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月8日,斯蒂芬.霍金誕生在英國的牛津郡。真是巧的很,這條恰好是義大利的天文學家伽利略逝世300週年紀念日,同時又是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誕辰300週年紀念日。
霍金的家庭是典型的書香門第,他的父親是一位聲望很高的醫生,他興趣廣泛,研究方向是全方位的,是他把霍金的興趣引向了天文學。母親在哲學、政治和經濟學方面有很深的造詣。
1963年,霍金從牛津大學畢業後,來到劍橋大學攻讀理論物理學博士學位,然而,劈頭就刮來一陣烏雲——上課時他腦子發漲——他原先放鬆了數學,薄弱的數學基礎使他在做“廣義相對論”的複雜計算時很快就遇到了麻煩。第一學期情況很是糟糕,而他的研究工作對他的數學要求越來越高,雖然在物理學方面他有針織灼見,能深入地跟導師展開討論,但很難尋找一個合適的研究課題,這使他陷入了困境。
霍金沒有被嚇倒,他刻苦鑽研,奮起直追,不到一個學期,數學就趕上來了,到第二學期結束時,他的數學與物理齊頭並進,皆成為本領域出類拔萃的青年學者。
學習上的麻煩解決了,可是另一種麻煩來了,霍金開始感覺行動時軀體不能隨心所欲。一天清晨起床繫鞋帶,雙手抖抖索索,使不上勁,小小的鞋帶像是千鈞之重,他廢了九牛二虎,好不容易把鞋帶繫上,身上已經汗流浹背。
經醫生診斷的,霍金患了罕見的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這是一種不治之症。這種病會影響脊椎神經索和控制運動功能的大腦區域。隨著細胞逐步衰退,最終引起全身癱瘓,當呼吸機失去作用,便引起肺炎或窒息而死亡。只有大腦的思維和記憶等高階功能,通常不會受到影響。醫生宣佈:霍金只能活兩年。
不久,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使霍金的思想發生了轉折,讓他從此擺脫了無限的恐懼。霍金在住院時,病床對面是一位素不相識的漂亮男孩,那位男孩每天早晨用靦腆的微笑和霍金打招呼。在一個夜晚,這個患了白血病的男孩痛苦的離開了令他無限眷戀的人世。第二天當陽光像往常一樣撒滿了病室,對面的床鋪上卻空蕩蕩,和死去的男孩相比,至少目前的狀況還沒有使我感覺到自己是個廢人。
有幸的是,霍金恰好是研究物理學的,大腦是工作中唯一真正需要的工具。“只要有個大腦。能活動,沒死亡,我就要繼續生活下去,學習下去,研究下去!”
霍金下定決心,繼續緩慢而艱難的功讀博士學位,終於以優異成績拿的證書。
後來霍金病情惡化。到最後他的整個軀體只有三個手指勉強可以活動,必須依靠安裝在輪椅上的一個小對話機和語言合成器與他人交流?有幸的是,霍金具有超長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