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無尾象和貓的旅行探險事務所,請隨我們一起去發現那些不為人知的小眾旅行故事吧!
從巴扎出來,大約走了10分鐘,我們便到達了伊斯法罕的小眾景點四十柱宮,其實和伊瑪目廣場比起來,四十柱宮則要幽靜很多,這座修建於薩法維時期的建築僅用了20根纖細的螺紋木就撐起了一個朝代的全部,而這裡之所以叫四十柱宮,是因為另外二十柱在門前水池的倒影中。
如今的四十柱宮早已沒有了薩法維時期的輝煌,來這裡的遊客幾乎都和我們一樣,僅僅只是為了看一眼宮殿內的壁畫和袖珍畫。畢竟作為一個外來者,我很難去深入瞭解他們的歷史,更多的時候只是走馬觀花地看一眼。
門口的工作人員會告訴每一個進來的人:門口的獅子像是最佳攝影點,如果一定要去哪裡拍一張照片。在宮殿前半部是一個三面開放的寬敞的平臺,臺上有20根高大的松木柱子。平臺正中的四根大柱子中間有一個大理石的小水池,水由這四根柱子下方的石雕獅子的嘴裡噴出。
黃昏時分沿著被精心修建過的草坪來到曾見證了古絲綢之路歷史的薩非王朝33孔橋,這座即是水壩又是橋的建築,不僅是伊朗本地人散步的去所,也是眾多旅遊攻略中推薦遊客前往的地方。
33孔橋的橋拱是伊斯蘭建築中典型的桃形,過去橋的中間可以通行車馬,現在只是用作步行橋。現在33孔橋對當地人而言是飯後散步地去所,對遊客而言,是伊斯法罕必去的打卡景點。
33孔橋見證了歷史,目睹了伊斯法罕的發展,是一個建築,更是一件藝術品。每天都有不同的人高興地漫步在33孔橋上,他們有的是甜蜜的情侶,有的是步履蹣跚的老人。我用相機在這座橋上見到了很多有趣的瞬間,也和二喵欣賞到一次完美的日落。
可能是我們衣服太過照耀,短短半個小時的遊覽,就吸引了至少5波人過來詢問是否可以一起合影,並被問到這是哪裡的衣服,怎麼樣可以買到。但我們只能默默解釋這是中國的傳統服飾。
最後在我們快要離開前,有一位媽媽專程帶著她女兒過來,媽媽告訴我們:說是跟了一路了,她女兒有點膽小,一個人不敢過來合影。於是熱情的二老師趕緊給安排上,這個合影不僅要拍,還要拍好幾張。畢竟這也是為我們的漢服文化走向世界而做了一點小小的貢獻嘛。
因為我不滿足於在33孔橋拍到的照片,所以我在橋邊一直等到快天黑的時候才拍到了我想要的33孔橋藍調,因為我覺得這才是我心目中伊斯法罕半天下該有的樣子。
我們在伊斯法罕總共只待了兩天,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深入沙漠,前往南絲綢之路上衰落的城市,在哪裡將見證馬可波羅日記中的沙漠綠洲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