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不是省出來的,而是賺出來的”,張亮兩口子經常跟隔壁的汪明兩口子這樣說,在他們眼裡,汪明兩口子賺了錢不花錢,成天只知道攢錢,簡直是不懂得享受生活。
如果錢不是省出來的,那就得有很強的賺錢能力,想什麼時候賺錢,都能賺到,不會缺錢花,可普普通通的人,又能有多大的賺錢能力?
張亮和汪明同歲,兩人都是高中畢業後,沒考上大學,一直都在外面打工,賺的錢也一樣多。
月末發工資了,張亮家就該買、買、買了,恨不得把超市都搬回家,汪明家花錢仔細,除了買生活必須品,從不亂花錢,都存起來。
他們兩家平常花錢的區別是,張亮家能花錢,汪明家有省錢的方法,能攢錢存錢。
他們兩家都生的兒子,孩子小的時候,張亮媳婦給孩子買不少小衣服,看見喜歡的就買,比如小帽子,一冬不知要買多少,這個紅色的沒戴幾天,又看見藍色的好看,就又買了,她總說“花不了幾個錢”,這些小錢她從不算計,給孩子這樣花錢,給她自己買衣服也是這樣,喜歡就買。
汪明媳婦給兒子買衣服,買不了幾件,她說有換洗的就行,小孩子用不著買那麼多衣服,等孩子長大了,知道美了,再穿好的就行了,她可捨不得花錢買了,然後穿不了兩天半就不要了,更何況小孩子長得快,買那麼多衣服也是很快就穿不了了,不是浪費錢嗎?她家的孩子,夏天不熱著,冬天不凍著就行了。
張亮家的東西,壞一點就扔了買新的,能修的也不修一下,挺好的凳子,只是掉了顆螺絲,就不再找顆擰上,直接就把凳子扔了,他們家經常揹著籮筐,或推著推車往外扔垃圾,人們一看見就說,這兩口子真能敗活,他們家除了錢,什麼都扔,有人就把那些可以賣的撿出來,賣給收費品的。
汪明手巧,在他手裡沒有費品,什麼東西壞了,他都能修一修,接著用,他家扔的垃圾沒人再去翻撿,能賣的他都自己賣了;汪明媳婦也會省錢,她家的被罩都不買現成的,而是買幾塊好看的布頭自己做,很省錢,他們兩口子都是會過日子的人。
張亮兩口子賺了錢,還沒等捂熱乎,就都花出去了,還把“錢就是用來花的,錢花出去了才是自己的,錢也不是省出來的”掛在嘴邊。他們這種花錢法,別人看著都替他們發愁,管今天不管明天。
汪明兩口子過日子,在花錢上,能省就省,省下的錢都存起來,張亮家正好相反,有錢就花,只要他們買的起的,吃的、穿的、用的,都要好的,總說錢不是省出來的,可也沒見他們賺得比別人多,就是花錢大手大腳。
攢錢的汪明家,平常看著不如張亮家日子過的風光,可以後張亮家就越來越不好過了,愁事一件接一件,都是因為缺錢。
這年頭,農村娶媳婦不容易,差不多都要在城裡有房,還要有車,彩禮也是一年比一年多,這些也有不靠父母的,可全村也就那麼幾個,自己有房、有車、有存款,娶媳婦不用父母操心,他們是靠知識改變命運的,可偌大的村子就這幾個人,其他人娶媳婦都得依靠父母。
張亮和汪明兩家的兒子都長大了,到了該娶媳婦的年紀。
汪明家不聲不響的在城裡買了房子,兩家孩子一樣大,張亮兩口子聽說汪明家在城裡買了房,他們也想給兒子買房,可拿什麼買呀,從來沒攢過錢。
兩家住的這麼近,就一牆之隔,張亮他們聽到汪明家總有去說媒的,可就是沒有人願意給他家兒子說媒。
經媒人介紹,汪明家兒子看上了一個模樣俊俏的女孩兒,女孩兒也看上了汪明兒子,她父母就希望女兒能找個富裕點兒的人家,免得以後受苦,他們跟媒人說再考慮考慮,也就是想看看,汪明家是不是買了房子就沒錢了。他們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他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的人家,也是在城裡買了房子,可結婚後才知道那房子是砸鍋賣鐵,然後又跟親戚朋友借錢買的,那家人已經窮的叮噹響了。
這回給小女兒找婆家,他們不能稀裡糊塗的了,一定要看清楚,男孩兒家買了房子,還有沒有家底,只有一個空房子,甚至欠了一屁股債的,絕對不行。
汪明媳婦看女孩的父母還有些猶豫,就又買了車,本來他們是打算兒子訂了親再買車的,現在只不過是早買幾天,也沒什麼,正好可以打消女孩兒父母的顧慮。
女孩兒父母看出來了,汪明家是正經過日子人家,在彩禮上他們也沒獅子大開口,只要女兒嫁個好人家,生活幸福美滿,他們就心滿意足了。
汪明家把兒媳婦兒娶進門了,張亮兩口子很羨慕人家,更為自己的兒子愁的慌了。
村裡有這麼個人,愛當媒婆,專門愛給別人提媒,張亮媳婦經常帶些禮物到她家串門兒,讓她多給留著點兒,哪有合適的女孩兒,就給她兒子張羅張羅。
媒婆收了禮物,也是給張亮兒子介紹了幾個,可女孩家一聽他家又沒房又沒車,直接就說不見面了。他家這樣的條件,讓媒婆費心思了,她收了禮物,一個答應見面的女孩都沒有,也不合適啊。
跟女孩先說沒房沒車,人家連面都不見了,媒婆不這樣說了,她跟一個女孩兒這樣說了,先見見面,要是女孩兒看上了,張亮家就買房買車。她想張亮的兒子長得挺帥氣的,女孩兒見小夥子長得好,興許就不嫌買不起房了。
媒婆巧舌如簧,終於說動了女孩兒,答應先見面。
一見面,女孩兒對張亮兒子的相貌很滿意,兩人交往了一陣子,女孩兒還是提起了買房的事,如果把房子買了,就可以繼續交往,如果不買,就沒必要再聯絡了,她說不想浪費時間。
如果有房子,長相好是優勢,沒房子,長得再好也沒用,人家會說長得好又不能當飯吃。
張亮兩口子看見,不是女孩兒看不上他們兒子,偏偏就卡在沒錢買房子上了,他們除了上火,什麼辦法也沒有,這回他們也不笑話汪明家不會享受生活了。別人問起他們兒子的親事,他們只能唉聲嘆氣,後悔地說要是當初能攢點錢,也不至於被房子難住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張亮家正為沒錢買房子天天犯愁呢,一家人都吃不下飯,他家又遇到難事兒了,火燒眉毛需要錢。
張亮的父親見兒子和兒媳婦整天為買房子發愁,他也跟著著急,但又拿不出錢來,就想自己也得想辦法賺點錢,可他年紀大了,到外面打工是不行了,他就到山上挖藥材,雖然賣不了多少錢,但攢點是點,比只花不進強。
老爺子每天早上吃過早飯,讓老伴兒再給他裝一盒飯帶上,中午就不回來吃飯了,好不容易到山上,中午再回來,太耽誤功夫了,老爺子總是帶著飯,挖一天的藥材,傍晚才回家。
那天他又背上飯盒,扛上挖草藥的工具,就上山了。
挖藥材漫山遍野哪都去,山上到處是樹,遍地是高高低低的草,根本沒有路,有時走到跟前才發現腳已經踩到了懸崖邊上,很危險的。
老爺子光顧找藥材了,一不留神踩空了,摔到了懸崖下,還好那天他是和另一個挖藥材的人一起上的山,他摔下懸崖就呼喊求救,山上除了偶爾有鳥鳴,顯得很清靜,老爺子的呼救聲傳出很遠,那個挖藥材的聽到了馬上跑了過來,他把老人背下山,老爺子疼的直冒冷汗,家人趕緊把他送到醫院。
到醫院一檢查,老人摔斷了腿,需要手術,張亮聽醫生說了手術需要的費用,他拿不出那麼多錢,就問醫生能不能不手術,醫生說如果不手術會落下殘疾,這下可把張亮難住了,不是沒辦法治,而是他沒錢給父親治,他不能眼睜睜的看著父親因為沒錢手術而落下殘疾吧。
張亮回村裡跟親戚朋友們借錢,可親戚朋友們都躲著他,誰都知道他家沒錢,誰都怕把錢借給他了就沒日子還了,誰家的錢都是辛苦賺來的,都怕他還不起,他到親戚朋友家裡好話說盡,磨破了嘴皮子,也沒借到錢,想跟親戚朋友每家借幾千,看來是沒指望了,誰家也不肯借給他。
他不再想著一家借幾千塊了,他挨家挨戶的借,人家願意借給他多少就借多少,人們也都希望老爺子能把腿治好,哪家都拿出了點錢,給他救急。強亮借遍了全村,終於湊夠了手術費,這回他體會到了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借錢難!
老爺子做了手術,他躺在病床上很難受,不是腿疼,是擔心錢,在醫院住一天就花費不少,他躺不住,不能安心養病,天天跟兒子嚷嚷著要出院,讓兒子快點兒給他辦出院手續,還沒好利索,他就提前出院了。
本來就沒錢買房,兒子娶不上媳婦,老人再一住院,又欠債了。
汪明父親也住院了,但跟張亮家比,完全不一樣。
汪明的父親本來就心臟不好,到親戚家喝喜酒,因為高興,多喝了幾杯,就住院了,要做心臟支架手術,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汪明取了錢,交了費,父親順順利利地做了手術,老人不用操心錢的事,只管安安心心地養病。汪明不像張亮那樣到處借錢,他有時出門忘帶錢了,才會跟別人借,到家馬上還,從不拖延,他張嘴借錢,別人都痛痛快快的借給他,因為知道他還得起。
汪明兒子結婚後,小兩口在外面做著小生意,他自己也不出去打工了,在家開起了超市,既能賺些錢,又不用到外面吃苦受累了,日子過的很舒心,隔壁張亮家都焉了,張亮歲數大了,打工也賺不了多少錢了,兒子出去打工了,可靠他自己,得多少年才買的起房子呢?
張亮和汪明年輕時賺的錢也差不多,但他們花錢的順序不一樣,張亮掙了錢就花掉,從來不攢錢,不為以後打算;汪明是趁著年輕賺錢、攢錢,他是既養得起父母,又能顧得上孩子。
普通人,賺錢能為能有多大?賺錢重要,攢錢同樣重要,賺再多的錢,一點兒沒攢下,等到用錢了再到處借,借錢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錢不是萬能的,但生活中處處離不了錢。
能賺錢,也會攢錢,生活才會輕鬆無憂!
你有攢錢的習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