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下面是琅勃拉邦的皇宮博物館:
老龍族是寮國最大的一個民族,約佔寮國69%的人口,它包括了寮國佬族、傣族等十七個壯侗語系的民族。在公元前後,主要由雲南、貴州遷徙至寮國。近距離看看他們的生活:
【香通寺】是琅勃拉邦城規模最宏偉、地位最崇高、儲存最完好的寺廟之一:
琅勃拉邦光西瀑布,挺漂亮的。應該是我們寮國行程最好看的的自然景觀了,有點像我們的九寨溝。但規模太小,單程10多分鐘就可以走完了。我還抓緊時間在水潭裡游泳了近10分鐘呢!
【僧侶佈施】是寮國獨有的宗教文化。黃色的僧袍、整齊的隊伍、虔誠的信眾,感受琅勃拉邦虔誠的信仰。你靜靜地來,我默默地給予,一缽一壺,盛滿著對世人的祝福。
看僧侶佈施要早上5點出發,大概5點半開始佈施,歷時1個小時左右。施捨的群眾虔誠地沿街長排,帶著各種食物,或跪或坐在街邊守候。時間一到,僧侶們就會一小隊一小隊陸續出來,默默地接受大眾的施捨。其實導遊帶我們去拍照佈施的地方,已經成了旅遊展示點,施捨的人群不像虔誠的本地人,好像都是來體驗或湊熱鬧的旅遊者。所施捨的食物,則由當地群眾提供,參與者交上20元人民幣,就可以得一個施捨位置及佈施的食物(以煮熟的糯米飯為主,也夾有各種點心餅乾或飲料)。
奇怪的是,在佈施隊伍的的盡頭,還會看到有當地百姓,拿著空袋子或空紙箱,跪站路邊,等待施捨。而剛才接受過施捨的僧侶走到這裡,則會拿出增進師生剛才得到的食物的小部分,又施捨給這些群眾:
聽說僧侶們每天是靠街上的群眾施捨來維持生存的,我就很疑惑。寮國僧侶這麼多,就靠群眾施捨,能長久嗎?老百姓天天施捨,是輪值還是攤派呢?萬一某段時間某些施主群眾生活有困難、或者心情不太好,不願去施捨,僧侶們會不會餓肚子?或者吃了上頓無下頓?
對於我這幾個怪異的疑問,當地導遊說,儘管普通百姓的生活可能很清貧(一般人的月收入是1000多人民幣),但他們都很虔誠,能給僧侶們進貢點食品,對他們來說可能是件很榮耀很幸福的事情。所以不用擔心僧侶們的生活會有什麼困難。儘管千百年來歷經各種歷史變故,但各個寺廟一直是煙火旺盛了。
這是我們最後一天在永珍住的五星級酒店“Don Chan Palace”。但我們入住的當天,就遭遇過停水停電。晚飯後,我們到酒店內泳池游泳,半個小時內,竟然停電3-4次。幸虧時間都不長,也就幾分鐘或十幾分鐘的事。好在停電時還允許我們繼續游泳,否則呆坐在黑不溜秋的房間裡無所事事,那就太無聊了!
寮國這個國家目前可能比較貧窮,但老百姓知足常樂,他們的幸福指數,好像也挺高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