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雜交水稻概述
雜交水稻是現代農業科技的重大成就之一,中國雜交水稻經過50多年的創新發展,成為了世界農業發展史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雜交水稻的大面積推廣應用是世界作物科學與技術的重大突破,豐富了作物雜種優勢理論和種子繁育學內容,促進了作物遺傳育種學科的發展,不僅為其他作物雜種優勢的利用提供了新方法,而且為中國乃至世界糧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技術保障。
雜交水稻分為三系法、兩系法和一系法三個戰略發展階段,朝著應用方法由繁到簡、效率越來越高、優勢水平由品種間到亞種間,甚至遠緣雜種優勢越來越強的方向發展。
資料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雜交水稻品種現狀
根據資料顯示,2016-2020年中國水稻品種透過國審的數量不斷上升,到2020年中國水稻品種中透過國審的數量達到574個。其中,規水稻透過數量為81個,雜交水稻透過數量493個,較上年增加了133個。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超級稻品種主要是指採用“理想株型塑造與雜種優勢利用相結合”的技術路線等途徑育成的產量潛力大,配套超高產栽培技術後比現有水稻品種在產量上有大幅度提高,併兼顧品質與抗性的水稻新品種,包括了超級常規稻和超級雜交稻,必需經農業農村部認定的品種才能被冠名為“超級稻”。
根據資料顯示,我國超級稻品種數量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2011-2014年超級稻新增品種數量上升趨勢較快,到2014年上升至17個。隨後中國超級稻新增品種數量逐漸趨於穩定,每年增加10-11個超級稻品種。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相關報告:華經產業研究院釋出的《2022-2027年中國雜交水稻行業市場全景評估及發展戰略規劃報告》
三、雜交水稻制種面積
2011-2018年中國雜交水稻制種面積呈現波動變化,2018年以後,中國雜交水稻制種面積連續兩年下降,到2020年中國雜交水稻制種面積下降至115萬畝,同比下降16.67%。制種面積繼續大幅度下降一方面是由於種子庫存依然很大,另一方面是雜交稻種子需求量受常規稻持續擠壓雜交稻面積而減少。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早中晚稻來看,2020年中稻制種面積最大,為75萬畝,佔總制種面積的比重為65.22%,早稻和晚稻制種面積差距不大,分別為19.3萬畝和20.7萬畝,佔比為16.78%和18%。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四、水稻制種企業
我國已成為全球增長潛力最大的種業市場,且行業規模超千億,但國內種業企業普遍體量較小,盈利較弱。雖相較於其他糧食種業,水稻品種集中度較高,但CR3佔比也不到15%,隨著集中度的提升,未來上市公司尤其是頭部企業將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華經情報網隸屬於華經產業研究院,專注大中華區產業經濟情報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包括傳統及新興行業研究、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市場調研、專題報告、定製報告等。涵蓋文化體育、物流旅遊、健康養老、生物醫藥、能源化工、裝備製造、汽車電子等領域,還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費、新金融、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新興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