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生物醫藥板塊大跌。4000億的醫藥龍頭藥明康德下午閃崩跌停,港股藥明生物、藥明康德均跌超19%,跌上熱搜。Wind資料顯示,當日申萬一級行業中醫藥生物行業下跌2.31%,是當日跌幅最大的行業;CRO指數亦下跌5.81%。
醫藥板塊明顯調整,尤其是A股的研發外包服務板塊和H股的部分biotech公司出現了短時間內的快速下跌,可能與一些未經證實的傳聞有關,即美國即將釋出新一輪所謂的實體清單,這批清單中可能包含來自中國的部分生物科技公司,其理由是美國的生物安全及技術安全。由於國內CXO企業的大部分海外訂單源自美國藥企,上述表述引發了市場的恐慌。
“涉生物技術清單”恐慌下CXO超跌本質上來自於經貿局勢複雜化下,對2022年醫藥板塊投資機會存在分歧。
今年創新藥、CRO、醫療服務整體表現不好,而中藥卻表現靚麗。
因體外培育牛黃量價齊升,前景廣闊,健民集團股價創出歷史新高;因品牌優秀,經營管理逐漸改善,同仁堂逐漸開始其上升趨勢;片仔癀一如既往的優秀,離創新高不遠,考慮到目前估值較高,未來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動輒50%或翻倍的漲幅了,目前還在底部趴著的就是雲南白藥、白雲山、馬應龍等。
中藥行業特點就是估值低,貸款少。有的現金太多,多的理財還不夠,跑去拿錢炒股票,典型就是雲南白藥和馬應龍。
這讓地產公司羨慕,民營地產今年可謂是災難,即使是地產前幾名都縮水8成以上。高槓杆就意味著高波動,一旦地產遇冷,一旦政策收緊,大廈頃刻倒塌。
美聯儲上週宣佈,受到通脹因素和就業市場形勢的影響,從明年1月開始將資產購買計劃每月削減的速度翻倍至300億美元,分別為200億美元美國國債和100億美元抵押貸款支援債券。美聯儲預期後續月份也將按照同樣的速度削減資產購買計劃。加息已在路上,高估值的科技股承壓,未來要小心高負債行業,謹慎點。
目前新能源因今年漲幅較大,估值很高,雖然未來依然是前景廣闊的行業,但是在加息和估值超高情況下,波動會非常大。科技行業,日新月異,技術替代是最大的風險,現在就開始流行各種故事了,什麼鈉電池、鋁電池,反正我一頭霧水,搞不懂,當然我不參與,看看就好。等出現機會,我也只會買科技類可轉債,鎖住風險,參與科技股。
中藥行業估值低,有息負債率低,經營穩健,國家和地方政策支援,人口老齡化充分受益,確定性最強,週期性非常小。這些就意味著向下風險小,向上收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