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菌目—口蘑科(下)
(2)松口蘑(松茸)
松口蘑(學名:Tricholoma matsutake),日港稱松茸,是屬於口蘑科口蘑屬下的一種食用蕈,具有獨特的濃郁香味。日本視松茸為食用菇中的極品,可以說松茸之於日本人就猶如松露之於法國人和義大利人。
松茸好生於養份不多而且比較乾燥的林地,一般在秋季生成,通常和赤松、偃松、鐵杉、日本鐵杉的根部形成菌根共生關係(松露屬於外生菌根真菌,需要和樹木共生才能存活),也有共生在黑松根部的例子,但較為少見。日本人稱在非時令的梅雨季節長出的松茸為“早松”(サマツ),價值更高,或作為特級食材,或作為討吉利的象徵。
松茸的稀有不僅是因為其成長速度緩慢,也是因為採集困難。松茸一旦突出地面並張開蕈傘,它的香氣就會大量流失,吃起來的味道也變差,經濟價值大幅滑落。因此採集松茸必須在松茸剛露頭的時候就連根挖出,這是一項要求高觀察力與豐富經驗的工作。雖然一直有人嘗試商業化大量栽培,然而至今仍未足夠量產,所以目前市面上所的松茸幾乎都是人力上山採集。
①形態特徵
子實體散生或群生。菌蓋直徑5-20CM。扁半球形至近平展,汙白色,具黃褐色至慄褐色平狀的纖毛狀的鱗片,表面乾燥,菌肉白色,肥厚。菌褶白色或稍帶乳黃色,較密,彎生,不等長。菌柄較粗壯,長6-14CM,粗2-2.6CM;菌環以下具慄褐色纖毛狀鱗片,內實,基部稍膨大。菌環生於菌柄商埠,絲膜狀,上面白色,下面與菌柄同色。孢子呈白色;孢子無色,光滑,款橢圓形至近球形,6.5-7.5mmx4.5-6.2mm。秋季生於松林或針闊混交林地上,群生或散生,有時形成蘑菇圈。
②生物特性
生長於海拔1 600~ 2 600m的溫帶和寒溫帶松樹與櫟樹混交林帶的林地上,與松屬、櫟屬的鬚根發生共生關係,形成菌根。菌根所在地形成直徑2~10 m的蘑菇圈,長出子實體。子實體散生或群生。菌蓋直徑5~20cm。扁半球形至近平展,汙白色,具黃褐色至慄褐色平狀的纖毛狀的鱗片,表面乾燥,菌肉白色,細嫩,有特殊的清香氣,肥厚。菌褶白色或稍帶乳黃色,較密,彎生,不等長。菌柄較粗壯,長6~25cm,粗2.0~3.5cm;菌環以下具慄褐色纖毛狀鱗片,內實,基部稍膨大。菌環生於菌柄上部,絲膜狀,上面白色,下面與菌柄同色。擔子棒狀,四枚孢子,孢子無色,光滑,款橢圓形至近球形, 6.5~7.5mm× 4.5~7.0mm。無囊狀體,無鎖狀聯合。松口蘑蘑菇圈的大小主要取決於土壤中的營養條件。松口蘑產區的土壤主要為瘠薄、酸性的棕色林土或山地黑壤、黃壤土。同時,要求林地枯枝落葉較稀疏。生產松口蘑的林齡一般不低於20年,在30~40年生的林地為產松口蘑的旺盛時期,60年以上的林地產量開始下降。
③地理分佈
松口蘑主要分佈在中國東北吉林省,西南地區的雲南、四川、西藏。此外,在安徽、廣西、山西、青海等地也有松口蘑分佈,但數量較少。青岡蕈則分佈在喜馬拉雅山帶。主要分佈在雲南、四川、西藏等地。假松口蘑分佈於四川、雲南、河南等地。小松茸和黃褐口蘑僅見於四川。松茸臺灣變種主要分佈於臺灣省,此外在福建的漳州也有分佈。粗壯口蘑分佈在陝西、雲南、四川等地。
中國出口的“松茸”產品,其實是松口蘑和青岡蕈兩種,青岡蕈在外觀、口感、香味上都與松口蘑極相似。較明顯的區別是寄主植物不同,松口蘑的寄主植物為松屬植物,而青岡蕈的寄主植物為闊葉樹植物,主要是高山櫟類,如川滇高山櫟、黃背櫟、光葉高山櫟等。故有資料也將青岡蕈稱為松口蘑,認為闊葉樹植物林下生長,只是松口蘑的一種特殊生態而已。在中國有較高商品價值的松口蘑群中,主要是青岡蕈和松口蘑,數量也最大。劉培貴(1999)認為,從松口蘑及近緣種群的出現頻度、種群分化程度及分佈範圍來看,我國西南部為松口蘑及近緣種的多度中心和多樣化中心。主要集中分佈在我國橫斷山區東南部的三角地區。松口蘑和青岡蕈在我國的分佈分為兩大區域,一個是在東北的吉林,另一個是在西南地區。其間出現一個斷帶。但應該說不是間斷分佈的,在青海、新疆、甘肅、內蒙古等地也應該有分佈。蒙古、俄羅斯等也可能有分佈,有待於調查發現和開發利用。
④營養價值
松茸是一種名貴的食用菌。松茸營養價值很高,含粗蛋白17%,粗脂肪5.8%,粗纖維8.6%,可溶性無氮化合物61.5%,鉀、鐵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B1、B2、維生素C、維生素PP等元素,實為野生蘑菇之王。專家預測“菇菌是未來最為理想的食品之一”,其營養價值相當於動物的肌肉組織和植物蛋白,每人每天食用100~200克幹菇就可維持營養平衡。
⑤經濟用途
此種菌肉肥厚,具有香氣,味道鮮美,是名貴的野生食用菌。在西藏群眾將此菌火烤蘸鹽吃,味道很好。此種含有蛋白質、脂肪和多種氨基酸,含人體必須的氨基酸8種。還含維生素B1、B2、C和PP。松口蘑具有強身、益腸胃、止痛、理氣化痰之功效。其子實體熱水提取物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別為91.8%和70%。該菌屬樹木的外生菌根菌。目此菌處於半人工栽培狀態。
松茸是一種純天然的珍稀名貴食用菌類,被譽為“菌中之王”。相傳1945年8月廣島原子彈襲擊後,唯一存活的植物只有松茸,不能人工培植。它長在寒溫帶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林地。宋代《經史證類務急本草》有過記載。研究證明,松茸富含蛋白質,多種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核酸衍生物,肽類物質等稀有元素。松茸秋季的8月上旬到10月中旬採集、食用。有特別的濃香,口感如鮑魚,極潤滑爽口。
松茸的營養價值很高,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纖維和維生素B1、B2、維生素C、維生素PP等元素,不僅味道鮮美可口,還具有藥用價值,能強身、益腸胃、止痛、理氣化痰、驅蟲及治療糖尿病等獨特功效,是老年人理想的保健食品。在歐洲、日本自古就視松茸為山珍,日本在古代還把松茸作為百姓向貴族和皇親國戚進獻的貢品之一。
日本人習慣於秋季食用松茸料理,信奉“以形補形”,食之具有強精補腎,健腦益智和抗癌等作用。剛採下來,用松枝火烤食,有來自深山的松樹林味,秋高氣爽之日,攜好友散坐於林邊草地,紅葉漫天,野花發生,滄桑之感油然而生。生長松茸的地方需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即美人松、大理香花、沙壤土,採集較困難,產地老百姓夜間打手電上山,採下後應用冰袋降溫,一般只可保鮮三天,所以彌足珍貴。
南北方產的松茸因為生長期限和氣候條件不同,在品質上有較大的區別,北方松茸顏色發白,質地硬實,香氣更濃郁口感好,營養成分高,易保管。南方松茸顏色稍發黑,水分大潮溼,易腐爛變質,香味不濃,價格較低。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