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餘圖》
他以最高妙最動人的藝術語言表達了一個永遠摯愛著家園、永遠祝頌著和平生活的質樸而純真的老人的赤子之情。
——薛永年
軸 紙本 墨筆 130cm×32cm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
【題款】三餘。詩者,睡之餘;畫者,工之餘;壽者,劫之餘。此白石之三餘也。
【鈐印】齊大(朱文)
此幅作品構圖極為簡潔,畫面中的三條小魚純以水墨繪成,以淡墨繪製魚身,濃墨點睛,整幅畫面不著一水,卻將魚兒在水中自由遊憩的動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借用“魚”與“餘”的諧音,以繪製三條小魚的形式來象徵“三餘”,從而使畫面內容與作品題目、題詩巧妙地結合,充分豐富了繪畫本身的意境和文化內涵。
“三餘”是古人教育後學珍惜時間的典故,語出陳壽《三國志·魏志·董遇傳》,董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後來逐漸演化成為人們治學的格言。齊白石的一生為學為藝十分勤奮,他將前人的“三餘”進行了修改,結合自身情況總結出自己的“三餘”,即“詩者,睡之餘;畫者,工之餘;壽者,劫之餘。”這三句話可以理解為他對於文藝創作的態度和人生際遇的概括,語句雖然簡單卻飽含深意。“詩者,睡之餘”,借用齊白石自己的話語”絕句詩,可枕上作也”去理解,也就是作詩不需要專門抽出時間刻意為之,而是在睡覺之餘妙手偶得之。“畫者,工之餘”,即繪畫創作應在刻印體息之餘,齊白石並沒有將寫詩作畫視作難事,而是忙碌的日常生活中的一種情緒調節和放鬆方式,正是這種心態使得齊白石分外珍惜時間,勤奮好學。“壽者,劫之餘“則是齊白石對於自我人生的感悟,“劫”是指丁巳(1917年)年齊白石幽居湖南鄉下期間,由於兵燹匪亂導致平靜的生活被打亂,不但家園被洗劫一空,連自己也只能東躲西藏風餐露宿,只能遠離家鄉故土,遠上京城漂泊。所以齊白石認為人之所以能夠長壽便是要保持一份平和、安寧的心態,努力去度過坎坷的人生劫難。(薛良)
--END--
文字來源丨《北京畫院品讀經典系列•齊白石》
圖片來源丨北京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