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馬季受邀去澳大利亞演出。
聽聞父親要來悉尼,馬東請了幾天假,專程從郊區趕到悉尼市中心,全程陪在父親左右。
在此之前,馬東已在悉尼生活了八年。
馬東是馬季的獨子。
和其他相聲世家的子弟不同,他沒有子承父業,而是走了一條和父親完全不同的路。
馬東高中畢業後,馬季掏出家底,藉助各種人脈,把兒子送上異國求學之路。
就這樣,不滿18歲的馬東拿著三萬塊錢,坐上飛機,去到大洋彼岸的澳大利亞求學。
彼時,中國經濟還不算髮達,沒多少人聽說過計算機。
而馬東的專業,就是計算機。
剛踏上澳大利亞的土地時,馬東的心情,和《北京人在紐約》裡的男主角王起明一模一樣,那叫一個雄赳赳氣昂昂。
然而,幾個月後,他的心情就盪到了谷底。
偌大的城市裡,燈紅酒綠,萬家燈火,他卻舉目無親,每時每刻都被強烈的孤獨感所包裹。
那三萬塊錢花完後,為了生活,他不得不一天打三四份工。
快餐店服務生,中餐館洗碗工,裝修工,油漆工,甚至去皮包作坊揉袋鼠睪丸皮……
只要是能賺錢的活兒,馬東都來者不拒!
除了打工賺錢,他還學會了省錢。
在國外,理髮相當昂貴。為了省錢,他把頭髮留得很長,或者讓別人幫忙剪。剪壞了,也只能認倒黴。
那時,他最大的心願,是每兩週能吃上一次10澳幣的披薩。
最無助的時候,他交往過一個比自己大十幾歲的女朋友。
多年後,這件事成為《飯局的誘惑》裡的笑談。
馬東在悉尼住了八年,內心卻是一片荒蕪。
他說:“悉尼很美,但跟我沒關係。”
那一年,馬季到澳洲演出時,馬東親眼看到父親走到哪裡都能吃香喝辣,走到哪裡都有鮮花掌聲,他內心深受觸動。
那一刻,他看到了名利對人的影響。他很想像父親一樣,成為名人,過人上人的生活。
同時,他也確定了一點,澳大利亞不是他的家。
他的家,在中國。
於是,他有了回國發展的想法。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父親。
馬季聽完笑了。
他以為兒子是頭腦發熱。沒想到不久後,兒子真的回國了。
幾年後,他還成為中國最著名的主持人之一。
馬東小時候,受家庭環境薰陶,很有語言表演天賦。
他經常偷看父親的工作本。
四歲半時,就已經能背出整段快板《奇襲白虎團》。
馬季嚇壞了。
後來,他才得知兒子是從收音機上學來的。
馬季說了半輩子相聲,深知這一行的不易。
說心裡話,他不希望兒子幹這一行。
他經常教導兒子:“不要跟在你老子後面吃相聲這碗飯,沒有出息。”
然而,遺傳基因卻不會聽馬季的教導。馬東長大後,雖然沒有子承父業,卻也吃上了開口飯。
27歲那年,馬東毅然回國。隨後進入北京電影學院進修。
30歲那年,他進入湖南電視臺工作,主持《有話好說》。
這是一檔談話欄目,講述普通人不平凡的人生故事。
馬東的主持風格幽默詼諧,又不乏深度,很快受到了各方好評。
當時,馬東是主持人,彭小盛是製片人。
彭小盛是湖南長沙人,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
兩人天天見面,不知不覺間,馬東便愛上了彭小盛。
但馬東幾次表白,都被彭小盛拒絕。
彭小盛心裡有顧慮。
她心想,馬季是相聲大師,馬東是他的獨子,而自己只是普通家庭出身,嫁給這樣的家庭,門不當戶不對,以後難免會受氣。
求愛失敗後,馬東每天都像丟了魂似的。
馬季發現後,問他怎麼了。馬東對父親和盤托出。
馬季想了想,最後告訴兒子:“別急,老爸助你一臂之力。”
不久,馬季去長沙演出,特意讓兒子和老伴陪同前往。
演出結束後,馬季一家邀請彭小盛在咖啡廳見面。
馬季真誠地告訴彭小盛,他們一家都是普通人,希望對方不要有任何心理負擔,他們會把她當作親閨女看待。
顧慮被打消後,彭小盛終於同意和馬東交往。
2004年5月,馬東和彭小盛低調完婚。
四年後,彭小盛誕下女兒馬蘇拉,一家三口其樂融融。
多年來,馬東從不吝嗇對妻子的誇讚。
2009年,在某大型晚會的互動環節,一位觀眾問主持人馬東的職業感受。
馬東紅著眼圈說:“涉足文藝圈並不是我的初衷,完全是因為妻子的關心和鼓勵,是愛讓一個男人不斷地成長!”
《有話好說》是馬東和彭小盛的“紅娘”。
然而,這檔節目做了一年半,就停播了。
2001年,機緣巧合下,馬東進入央視,成為《挑戰主持人》的製片人兼主持人。
節目中,每每有選手被淘汰,馬東總會丟擲那句經典的口頭禪:
“你可能委屈,你可能不服,但是你被淘汰了。”
他的真誠、犀利與幽默,成為這檔節目最大的亮點。
多年後,央視新推出《主持人大賽》,還有觀眾對馬東主持的《挑戰主持人》念念不忘。
三年後,他成為《文化訪談錄》製片人兼主持人。
為了做好這個節目,他經常熬夜閱讀大量資料。
遺憾的是,這檔節目因格調高雅,受眾較少,收視率一直不佳。
對電視臺而言,收視率為王。一檔節目內容再好,收視率過低,也是枉然。
馬東因此倍感壓力。
這也迫使他看清了自己的職業方向。
權衡利弊之後,他決定轉做娛樂綜藝節目。
2009年,馬東被選為春晚語言類節目導演,並在春晚舞臺上表演相聲《五官新說》。
1996年的春晚,馬季為觀眾獻上了相聲《老少樂》,那是他最後一次登臺。
13年後,馬東站上同一舞臺上,也為觀眾送上一段相聲。
笑聲依舊,卻物是人非。
這也算是父子倆一次跨越時空的交流吧。
2012年9月,馬東正式從央視離職。這個訊息震驚了所有人。
想想看,央視主持人,那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金飯碗”,它卻被馬東“啪”一下,扔掉了。
馬東走了,走得義無反顧。
多年後,馬東說,自己當年離開央視,是為了“三個自由”。
時間自由、財務自由、角色自由。
其中,最重要的是角色自由。
角色自由,就是要學會放下身段,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2013年,馬東放下身段,加盟愛奇藝,擔任首席內容官。
一年後,《奇葩說》橫空出世,開啟中國網綜節目的元年。
這檔節目裡,眾嘉賓唇槍舌戰,視角多元,金句頻出,引爆全網,至今豆瓣評分仍高達9分。
它的火爆,證明了馬東在內容製作上的創意與野心。
藉助愛奇藝的資源,摸清網綜節目的製作規律後,馬東再次做出驚人之舉!
是的,他又跳槽了!
只不過,這一次他是給自己打工。
2015年9月,馬東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米未傳媒。
這一年,馬東47歲。
他甩開膀子,準備大幹一場。
隨後,《奇葩說》《奇葩大會》《飯局的誘惑》《樂隊的夏天》《拜拜啦肉肉》《黑白星球》等原創網綜節目紛至沓來,讓人目不暇接。
選對方向,全力以赴,終會有所收穫。
2017年9月,“微博電視影響力盛典”在上海舉行,馬東獲得影響力人物獎。
這個獎,是對他近20年媒體人的最大褒獎。
2017年,許知遠採訪了馬東。
這是兩個聰明人之間的對話。話裡話外,暗藏機鋒。
許知遠是傳統知識分子的思維模式。
面對他一連串看似含蓄實則尖銳的問題,馬東神態自若,談笑風生。
遇到不好直接回懟的問題,他會笑著說“我沒那麼自戀。”
一句話,化尷尬於無形,引得螢幕內外會心一笑。
這場談話中,許知遠一直在提示馬東,想讓他承認一點,即《奇葩說》過於粗鄙化,缺乏深度,沒有社會責任感。
馬東卻說,許知遠屬於站在人類金字塔塔尖那5%的精英人群,而《奇葩說》的受眾,是金字塔底座那95%的普羅大眾。
言下之意,這節目本來就是給俗人看的,你又不是俗人,你該幹嘛幹嘛去。
訪談中,許知遠一直質疑《奇葩說》的文化含量和社會責任感。
馬東卻認為,娛樂是人的先天本能,而文化是沉澱的結果。
至於社會責任感,在另一個採訪中,馬東明確表示過,當自己節目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時,就要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
他認為,一檔節目,不一定非要宣傳正能量,但必須要守住底線。
這個底線就是,不違背公序良俗,不產生社會危害。
許知遠到米未採訪時發現,90後員工普遍對人愛答不理。
馬東立刻糾正,不是愛答不理,他們就是要用這種愛答不理的方式告訴你,ta的存在。
一句話,足見他對90後的瞭解有多深。
在央視時,馬東西服革履,文質彬彬。
轉戰網路平臺後,他從頭到腳,像換了個人。
今天的馬東,髮型越來越酷,衣著越來越潮,愛打王者榮耀,滿口網路流行語,比90後還90後。
其實,這是他放飛自我後的本能反應。
網綜這個賽道,受眾主要是90後、00後。
正如《奇葩說》辯手肖驍所說:“年輕人的錢,好賺啊!”
為了更討年輕人喜歡,馬東甚至不惜在自己的臉上動刀子。
《奇葩說》第二季裡,馬東割眼袋成為熱議話題。有網友調侃說:馬東整容後年輕了10歲。
有人問他,都一把年紀了,為啥還要割眼袋。
他是這樣解釋的,自己的一個朋友是整容醫生,一次他倆閒聊時,對方勸他,他的眼袋太影響形象,遲早都要割,遲割不如早割。
於是,對方當天就摁住他,給他割了。
製片人建議他,為了收視率,不要把這件事告訴觀眾。
而在他看來,割眼袋嘛,多大的事啊,就和理髮一樣。
但結局與他預想的完全不同。
馬東割眼袋後,不僅被《奇葩說》的辯手野紅梅、肖驍、龐穎群嘲,還被小S狠狠挖苦。
直到2018年7月,還有網友在微博上曬出偶遇馬東的照片,還調侃他割眼袋的事。
這是米未的歡樂來源,也成了吐槽馬東的最大的梗。
調侃到後來,他也用眼袋自嘲,說眼袋是在北京飯店拿菜刀做的。
身為60後,馬東是米未年齡最大的人。他的員工,平均年齡只有25歲。
雖已年過50,馬東卻依然保持著年輕的心態。
他對流行文化有著極其敏銳的嗅覺,什麼流行,就研究什麼。
這狀態,讓人大寫的服氣。
許知遠採訪馬東時說,看《奇葩說》時,看到辯手們要麼張牙舞爪,要麼語出驚人,整個亂糟糟的,他“覺得挺傷感的”。
馬東立刻回應:“本質上咱倆是一樣的,你表現成為憤怒,我表現成為悲涼。”
馬東笑著說,自己的人生底色是悲涼的。
悲涼的源頭,一是他始終活在父親的光環下。二是他在澳洲那8年的艱難歲月,讓他看盡了人生的蒼涼。
但正因為看盡,所以想在蒼涼之上開一些花,創造一點風景。
蔡康永說,馬東這個人,能放下身段,不把自己當回事。
“不把自己當回事”,這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尤其是當人有了地位後,再想放低身段,那必須要打碎自我,重塑自我。而這,需要有超凡的智慧和勇氣。
對馬東而言,人生沒那麼多意識形態,它本就是一場遊戲,萬物皆可娛樂。
讓人笑,總比讓人哭好。
畢竟,人生已經艱難,何必一味拆穿。
他在節目裡曾說過一句話,被拆穿就是騙局,沒拆穿就是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