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學·進展》刊發了來自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Sarah L. Chellappa和她的同事們的一項小型臨床試驗成果。該研究顯示,就算睡眠不規律,只要將進餐時間限制在白天,熬夜引起的代謝晝夜節律紊亂和葡萄糖耐量損失就都還有救。這是首次在人類身上證明,白天進食對人體晝夜節律的有益影響。
研究者們此次招募了19個健康的年輕人(7名女性,12名男性),參加為期14天的實驗室隨機對照試驗。參與者們的年齡為26.5±4.1,BMI為22.7±2.1kg/m2,HbA1c為4.9%~5.4%。
在試驗期間,參與者先是遵循32小時的適應期方案,將生物鐘與實驗室環境調適同步。隨後,參與者接受模擬夜班工作方案,並按照進食時間隨機分為兩組:夜間進食組(NMC),標準的夜班打工人時間表。夜間11點和3點仍要進餐;日間進食組(DMI),進餐週期與人體中央生物鐘同步。晚7點~早7點之間不進餐。最後,所有參與者以40小時的適應期方案收尾,研究者們隨後評估了不同進餐時間對參與者代謝的影響。
結果發現,在進入模擬夜班模式後,兩組的代謝晝夜節律出現差異。從血糖測量結果來看,夜間進食組的參與者進入夜班工作模式後,血糖晝夜節律紊亂,發生顛倒,並出現血糖水平升高,平均血糖水平增加6.4%(95%CI2.7%~10%)。而日間進食組參與者的血糖晝夜節律沒有出現顯著變化,平均血糖水平也沒有升高。從胰島素測量結果來看,兩組的胰島素水平都沒有顯著異常。而且進餐時間的不同,也不會導致胰島素晝夜節律以及胰島素水平出現顯著差異。進一步根據參與者的飯前、飯後的血糖和胰島素水平波動情況得知,夜間進食組的葡萄糖耐量受損,而日間進食組的葡萄糖耐量良好。另外,研究者們還發現,血糖晝夜節律與人體生物鐘之間的失調程度,是與葡萄糖耐量受損程度呈正相關的(r=0.86,P<0.001)。
研究者們首次證明,白天進食對於我們人體晝夜節律具有不可忽視的有益影響。即使在夜班工作、長期熬夜的情況下,只要將進餐時間限制在白天,就可以改善由熬夜引起的代謝晝夜節律紊亂,使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並防止出現葡萄糖耐量受損。研究者們對此解釋道,進食時間的錯亂,會導致人體生物鐘和代謝晝夜節律之間“出現時差”。簡單來說就是,生物鐘是按著北京時間走的,而由於任性的進食時間,肝臟那邊卻在過著紐約時間,結果就會導致葡萄糖耐量受損,引發肥胖、2型糖尿病等疾病。
(陳晶)
【來源:人民政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