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愚伯的自留地
圖二:大俗攝影
其它來自網路
我叫王繼成,是安徽蕭縣人,1984年出生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我們家是非常非常農村的那種,到鎮上要五公里,到縣城20多公里的那種農村,父母為了讓我能夠改變他們那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常年耕作于田間。
農忙的時候,父母累得不想吃飯,但他們不管有多累,從來不讓我下地幹活,他們孤注一擲,希望我在學習上有所建樹,因此從小的時候,我就深知農民生活的艱辛不易。
人常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確實是這樣的。那時,每逢麥忙和秋忙假,我除了做功課,也主動承擔了做家務,做飯送飯的責任。
我雖然很努力,但偏科太厲害,數學成績一直上不去,也許是遺傳的問題,無論我怎樣花費時間,都很難提高,於是我揚長避短,在其它科目裡深耕細作。
在2003年參加了高考,就是非典那年,也是第一年改為六月份高考,當年被稱為安徽史上題目最難的一次高考,當年的本科分數線也非常低,大概二本只有400多分,當時是量過體溫後進考場的。
當時安徽的試卷,文科總分750分,我考了大概350分左右,主要是因為數學拉分太厲害,總分150分的試卷我只蒙對了5道選擇題,考了25分,最終選了一所大專院校,當時第一志願沒被錄取,被滑檔到第二專業,物流管理,當時還不知道啥是物流管理,就是感覺這個專業比較新鮮的,所以第二專業就填了物流管理。
2003年我到了合肥一家院校讀大專,這三年的時光裡,我知道父母賺錢不易,平時省吃儉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學好自己的專業。
父母一直在農村生活,在他們的眼裡,以為我上大專,將來的生活就會有一個全新的開始,其實不然。但對我們農村出身的孩子而言,上大學仍是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這不僅僅是因為社會認準有學歷的人,更重要的是,知識改變的是人的境界、思維和能力,上了大學與沒上大學,差別是全方位的,這一點誰也無法否認。
2006年7月我畢業了,究竟去哪裡工作,我還是很茫然的,在就業上,父母不能給我提供任何有價值的幫助,思慮再三,我決定自己外出闖蕩一番。在我們老家,很多人在蘇州打工,那邊的企業多,找工作也相對便利一些。
於是,我一個人揹著行囊,告別了父母來到了陌生的蘇州市,由於自己有一定的學歷,再加上溝通方面也得到了鍛鍊,我順利地進了當時最大的電子廠做倉庫管理員。
剛入職的時候1200元一個月,每天12小時,工作時間加上加班費一共2000多塊錢,當我第一個月的工資發下來的時候,我的心裡特別激動,也很有成就感,我終於告別了向父母要錢的日子,發工資那天,我特意給父母各買了一套衣服,給他們寄去,同時也往父親的卡上打了一千元。
因為我在讀大專時學的專業是物流管理,所以做倉管員也算專業比較對口的,這第一份工作一干就是六七年,雖然工資不算很高,但在這段時間裡,我不斷學習倉管方面的管理知識,也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
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開始擔憂我的婚事問題,在2009年,他們將辛辛苦苦積攢的10萬元,打算給我在農村蓋一幢兩層的樓房,這樣將來說親時,也會增加一些成功的比例。
可我那時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我知道農村絕不是我最終的歸宿,我的理想在城市,當時我有幾個關係不錯的同事,都在蘇州買了房,受他們的影響,我也決定在那裡開啟自己的人生,最起碼要在蘇州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窩”。
當時我的積蓄也就幾萬塊錢,想買房對我而言,無異於痴人說夢,於是在我的軟磨硬磨之下,父母打算建房的十萬元到了我的手中。我按揭買了一套60多平的小兩居室二手房,總價30萬,每個月還1400塊貸款。
2010年我認識一個女孩,她雖然不是很漂亮,但通情達理善解人意,她也看上了我的忠厚老實,就這樣,我們相戀了,沒有海誓山盟,也沒有常人所想象的浪漫,我們的情感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2010年的年底,我買的二手房完成重新裝修,在2011年,我和女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我們都出身農村,因此,在賺錢和花錢上都有自己的計劃,我們相愛著,也努力著。
2012年女兒出生了,我做了爸爸。女兒的到來,給家裡增添了無窮的歡樂,也給我增添了無盡的動力,我也慢慢地走上成熟。
妻子考慮到經濟的壓力,產假結束後,就早早地去了單位工作,為了使女兒也能得到更好的照顧,我把農村的父母接到了蘇州,讓他們幫忙帶孩子,一家五口人也終於團聚在一起。
在參加工作的這六七年裡,我先後在蘇州完成了買房、結婚、生孩子。這對父母來說,也是一件很值得安慰的事。
婚後的我,一下子家裡多了三口人,生活的壓力一下子凸顯出來,為了有更多更好的收入,我在2012年底換了工作,當時工資從3000多直接漲到了7000多。
生活慢慢改善,我換房子的想法也開始實施,我們一家五口住在60幾平方米的房子裡,太過於狹窄,我和妻子上班一天就已經很疲累,到家之後,看到擁擠的一切,心靈也很難釋放。我和妻子商議,最終把60多平的房子賣了換了一套三居室。
搬新家那天,我和妻子幸福無比,回首我們一步步走過來的路,我們相擁而泣,我知道,那是我們幸福的眼淚,雖然日子並不富裕,但我們一家人相愛相顧,我們都很知足了。
時間到了2015年,國家全面將二胎放開,父母那一代的人,骨子裡依然有“重男輕女”的情結,尤其是父親,很希望我能生個兒子。我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再加上當時的經濟條件在不斷改善,企業也比較穩定,於是我和妻子也在為二胎做準備。
為了讓自己的生活更有質量一些,2016年,我再次產生了換房的想法,也最終如願以償,把三居室換成了四居室。
2016年底,我的兒子出生了,父母的夙願圓滿完成。看著他們幸福的笑容,我從心底為自己祝福。孝順父母有很多種方式,但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儘量滿足他們,才是真正的“孝”。
2017年初,我拿新房子的鑰匙開始裝修,2017年底再次搬到新家。那天,妻子燒了滿滿一桌菜,算是對我們自己的一個慶祝。
吃飯時,我感謝妻子的不離不棄,和我同甘共苦,從來沒有任何怨言;我感謝父母的辛苦付出,如果他們不照顧好兩個孩子,我和妻子也不會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我感謝兩個寶寶,他們給我的生活帶來無盡的快樂。
2018年,我再次換了一份工作,該企業是世界500強,工資每月20000,在職場中,我全心全力,凡事站在企業的利益上考慮,對待工作,就像父母當年對待土地一樣的精心。
2021年,我又換到一家網際網路大廠,月薪雜七雜八加起來每月三萬多,從月薪1000到30000多,我用了整整15年時間。
在常人的眼中,這份收入已經很不錯了,但在蘇州這樣的城市,一家六口人的開支還是不小的。總之,生活每天依然在負重前行。
如今我也即將步入不惑之年,和同齡人相比,我不算成功者,但作為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人,我也對自己一步步的選擇,也沒有任何遺憾了。因為我實現了自己當初的四個願望。
第一、娶上了媳婦,不打光棍,讓自己和父母不用在農村低著頭見人;第二、在城市買房後把父母接到城市生活,讓越來越年邁的父母不做留守老人;三、買了一輛汽車,家人出行方便;四、有兒有女,將來兩個孩子長大了,也有個親情的依傍,養老上壓力也會減輕許多。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縱然也有一定的壓力,但我現在很知足,也還在拼命地工作,希望倆孩子將來的起點能比我高,少受點苦,能在蘇州生活的更好。如今,我和妻子在做減法生活,降低慾望和需求,只願全家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就好,至於將來混成什麼樣,順其自然吧。
對於那些還在迷茫中的大學生,我想說幾句話:
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中,什麼東西更新換代的都很快,唯獨知識不會那麼容易被淘汰。因此只有充分掌握知識,才能跟上社會的發展,千萬不要一天到晚沉浸在網路和遊戲上。
在單位工作的日子,千萬不要抱著混的心態,要在掌握本部門技能的時候,多學一些其它相關的管理知識,那樣對你未來就業的選擇上會讓自己更有主動權。
在外謀生,我們沒有強大的背景,凡事只能靠自己,有時候累得受不了的時候就多去農村、醫院、菜市場等地方看看,那裡有很多人躬身於田間,那裡有人在吸著氧氣掙扎求生,那裡有人為了少付五毛錢,爭得面紅耳赤。
對於已婚的家庭而言,只要身體健康,一家人和睦的生活,比什麼都重要,好好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兒女,因為,他們才是你精神上最堅實的後盾。
你不勇敢,沒人替你堅強。我願每個從農村走出來的學子,都能夠在異鄉找到自己合適的歸宿,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