在設定了“有錢人”、“玩機械錶”的語境下,買電動車就容易順理成章了,畢竟有錢人家裡都有幾輛車和車位,少有剛需使用者強調的續航焦慮。
在國內輿論場上,大家對公眾人物表達的嚴絲合縫程度十分苛刻。
事實上大家對李斌這段話反應這麼大,關鍵還在於認為電動車更適合是有錢人的玩具,而非合適老百姓的剛性用車選擇。
這樣的看法對,也不對。
不對,是因為不少純電動車的產品體驗、價效比已經完勝相近價位的汽油車,例如埃安S/Y/V、零跑C11、小鵬P5/7、特斯拉Model 3,包括蔚來車型。在同一價位上,這些純電動車確實要比汽油車對手體驗好、更值得買,已然不能當作富人玩具來看待。
反之說還不適合老百姓,是因為目前純電動汽車乃至PHEV車型,在10到25萬元的剛需市場仍缺少足夠產品,像吉利、長城、長安、本田、豐田等大廠還沒太多動作,選擇少,自然就不合適大多數的使用者市場。
再者,純電動車和PHEV車型的首要痛點始終是續航,這關係到地區的充電樁數量、使用者有沒有車位裝家樁、平時的通勤距離長短等等,而這背後更深層次的是關乎貧富差距、地區發展等問題,因此買不了、不合適買新能源汽車的必大有人在。
但客觀點看,買電動車以及帶電的非純油車還是大勢所趨,近日中汽協就預計,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同比增長1.5倍到340萬輛,明年更是達到500萬輛。
值得留意的是,中汽協在年初的時候曾預計全年新能源汽車將達到180萬輛,乘聯會則更悲觀,只有150萬輛,可以看出大家都沒料到今年新能源汽車居然能這麼猛!
形勢比人強!李斌的話再有爭議,都擋不住這般潮流。
再參考比亞迪的資料,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下滑7.4%至22.95萬輛,2020年則進一步出現17.35%跌幅,僅售出18.97萬輛,就連原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趙長江在去年預測比亞迪2021年走勢時,也只是抱著實現10%以上同比增長的基本目標。
然而今年比亞迪簡直賣爆了,單是11月新能源汽車就賣了9萬輛,比起所有造車新勢力的月銷量總和還要多,另外前11個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50.98萬輛,同比增長216.97%。
此外11月小鵬、理想、蔚來、哪吒等四個新品牌的交付量均已破萬輛,廣汽埃安、大眾ID系列同樣如是,至於低端的宏光Mini EV再同比增長22%到4.6萬輛,可見從純電動到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無論低、中、高階市場的發展都在猛烈提速。
你可以說李斌說話太自信,但這也是市場真實給到的底氣。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在政策補貼退坡後,市場自發的增長態勢,可以說由市場驅動的銷量增長才剛剛開始。
汽油車的終局戰
過去阻礙大家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因素,離不開電池續航短、安全憂慮、價格過高和整體產品力弱的問題,而這些缺憾在今年應該說都得到了不錯的彌合。
1、電池續航:續航能力跟價位基本成正比關係,首先10萬元以下、能滿足短途的簡單通勤有宏光Mini EV、尤拉黑/白貓、零跑T03等A0級車型,大概滿足續航100到300公里需要;另外10到20萬元區間,埃安Y、埃安S、海豚、大眾ID4、小鵬G3等產品則達到400公里續航,至於20萬元以上車型則基本在500公里續航以上,續航這點隨著產品多樣性已基本能夠給到大家足夠的選擇。
2、電池安全:隨著比亞迪刀片電池的針刺測試贏得了滿堂紅,各家品牌開始跟隨釋出自家的電池安全管理技術,像廣汽埃安的彈匣電池,長城的大禹電池,這些技術的釋出很大程度教育了市場,減少大眾對於電池安全的憂慮。
其中,刀片電池在去年3月釋出後,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在下半年重新提振,並在今年不斷提速增長,可見電池安全的落實對於消費者意義之重大。
3、整體產品力及價格:過去PHEV和純電動車型主要以“油改電”為主,產品本身吸引力不大,但因為有綠牌的剛性支援,即便像榮威RX5插電版賣到20萬元以上,需要用車的消費者也只能硬著頭皮買。
但到今年,像埃安Y、海豚、零跑C11等根正苗紅的純電動車型紛紛上市,輔以中國品牌向來的價效比優勢後,整體市場環境對消費者的友好度都在不斷提高。考慮到長安、吉利、長城等主要大廠在新能源汽車方面還未完全鋪開,可以預見之後市場還將有更大的增量。
在此階段,比亞迪、長城和吉利都開始力推長續航混動車型,其中很重要的賣點就是“油電同價”,以比亞迪DM-i車型為例,帶120公里純電續航的秦PLUS起售價不到13萬元,在續航/價格優勢突出的基礎上,DM-i車型的虧電油耗也較低,難怪能贏得市場追逐——11月比亞迪DM-i車型銷量達4.4萬輛,同比增長499.8%。
另外長城檸檬混動技術已率先應用在魏牌車型上,並開始下放至基數最大的哈弗品牌,而吉利雷神混動、長安藍鯨IDD混動系統也在躍躍欲試,新能源汽車的平替效應將越來越大。
如果吉利、長城、長安等這些混動車型能夠像比亞迪一樣,做到平替純燃油車的規模和作用,那麼從消費者角度而言,一旦用上了電就回不去了,下一步刺激的就會是純電動汽車。
過去我們常說,PHEV車型是電動化階段的過渡選擇,言語中多少帶點不屑,但在中國品牌能夠實現油電同價+長純電續航的賣點之後,PHEV車型的真香效應就有了。
雖然現階段以李斌為首的電動車選手還打不贏燃油車,但在中國品牌混動車型出手後,起碼純燃油車市場是開始要被終結了。
最後感慨一下
比亞迪掌門人王傳福早前說,“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遠超想象,今年從年初到年尾,每月增長一個多點,從年初的5%,估計年尾到20%。新生事物的增長從來不是等比例的,都是先低後高。按照等比例的保守估計,明年年初肯定在百分之二十幾。如果再增加15%,到明年年底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可以高達35%,遠遠超過原來總規劃。”
既然大家在去年都沒預見到今年新能源汽車的瘋狂,那麼到了明年,想起李斌的話時又會是怎樣的心情呢?
真叫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