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近日在翻閱《西藏地方歷史檔案叢書第一卷:災異志——雪災篇》時看到,西藏過去200年間曾遭受過多次重大雪災襲擊,尤以藏北高原為甚。這使我不禁想起藏北高原之雪。
藏北高原是“世界屋脊的屋脊”。在這裡,一年四季365天,舉目可見皚皚白雪。那雪,飄舞在天際,落在連綿的山峰、山巒、草原、河谷、田野和帳篷房屋,天地常常被連成一片,一派亮麗奪目的銀色風光。
這是綿延的唐古拉山雪峰和山下的納木錯(唐召明2001年攝)
藏北高原由北部的崑崙山-可可西里山,東部的唐古拉山,南部、西部的念青唐古拉山-岡底斯山脈所環繞。其面積約為70萬平方公里,而西藏自治區範圍內達50多萬平方公里。它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構成了我國最高的一級臺階。
海拔愈高,氣候愈寒,降雪和積雪也就愈多。既然藏北高原是“世界屋脊的屋脊”,那麼這裡的山也就變成了雪的“大本營”。綿延不斷的雪山是藏北高原一種特有的美景。
驅車行進在藏北高原,放眼望去,經常可見如此景象:朵朵白雲緩緩地飄動在天空,與之緊貼的是積雪覆蓋的山峰。那一座座雪山緊密相連,呈一字形無盡綿延。山頂、山腰和起伏的山脊上,到處雪花飛舞,積雪不停地閃著銀光。遇到天晴,在高原陽光的照射下,那白雪又變幻地染成了金色、黃色或金黃色。這裡真乃一年四季都是冰封雪飄的蕭瑟寒冬,即使在盛夏,也是銀裝素裹。在這些高大雪峰下,是那些平鋪的草原、湖泊、村莊、田野和江河。它們隨時令變化,與那些終年飛舞著雪花的雪山和堆積著的白雪,構成了五彩繽紛的世界,美不勝收。
這是壯美的藏北高原薩普雪山(唐召明2014年7月10日攝)
2014年盛夏,我和幾位好友來到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現那曲市)比如縣羊秀鄉薩普雪山拍攝。這裡山下花紅草綠、水草豐美,海拔約有4000米;遠處是一列綿延10多公里的山脈,並立著近10座大的冰川雪峰,最高峰海拔達到6995米。
這些位於唐古拉山脈東段的座座冰川雪峰高聳入雲,雪峰間夾有冰川,有的冰川延伸至湖面,甚是壯觀。
座座雪峰被賦予生命,最高峰是薩普本尊,周邊的衛峰被分別命名為其親屬等,包括薩普妻子、長子、長女、二兒子及寵物,甚至還有一座被命名為薩普妻子的私生子……齊齊整整一家人。
據介紹,1997年和1998年,兩支分別來自英國、美國和日本的登山隊,帶著西藏嚮導來攀登薩普雪山,但都未能成功。至今,它依舊是人類未能登頂的處女峰。
眾多雪山倒影在名叫同錯的美麗湖中,雲飄霧起時,薩普主峰與同錯湖遙相顧盼,日出日落時,雪山與湖水熠熠生輝。站在遠處眺望,湖水與雪山渾然一體,薩普雪山嫵媚動人,同錯湖明鏡如洗,雪山、冰川、湖水、藍天、白雲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壯美畫卷。
這是藏北高原上的雪山與湖泊美景(唐召明2019年攝)
雪,還在藏北高原的每座山上“畫”出了意義極為重要而深遠的“雪線”。雪線是一種氣候標誌線,它的分佈高度主要取決於氣溫、降雪量和地形條件。在雪線以上,氣溫低,全年冰雪的補給量大於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積雪區;在雪線以下,氣溫較高,全年冰雪的補給量小於消融量,不能積累多年冰雪,只能是季節性積雪區。因此,雪線是將常年積雪區與非常年積雪區分開來的線。而藏北高原雪線高度大都在5000米以上。
這是棲息在藏北高原雪山上的岩羊群(唐召明2017年攝)
在藏北高原的雪線上,棲息著許多野生動物,如野犛牛、藏野驢、藏羚羊、藏原羚、岩羊、雪豹和藏雪雞等。
雪豹是高原上的珍貴動物,它活動在雪山、冰川附近,其四肢強健,無論騰咬撲抓還是閃躍掃咬,都迅猛異常,是野犛牛之外的強者至尊。雪線以上還是藏雪雞的“天堂”。在那裡,每天清晨藏雪雞“咯、咯、咯”的叫聲此起彼伏,給茫茫荒原增添了盎然生機。藏雪雞的體重一般在1.5公斤左右。
1994年深秋,中美羌塘野生動物考察隊在海拔5100米的那曲河考察時,還驚喜地發現了一窩棕熊,一隻熊媽媽帶著3只小熊。
“一窩有3只小熊,這在雪線以上是一個重大發現。因為高寒缺氧的原因,藏北棕熊生育率一直很低,而通常帶的熊仔僅為一兩隻,3只熊仔實屬罕見。”西藏動物學專家劉務林在這次考察時說。
這是藏北高原綿延的西亞爾雪山美景(唐召明2006年10月2日攝)
“遠看是山,近看是川”的藏北高原,許多“雪線”涇渭分明。2013年盛夏,我從拉薩乘車前往七八百公里外正在建縣的那曲地區雙湖特別區(現那曲市雙湖縣)。一路奔波,傍晚時分,汽車爬上一埡口停住。當我下車時,被眼前的風景給震住了。山下是一個盆地或者說一個寬闊的谷地,一片黃褐色,沒有什麼東西阻擋視線,一望無際;向上一看,一個銀白的冰雪世界出現了。我發現,這片沿著天邊展開的萬里冰雪屏障、綿延的西亞爾雪山,是夾在兩條線之間的。冰雪之上一道曲折的線,把冰雪與藍天分開,這就是天際線了。冰雪之下有一條隨著嶺谷起伏的界限,把瑩白的冰雪與黃褐色的土地分開,這道線被冰川學家稱為“雪線”。
我興奮地不停按動手中相機的快門。因為這條線不僅將每座山分成了截然不同的兩種色彩、兩種景觀、兩個天地,更為重要的是,它揭示了藏北高原高山自然現象之間的關係,還能揭示和傳遞未來藏北高原高山氣溫與地形地貌變化,甚至高山環境變化等方面的情況與資訊。
藏北高原的雪山景觀,美得絕妙,美得醉人,給遼闊的草原提供了不竭的滋潤水源。與此同時,大雪也給藏北牧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嚴重的損失。
由於鍾情藏北高原,過去30多年,我數十次來到那曲地區(今那曲市)採訪。其中,最難忘的一次是藏北高原遭受歷史上罕見雪災襲擊時的採訪。
這是藏北高原嚴冬裡的皚皚白雪(唐召明1989年攝)
從1989年11月份起, 藏北高原廣袤的土地上連降126場大雪,那曲地區的大部分草原被厚厚的積雪所覆蓋,致使交通中斷,人員被困,牲畜大量死亡。
災區傳來一封封特急電報,火速傳遍那曲、拉薩、北京,透過廣播、報紙,雪災的訊息傳遍全國。
這是藏北高原遭受特大雪災後,前來執行救援任務的直升飛機飛臨白雪茫茫的災區(唐召明1990年3月26日攝)
旋即,首都北京來電,中央派運輸機空投物資。1990年3月23日,銀燕展翅藏北,身為新華社西藏分社攝影記者的我,登上空投救援的大飛機跟隨採訪。不幾日,中央又電令兩架“黑鷹”直升飛機投入到緊張的抗災救災工作中。
當時,大雪埋住了小腿,道路被大雪封鎖。我再次請纓,被批准乘坐直升飛機從拉薩飛赴災區。就這樣,我成為當時唯一透過空中進行採訪報道的新聞記者,並記錄了這場抗災救災全過程。
當時,兩架直升飛機從拉薩飛赴災區,我在空中向下俯瞰,真乃“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鵝毛般的雪片在天上悄然飛舞,地面全被白雪覆蓋,變成了雪原,這雪原又與四周的雪山緊貼在一起,雪原上的牛羊和帳篷也都披上了雪衣,整個天地如同一片雪白的世界。
兩架直升飛機先在那曲鎮草壩上作短暫停留,我和機組人員一同聽取時任中共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委書記的李光文介紹:“這次那曲地區的雪災面積達24萬平方公里,包括了巴青、比如、嘉黎、索縣、那曲、聶榮等8個縣的113個鄉,22萬多人口,其中特重災鄉、重災鄉的面積達到10萬平方公里。”他接著又說,“全地區牲畜死亡119萬頭、只、匹,其中80個重災鄉、特重災鄉牲畜死亡98萬頭、只、匹,巴青縣達到40%以上。”
這是藏北高原發生特大雪災後,那曲地區(現那曲市)新搶修通的鄉村公路(唐召明1990年攝)
巴青縣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人稱這裡“六月飛霜,八月降雪,四季離不開羊皮襖”,下雪在這裡是最平常不過的事。誰知,從1989年11月26日起,這裡連續降雪上百天,致使這裡氣溫不斷下降,一直降到零下40多度。鋪天蓋地的鵝毛大雪從山巔壓到山谷,將整個草原都覆蓋了。死亡和凍傷的牲畜一天天增加,牧民開始缺少燃料和食物。
在直升飛機飛赴的巴青災區點,我親眼目睹了滿山遍野躺滿各類牲畜屍骸,僥倖活下來的牛羊,在它同類的屍骸上,吃力地啃著凍得硬邦邦的皮肉。牛羊在極度的飢餓下,也成了食肉動物。
記得我跟隨李光文書記率領的幾位工作組人員,乘兩架裝載著部分急救藥品和糌粑面的直升飛機飛抵巴青縣貢日鄉和滿塔鄉時,牧民群眾從四面八方湧來,圍住了李光文,圍住了我們乘坐的直升飛機……
這是那曲市尼瑪縣牧民用來照顧羔羊的暖宮,它口小、底大,有些像甕的樣子(唐召明1989年攝)
痛定思痛,藏北高原的幹部和牧民群眾覺醒了。他們深刻認識到,高寒草原要持續興旺,就必須圍繞“人、草、畜”一體化,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現在,整個藏北草原興建了一大批永久性定居房、網圍欄草場和牲畜棚圈,並開始人工種草。那曲市大部分牧戶實現了“大畜有圈、幼畜母畜弱畜有棚、羔羊有宮(暖宮)、飼草料有室”,極大地增強了抗擊自然災害的能力,降低了因雪災等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
這是地處那曲市索縣的怒江上游索曲河(唐召明2021年9月14日攝)
青藏高原的雪山,乃至藏北高原的雪山對大地和人類作出的偉大貢獻是無可比擬的,我國和眾多亞洲國家都離不開她。這裡的雪,同這裡的冰川湖泊一起,共同構築了“中華水塔”,又稱“亞洲水塔”。長江、黃河、怒江、瀾滄江、雅魯藏布江均發源於此。這些大江大河流經我國10多個省市自治區。其中的怒江、瀾滄江、雅魯藏布江,還分別流入緬甸、寮國、泰國、越南、印度、孟加拉等國家。
然而,自20世紀中葉開始,全球性氣候變暖使得藏北高原的雪線也不可避免地在上升。
這是藏北高原不斷長大的色林錯(唐召明2009年9月3日攝)
在積雪加快融化,雪線上升的同時,藏北高原的冰川也加快了融化速度。如色林錯湖水的水位不斷增加,截至2014年6月,色林錯面積已達2391平方公里,比著名的納木錯多出369公里,成為西藏第一大湖泊,中國第二大咸水湖。
這是藏北高原不斷消融的普若崗日冰川(唐召明2014年7月15日攝)
此外,被稱為除南極、北極以外的世界第三大冰川——普若崗日冰川的融水痕跡也很明顯,冰原外圍冰體常見掛滿融水的冰凌;常見正在融化、殘留地面的許多冰塊及那些從冰川下裸露出的大大小小的石頭。
據瞭解,青藏高原是我國冰川的集中分佈區,冰川儲量5590立方千米,近30年冰川消融明顯,面積減小了15%以上。而在普若崗日冰川,在過去的30年裡,就向上收縮了約50米。
令人十分欣喜的是,隨著西藏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的加大,地處藏北無人區的那曲市雙湖縣從2018年起,已暫停了普若崗日冰川的旅遊配套專案建設,並將部分牧民群眾遷出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以保護當今世界上這塊海拔最高、儲存最完整、未被人類破壞的野生動物樂園。
人們有理由相信,隨著人類環保意識的加強,未來一定有能力、有辦法來應對全球氣候變暖這一極其複雜的工程,以保護好地球家園,前途是光明的。(中國西藏網 文、圖/唐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