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第二中等專業學校(原江山中等專業學校)位於浙江省江山市,是浙江省首批“中職名校”和浙江省“雙高”建設單位。為了更好地實施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現代農村現代化,學校進一步提高站位,胸懷大局開創新局,充分發揮自身培訓優勢,助推人才振興;堅守“農”字特色,打造高水平專業群;紮根“三農”領域,助力鄉鄰致富,用生動的實踐賦予地區農業蓬勃的朝氣,彰顯學校的智慧、力量與情懷,為“兩美”浙江建設及地區鄉村振興工作提供了示範。
發揮培訓優勢
助推人才振興
鄉村振興,教育先行。
在浙江省衢州第二中等專業學校校長徐凌志看來,人才是幹事創業的基礎,鄉村要振興,首要任務是培養一支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這正是職業教育的優勢所在。
以此為遵循,學校充分發揮“雙高”建設學校的示範引領作用,依託培訓優勢,堅持“融合發展、務實管用”的培訓原則,積極拓展培訓領域和培訓專案,精準推出對接人社部門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對接農業農村部門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對接組織部門開展鄉村振興講堂講學培訓、對接退役軍人事務部門開展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對接教育部門開展成人“雙證”學歷教育培訓等一系列與區域農業產業升級相匹配的培訓課程,推行“理論+實踐”培訓模式,有力地提升了農民的從業技能和致富能力。
此外,為了能夠讓更多的農民接受技能培訓,學校聯合19個鄉(鎮)街道以及200多個行政村,創立了“1+19+X”鄉村振興“農家講堂”。“1”代表學校創辦的衢州鄉村振興學院江山分院,“19”為每個鄉村街道的鄉村振興講堂,“X”為每個鄉村振興講堂下設的若干個農家講堂教學點,從而形成了由鄉村振興分院、鄉鎮(村)鄉村振興講堂以及講堂教學點組成的農民技能培訓網路,為有力提升農民的從業技能和致富能力夯實基礎。
針對在農業產業中能起到帶頭作用的一部分農民,學校精心打造“農家掌櫃”培訓並實施“定人定向定製”的“三定”培訓方案。定人是確定區域內急需重點發展產業中能起到帶頭作用的農民;定向是確定技術技能、經營銷售能力的培訓方向,如茶葉加工、中藥種植等;定製是指專業專家與農民結對培訓,進行一對一的訓前、訓中、訓後的跟蹤培訓。
學校高度重視農民的綜合素質培訓,推行“農家有禮”,立足於美麗鄉村建設,推廣農家樂禮儀教育、塑造農民新風尚等一系列的教育活動。在“農家有禮”活動中,學校透過邀請專家教授到中心講堂和教學點授課、帶領農民外出參觀以及幫助建設園林創意實訓示範基地等措施,多措並舉提高農民素質。
現如今,具有濃郁校本特色的“農家講堂”“農家掌櫃”“農家有禮”“三農家”培訓品牌,已經形成了一套理實結合、系統完整、按需定製的鄉村實用型農民培養體系,充分滿足了各類培訓物件的需求,深受當地農民喜歡。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還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進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打造清泉村“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江山實訓基地”和“江山市村播培訓基地”,定製電商十大精品課程,透過手機當農具、資料當農資、直播當農活、農民當主播的227場村播培訓,共培訓農民13800多人次,帶動就業1600餘人,直播帶貨增收1210多萬元。
堅守“農”字特色
打造高水平專業群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等專業學校園藝專業(原農村經濟管理專業)是省示範專業、省骨幹專業,擁有省級開放實訓中心,因“農”特色鮮明,被列為國家示範性重點建設專業。該專業自建立以來,始終把教育教學放進區域發展的戰略空間加以考量,與時代同頻、與地區同頻、與產業同頻,堅守服務“三農”宗旨,緊扣農業產業鏈辦專業,為江山市發展種養等五大農業特色產業作出積極貢獻。2020年,該專業憑藉出色的辦學成果成功入選浙江省中職“高水平建設專業”。面對新徵程,浙江省衢州第二中等專業學校牢牢把握“江山‘十四五’規劃”、全國“兩山”實踐樣板區、“融衢接抗”戰略主動,為現代農業發展、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釋放源源不斷的人才紅利。
學校牢固樹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創新實施“新時代農業傳承人”的育人工程,培養學農務農興農的人才隊伍,將愛國愛鄉愛農的精神根植心底。學校堅持以“專業群”建設呼應“產業群”人才需求,對人才需求與培養方案進行深入調研,確保專業的教育教學精準對接新職業標準、行業標準和崗位規範,創新構建“三階段四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三階段”代表學生、學徒、準員工,“四遞進”代表知農、學農、務農、興農,“三階段四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得人才培養質量節節攀升。
學校高度重視教學主課堂的作用,對接職業崗位,開發現代農業專業群課程新資源,構建“大農業觀”的課程體系。校企共同開發4門專業課程。為保證教學內容的前沿性,融入產業高階技術要素,開發教學資源庫、虛擬農場等4個虛擬模擬實訓專案及兩門省級線上精品開放課程。針對國家複合型人才培養導向開展“1+X”證書試點,校企共同開發職業技能訓練庫,開發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課程。此外,對接農業“三新”案例,校企共同開發農業專業培訓特色教材4門,並持續推進任務驅動、專案導向等“教學做一體”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運用現代資訊科技、虛擬模擬技術改造傳統教學模式,積極推廣“雲課堂”,做到線上線下結合、課內課外結合、校內校外結合、創新創業和田間實踐教學結合,拓展學習時空,提高學習效率。
教師向來是專業建設的第一資源,學校引育並舉、培聘結合,打造省內一流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聘請衢州農科院專家4人,引進技術技能能手兩人、有企業工作經驗的教師兩人,培養省級名師及國內有影響的專業帶頭人。組建“三農”服務的技術團隊,搭建“三農”服務平臺,與浙江天蓬集團合作,建成省級教學與科研創新團隊一個;建成省名師工作室一個。現代化的人才觀、科學的人才運用,培養造就了一批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教師。
此外,學校緊扣產業,緊貼崗位實際工作過程,全面加強實踐性教學,建成國內一流現代農業實踐教學新平臺。融合產業新技術、新裝置,升級(新建)專業基礎實驗室和專業綜合實驗室,打造教學、科研、培訓一體化實驗實訓中心。應用虛擬模擬技術,圍繞現代農業設施、精準農業、智慧農業等前沿產業方向,與行業標杆企業合作,建設雲平臺實訓室一個。此外,借鑑國賽和省賽賽項規則,引進先進裝置和資源,高標準建設現代農業技能競賽訓練中心,承擔省農業蔬菜嫁接和製茶技能大賽專案,同時引進三角梅品種100個,形成三角梅品種集結基地。
此外,學校大力推行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價值旨歸的多元評價體系,科學地將評價過程和結論評價結合,確保人才評價的客觀性、科學性和多元性。
如今,一隻只羽翼漸豐的“雛鷹”從浙江省衢州第二中等專業學校裡高飛,融入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宏大征程。
紮根“三農”領域
助力鄉鄰致富
這是一支由學校5名教師組建的特殊“鄉村振興服務隊”,張容、祝軼義都是園藝專業的專家,陳方是學校美術教研組組長,周明江曾擔任學校的管理職務,每週二他們都會調課空出一天時間,專門來江山市上餘鎮江村村和村民交流了解情況。
江村村是江山市僅有的畲族民族村,也是收入較低的集中村之一。這裡以種植生薑為主業,由於種植方法老舊,產量低等種種問題困擾著村子的發展。針對這些難點問題,“鄉村振興服務隊”以幫助村民增收為頭等大事,走訪村裡的每一戶人家,看過村裡的每一片農田和地窖,利用專業知識與技術,“問診把脈”精準助力鄉鄰致富。
經過縝密調研,他們發現村民對於現代的科學種植方法知之甚少,於是買來植物農藥、肥料,指導村民使用方法。“我們還結合村民的傳統經驗,整理種植手冊,把生薑種植的流程捋順,什麼時候播種、什麼時候消毒、什麼時候用什麼肥料,就都‘有例可依’,不用再‘靠天吃飯’了。”周明江說,採用新技術種植生薑後,保守估計產量能翻一番,僅生薑收入就能幫助村民提高很多收入。生薑收穫後,利用學校的直播間資源,跳過中間商,幫助村民用直播帶貨、線上銷售的方式來推銷生薑,把生薑賣出好價錢。
此外,村裡還種植大量的綠色蔬菜和茶葉等純綠色無汙染的健康產品,在學校看來,這些豐富的資源不僅是村子的生機所在,更是村民的生計所在,兩者融合發展就是一條“康莊大道”。“鄉村振興服務隊”創新提出“打包”發展理念,打造一個高山蔬菜的品牌,用“高山蔬菜”“畲鄉”來振興村子的文旅產業。除了鼓勵村民們重新增加這些蔬菜的種植規模外,服務隊員們正在策劃“西瓜節”“辣椒節”之類的農產品節,吸引遊客來到這個村子裡,進一步發展鄉村旅遊產業。在江山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牽頭下,江村村在江山市的幾個菜市場也開設了固定的攤位。攤位的設計、策劃、農產品包裝、文案、宣傳,將成為接下來一段時間服務隊的工作重點。
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是職業教育的使命所在,更是生命力所在。未來,學校將繼續堅持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指引,以更加寬闊的視野、更加昂揚的姿態,承託社會與時代的期望,為我國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作出更大貢獻。
(鄭江林 王麗英)
《中國教育報》2021年10月28日第12版
作者:鄭江林 王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