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零差點球員,就是差點指數為“0”的球員。
如此,那這個標題豈不是是偽命題——零差點球員的球場差點當然就是“0”啦!
非也。
不一定。
按照世界差點系統方法,球員的球場差點是這樣計算的(四捨五入取整):
球場差點=差點指數×坡度難度值÷113+(球場難度值-標準桿)
因為零差點球員的差點指數是“0”,所以,零差點球員的球場差點計算式是(四捨五入取整):
零差點球員球場差點=球場難度值-標準桿
計算式中的球場難度值和坡度難度值,都是世界差點系統的球場難度評定資料,對應於某一個球場某一組特定難度的發球臺。
例如,深圳雲海谷公眾場各組發球臺的評定資料為:
陽江濤景AB場各組發球臺的評定資料為:
三亞紅峽谷AC場各組發球臺的評定資料為:
根據上面這些資料,我們可以算一下男子零差點球員分別在這些球場最後兩個發球臺的球場差點和目標成績(球場差點+標準桿):
也就是說,從打球能力來看,零差點球員的球場差點並不一定就是等於零,而是既可能大於零、也可能小於零;零差點球員在各個發球臺也不一定都能打出球場的標準桿,而是既可能等於標準桿、也可能低於標準桿、還可能高於標準桿。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零差點球員在某一組發球臺有能力打出來的杆數,正就是這一組發球臺的球場難度值。
總結一句話:零差點球員的目標成績是球場難度值,非零差點球員的目標成績是標準桿加上球場差點——與零差點球員的打球能力正就是差了這個球場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