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宏喜 曾任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參贊,外交部領事司司長,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中國駐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中國駐紐約大使銜總領事,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世界知識出版社社長、總編輯。
這本書名是《美國手冊》,已經很破舊發黃,整本書因受潮而在每頁上都留下了痕跡。中外出版社1950年12月出版第三版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化學兵學校訓練部教材圖書館購買了它,歷經71年,現在我終於從網上發現把它買到手。
我為什麼要尋找這本書呢?
10年前,我讀了外交老前輩凌青的回憶錄《從延安到聯合國》。他寫道:“當時,周恩來雖然正轉戰陝北,協助毛主席指揮解放戰爭的全域性,異常忙碌,但他仍然十分關心外事組的工作。1947年7月31日,周恩來給葉劍英主任的信中指出,外事組的幾件工作就是:‘譯好毛主席重要著作及少奇關於修改黨章報告……編譯兩三本研究國際問題的工具書(如美國手冊、譯詞統一表、美共介紹等),有系統地研究幾個國際專門問題……’。並指示葉劍英主任設法‘為外事組從外面訂購最低需要的外文報紙雜誌兩份’。”
凌青說:“我負責編《美國手冊》,在柯柏年領導下,該翻譯就翻譯,該編輯就編輯,基本做到了按部就班,到新中國建立前夕,全書基本完成,按問答式寫,分若干題,每題都有問有答。柯老的意思是:這本手冊是解放區第一本介紹美國基本情況的書,應當儘量做到簡單明瞭,易查易懂。《美國手冊》在解放初期出版,雖然內容還嫌簡單粗糙,但在當時的條件下,還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全書前後共印出四版。”中央外事組下設研究、編譯、新聞三個處,研究處下設兩個科,凌青是第一科科長。我很想找到這本書拿來看看,結果是無從找起。
5年前,在我起草《新中國外交創始人、奠基者周恩來》一書時,又有過找找凌老編的這本書的念頭,也是無果。我在自己的書中感慨道:“從後來半個世紀的發展來看,美國始終與我們有著不解之緣。從那時的編寫《美國手冊》,到‘文革’中請老帥們研究形勢包括對美政策,再到後來的‘乒乓外交’,直到接待基辛格秘密來訪,接待尼克松訪華,與美國達成上海公報,整個發展過程是多麼順理成章、一脈相承,構成了毛澤東、周恩來外交傑作啊!應該把《美國手冊》陳列在歷史博物館和外交博物館裡。”
現在拿到了這本書,十分高興。一開啟,看到主編柯柏年於1949年7月23日為該書寫的序言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們實有了解各帝國主義國家真相之必要。《美國手冊》在這個時候出版,是特別需要的。”“講到《美國手冊》的編寫。始自1947年。當時因為感到出版界尚沒有一本如實地全面地介紹美國真像的書,可供大家研究美國時翻閱查考之用,乃著手蒐集材料,編寫《美國手冊》。費十餘人之力,歷時一年半,反覆討論,改寫數次,始底於成。”
全書481頁,30多萬字。有這麼幾個特點:
一是內容相當全,縱向方面從美國成立前,歐洲人發現美洲大陸起,到此書寫成時的1947年;橫向方面,美國現存的各種事物凡能想到的大體都涉及到了。
二是論述相當細,分門別類,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軍事、外交、媒體等等,不是單從宏觀上講,儘可能從微觀上具體化,使讀者覺得不空泛。
三是具體數字列得相當多,使讀者覺得有根據,具有說服力。
四是儘可能通俗,例如講經濟,裡面有一些經濟學術語,可以使沒有學過經濟學的人明白。
五是揭露美國的帝國主義霸權本質挺透徹,書中詳細講了經過一戰二戰所形成的美國的霸權,原來這是美國早就有的痼疾,真是本性難移,所以我們今天尤其需要始終警惕它,同它周旋,直到全世界團結起來逼它改掉老毛病,否則就同它鬥,用實力把它的老毛病徹底打垮。
我想說的是,老前輩們當年是在戰爭環境裡,是在陰暗的農村土房子裡,晚上只能點煤油燈,身邊找不到一個像樣的圖書館,更不用說從頭到尾都是動手一筆一劃地自己寫下來,不容易啊!所以我說,捧著這本書,我聽到了外交老前輩們那一顆顆跳動的心!
圖文 | 張宏喜
編輯 | 外交官說事兒 小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