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向往安逸的生活,辛苦奮鬥就是為了過上不辛苦的生活。過上安逸的生活後,能夠超然面對這樣美好的生活,依然故我,沒有在安逸的生活中沉淪,這樣的人就是君子。
老子說,君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榮”,大的、美的;“觀”,樓臺;“榮觀”,指高大的富麗的建築,供人遊玩享樂的地方,在這裡是指奢華的、華麗的生活,也指外在的繁華。
“燕處”是指安居,平常安處,就是平常心。“超然”,不在意的樣子,淡然處之,不以為然,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意思是君子雖然擁有繁華富貴的生活,生活起居淡然處之。
浮華的生活容易引起內心的躁動,物質越豐富,人就變得越浮躁。而君子能以平常心對待一切,依然能夠保持自己寧靜的本性,絲毫沒有輕浮狂躁,不沉迷於物質享受之中,
在《中庸》中,孔子的弟子子路曾經問過他一個問題,什麼樣的人才算強者?孔子列舉的強者中其中有一條就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在國家政治清明的時候,不會改變操守,把正確的道推行天下而不移,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
因為國家政治清明時,國泰民安,和平溫馨的氛圍讓人們充滿了幸福感,很多人會不自知地傾向於享受生活,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忘記了自己過去處於艱苦時的美好情操和遠大理想。
現實世界充滿各種名利聲色的誘惑,面對有各種各樣的繁華的生活,人的心性容易為舒適的享受所迷惑了,就容易在追名逐利的世界中躁動而不安,蠢蠢欲動。
所以,無論在逆境中還是在順境中,能夠保持不變孜孜不倦的精神追求,是內心強大的表現。老子提出了一個命題,就是人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奢華安逸的生活?
在安逸的生活環境中,很難培養克服困難的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生活安逸時間久了,如果不能淡然處之,還會出現許多問題。
有的人變得貪圖享樂,驕淫奢侈,不思進取,庸庸碌碌,毫無作為,喪失了在逆境中的進取心。
有的人有錢就任性,變得飛揚跋扈,待人接物趾高氣揚,失去了平常心。
有的人在溫柔鄉中變得遲鈍,失去了警惕心,感知不到潛在的危險。
古人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憂愁禍患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樂足以使人滅亡。
唐代吳兢《貞觀政要·論君道》記載:貞觀十年(公元636年),唐太宗李世民提出“帝王之業,草創與守成孰難”的問題。
時任尚書左僕射的房玄齡認為創業最難,而諫議大夫魏徵則認為守成最難,因為得天下之後,就會志趣驕逸,為了享樂就不停地折騰百姓,徭役不斷,讓百姓凋殘,國家衰敗,因而說守成則難。
最後李世民總結說,房玄齡跟從他打天下,備嘗艱苦,萬死一生,更能體會到創業的艱難;魏徵與我一起安定天下,常常擔心富貴而導致驕奢,忘乎所以而產生禍亂,所以懂得守成更難。現在正在經歷守成之難,各位大臣一定要謹慎對待。
創業時期往往是最艱苦的,要吃很多的苦,受很大的罪,需要經過長期艱苦的努力,辛苦創下一份基業。
創業成功後,人的心態就變了,覺得可以鬆一口氣了,不再需要奮鬥了,止步不前。止步不前,就會被別人所超越,被別人所替代,這也是一種退步。
面對巨大的成果,覺得該享受享受了,隨意揮霍自己的創業成果,葬送了自己辛辛苦苦創下的基業。
歐陽修:“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險情環生時,人們去拼搏,因此化險為夷;安逸享樂中卻意志消退,銳氣全無,結果一敗塗地。
1644年春,闖王李自成攻入北京,以為天下既定,自己大功告成。看看北京的繁華與富麗,窮苦出身的起義軍哪裡見過這樣奢華的生活,就把持不住了。李自成只想早日稱帝,諸將只想營造府第,只圖在北京城中享受安樂,日日過年,把起義時打天下的叱吒風雲的氣魄喪失殆盡。當清兵入關、明朝武裝捲土重來時,起義軍一敗不可收拾。
無數的事實證明,創業不易,守業更難。只有在喧囂中保持一份從容與鎮定,不在安逸中沉溺,不改變做人的操守,戒驕戒躁,居安思危,才能守住基業。
孔子說:“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缺乏道德修養的人,無論處於貧困之境還是處於安樂之境,都不會安分守己,時間久了都會出事。
一個心態不平和的人,長期處於困境時,就會心生怨憤,嫉妒、仇恨他人擁有的權勢或財富,為了擺脫困境,巴結奉迎權勢之人,卑躬屈膝,以換得點滴好處;為了改變處境,走歪門邪道,更甚者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幹出害天傷理的事。
一個人不能淡然面對生活的給予,長期處於困境中不能自守,而長期處於安樂之中也同樣不能自守。常言說“飽暖思淫慾”,長期處於安樂之中,就會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個人意識膨脹,自滿自大,行為乖張,無視道德法律的約束而肆意妄為。
在物慾橫流的社會里,在喧囂浮躁的世界中,對權勢的追逐攪混了思想的澄明,對財富的貪婪擾亂了內心的平靜,整天只是關心地位的升降,名聲的大小,收入的多少,沉湎於塵世的慾望之中,被物慾、權欲所困擾,就會迷失自我。
君子不論處於困境,還是處於逆境,都會泰然處之,寵辱不驚,氣定神閒,始終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態,守住做人做事的底線。
一個人如果能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把榮華富貴視為浮雲,失之不憂,得之不喜,不為功名利祿等外物所勞累,將心中的慾望加以控制與消解,消除精神的動盪浮躁,守住極致的寧靜,讓心境保持虛靜恬淡,就能寧靜致遠。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立刪)
讀書感悟人生,寫文傳承文化。歡迎關注@丁小悟典,與你一起領悟傳統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