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愛人、朋友、同事、領導……..
每一個人都要面臨這些人際關係。
有時甚至會出現你的好友是你的同事,或者你的另一半是你的領導等情況。
這時候,人際關係變得複雜。
很多人開始陷入困境。
小妍和閨蜜在同一家公司上班。
因為工作上的調動,他們進了同一小組工作。
原以為她們的關係會變得愈來愈好。
誰知,在小妍當上組長後,她們之間的關係開始出現問題。
小妍的閨蜜不配合小妍的工作。
因為她很不爽小妍當上了領導,而她沒有。
小妍礙於她是自己的閨蜜,只好忍著。
私下也找閨蜜聊過天,可是收效甚微。
組裡其他同事不滿小妍的這一做法,覺得她枉顧私情,沒有公正處理。
面對這一情況。
小妍感覺自己就像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
完全不知道。
自己該怎麼處理這一問題?
工作,本身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再加上還要處理工作中面臨的各種夾雜著不同情感的人際關係。
自然難上加難。
小妍面臨的這一情況,相信有不少人都面對過。
如果我們想擺脫這一困境。
那麼我們或許應該學會以自我為中心一點,和對方建立“邊界感”。
01
什麼是“邊界感”?
它是指在人際交往中,兩人之間存在的界限判定或者重視程度。
比如,小妍和她閨蜜兩人既是朋友,又是上下級領導關係。
在公司的時候,兩人之間的“邊界感”判定:
她們首先是上下級領導關係,其次才是友情。
而在工作中,下級應當聽從上級的安排。
因此,小妍的閨蜜不應該抱著小妍是自己閨蜜的思想。
就在工作上宣洩不滿。
要知道工作上更多的是為了共同利益和同一個目標奮鬥的“戰友”。
而不是不計較任何利益得失的“朋友”。
如果小妍的閨蜜“邊界感”不清晰了。
小妍就應該拎清楚。
不要幻想著既能當好領導,又能當好閨蜜。
而是以自我為中心一點,和閨蜜強調“邊界感”。
俄羅斯作家邦達列夫曾說:
“人類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於缺乏邊界感。”
邊界感不清晰,就會讓自己舉步維艱;
邊界感太清晰,又會讓自己很難與眾人融為一體。
因此,當發現自己不能靈活切換自己的狀態時。
那麼就以自我為中心一點,以當下最重要的關係進行處理。
02
如何建立“邊界感”?
曾奇峰老師曾說:
“懸崖的邊界很清楚,所以我們不會靠得太近;
但是水的邊界比較模糊,所以經常會淹死人。”
由此可知,面對清晰的“邊界感”,我們是能很清楚地感知到。
而且不會輕易靠近。
這樣我們也就不會輕易受到傷害,幸福指數也會越來越高!
基於此,我們應該有清晰的“邊界感”。
那我們該如何去建立呢?
首先,我們應該有清晰的自我邊界
自我邊界,換句話說,就是我為人處事的原則是什麼?底線是什麼?
比如:
我可以接受這個,但是我不能接受這個。
我會選擇這個,但是我不會選擇這個。
當有人觸及到自己的原則和底線的時候,自己就會察覺到。
然後跟他人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小捨得》中,我們可以看到裡面的父母,她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媽媽做任何決定都是為了你好,這個世界上最希望你好的人,就是媽媽。”
父母們沒有清晰的“邊界感”,總認為給予就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們也還沒有自我邊界,面對父母的要求,總是一退再退。
都是為了彼此好,最終卻都深深傷害了彼此。
其次,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邊界感”不清晰的人,總認為自己忍辱負重,委曲求全。
因此感到十分煩惱。
如果他們果敢的去拒絕別人,勇敢說“不”。
或許事情會逐漸明朗起來。
拒絕別人,當下看起來似乎有些不近人情,會讓你覺得很不好意思。
但是在長期看來,它幫你建立了清晰的“邊界感”。
別人會知道,這件事你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那麼你也不會再面臨。
不想做卻又被迫不得不做的尷尬處境了。
鄭女士因為父母的要求,不得不去相親。
在相親十幾次後。
她堅定地跟父母說:
“這是我最後一次相親了,下一次絕對不去了,你們也不要再給我安排了。”
自此,在鄭女士堅定的態度下,她的父母也就歇了心思。
最後,建立清晰的角色感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同的身份角色。
當我們進入某一環境,要承擔某一角色時。
一定要有清晰的角色感,不要搞混。
例如,當你的愛人是你的領導。
你們在公司時,應該要轉變成上下級的角色。
而不是夫妻關係或者情侶關係。
在進行工作上的談話時,可以選擇會議室等正式場合,而不是家裡。
這樣能更快地融進那個角色之中。
要知道,很多人際關係上的煩惱。
在你管好自己的時候,就已經解決了90%以上。
-END-
有煩惱,想傾訴。
信說_寫信傾訴煩惱,尋求專業解答 - 希律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