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萬慶濤 王鴻傑
茶和荼,一筆之差,有千絲萬縷的聯絡。荼字比茶字首先出現。
荼不是指某一種植物,而是指用手掐植物花葉的動作。掐植物的花葉,開始是為了食用,後來發現某些植物的花葉可以治病。在治病過程中,人們又發現,某些植物的嫩葉可以泡水飲用,最後人們選擇了一類植物的嫩葉製作飲料,這就是茶樹。從此以後,荼字和茶字就有了各自的分工,分別指不同的事物。下面,我們詳細分析。
一、荼
在人類還處於採集狩獵階段、尚未進入原始農業階段的時候,先民們除了打獵之外還會採集植物的種子、花葉來吃。在採集可食用的植物時,人們發現有的植物的花或者葉雖苦但卻有治療外傷出血的作用。久而久之,人們把採集花葉的動作用符號記錄下來,寫作荼。荼字的讀音,與弄碎這些花葉塗抹在傷口有關,讀作tú。
《說文解字》認為,荼“苦荼也。從艸餘聲”。《說文解字注》認為,荼字就是“苦菜”,又認為荼“即今之茶字”。都只說對了荼字的部分字義,而不是全部。
荼字最早的字形見於戰國時期的長沙帛書,但不能說這個字創造在戰國時期。長沙帛書字形是上中下結構,上為艹,中為餘,下為土,強調土裡長的植物。秦代的字形變成上下結構,上為艹,下為餘。需要強調的是,這裡的餘字,並非來自甲骨文,而是由上又(手)下木訛變而來。
更能說明荼字造字意圖的,是西漢馬王堆帛書的字形。這兩個字形都是上中下結構。第一個,上為兩個生字(不是土字),中間是一隻手(又),下為木。這個字形強調的是手掐草木發出的新芽(生)的樣子。第二個,上為艹,中間還是一隻手(又),下為木(或是禾)。這個字形強調是手掐草木的葉子。
原始社會,人們是靠採集狩獵生存的。在採集過程中,人們會採集植物的果實、花葉等食用。在採集狩獵甚至戰爭中,人們難免會被植物劃傷,或受刀槍箭傷。受了傷就要治療。先民們發現,有些植物的花葉非常有用,如果弄碎塗抹在傷口上,就可以止血止痛、消炎並使刀箭傷更快癒合,如果吃下去,還可以治療吐血、衄血(鼻孔出血)等。這些治療效果明顯的花葉,主要有茅草花、苦菜、萵苣葉以及後來稱為茶樹的葉子。這就是為什麼荼字可以指茅草花,也可以指苦菜,還可以指萵苣葉,甚至可以指茶葉的原因。
傳統醫學認為:茅草花,有止血止痛的功效,可治吐血,衄血,刀箭傷,灸瘡;苦菜,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主治腸炎,痢疾,黃疸,淋證,咽喉腫痛,癰瘡腫毒,乳腺炎,痔瘻,吐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萵苣葉,所含萵苣素,味苦,能增強胃液,刺激消化,增進食慾,並具有鎮痛和催眠的作用;茶葉,有消炎、抗菌、抗病毒、消毒等功效,對清洗小傷口、止血、止痛等作用相當明顯。
《詩經》有很多作品都提到“荼”。1.《詩經·大雅·文王之什·緜[mián]》:周原膴[wǔ]膴,堇荼如飴(周原土地真肥沃,堇菜苦菜食如飴)。2.《詩經·國風·邶風·穀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誰說苦菜味最苦,在我看來甜如薺)。3.《詩經·國風·豳[bīn]風·七月》:九月叔苴[jū] ,採荼薪樗[chū],食我農夫(九月拾起秋麻子,採摘苦菜又砍柴,養活農夫把心安)。
西周時期,周王室專門設定官員掌荼,負責收集採摘植物果實、菜葉,為宮廷服務。《周禮·地官·掌荼》記載:掌荼掌以時聚荼,以共喪事。徵野疏材之物,以待邦事,凡畜聚之物(掌荼之責是掌管按時收聚採摘的花葉,以供辦喪事時用。徵收採摘的野生草木果實,以待王國有事時用。凡能儲存的採摘之物,都須加以收聚以備用)。這說明,周王室非常重視採摘果蔬及其儲存的事情,並當作國家大事來抓。
先民最原始的治療方法,就是把能解除痛苦的植物花、葉等弄碎,塗抹在傷口上。這就是荼字的讀音tú的來歷。凡帶有餘的字且讀音為tú的字,都含有用手塗抹的意思。荼字的引申義與上述花葉的採集、顏色及使用有關。
1.上述花葉皆有苦味,引申為苦難,痛苦。《詩經·國風·邶風·穀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誰說苦菜味最苦,在我看來甜如薺)。引申為讓人吃苦。《詩經·大雅·蕩之什·桑柔》:民之貪亂,寧為荼毒(百姓貪亂成風氣,皆因惡政苦難當)。
2.茅草花是白色的,引申為白色。《管子·輕重甲》:荼首之孫(那些白髮老人的孫子)。
3.茅草都是成片生長,同時開花,引申為多,聲勢浩大。《詩經·國風·鄭風·出其東門》:出其闉[yīn]闍[dū],有女如荼。雖則如荼,匪我思且(漫步城門外,美女多若茅草花。雖然茅花多,亦非我所懷)。如,荼火(形容軍隊浩大,如火如荼)。
4.採集的花葉弄碎塗抹傷口,與塗通用,又指爛泥,比喻苦難。(1)《尚書·湯誥》:爾萬方百姓,罹其兇害,弗忍荼毒,並告無辜於上下神祇(所有的百姓都遭受這樣的災難,痛苦不堪,於是你們向各路神仙告知自己多麼無辜)。(2)東魏《敬史君碑》:天子悼兆民之荼炭(天子可憐黎民百姓遭受的苦難)。如,荼苦,荼毒生靈,荼炭(通塗炭)。
5.從塗抹之義引申為上朝用於記事的玉板。大臣上朝時攜帶一塊玉板,其上有用毛筆塗寫的向君王報告的事項。《荀子·大略》:天子御珽,諸侯御荼,大夫服笏,禮也(天子使用上端呈椎形的大玉板,諸侯使用上端呈圓形的玉板,大夫使用斑竹製的手板,這是一種禮制)。此處的荼字相當於書寫,因此讀作shū。
6.塗抹傷口要緩慢進行,引申為舒緩,通“舒”。如:荼緩(舒緩)。此義也讀作shū。
7.泛指各種雜草。《詩經·周頌·閔予小子之什·良耜》:其笠伊糾,其鎛斯趙,以薅荼蓼(頭戴手編草斗笠,手持鋤頭來翻土,除草田畦得清理)。
二、茶
茶字源自荼字。荼字本義是用手採摘植物的花或嫩葉。先民在採摘過程中發現,一種樹的嫩葉春天採摘並製作幹品,用開水衝開,可四季飲用。開始,先民仍用荼字命名這種樹。但荼字已經有很多的引申義,因此有必要在荼字基礎上創造新字來表示這種植物和由這種植物春天的嫩芽或葉子製作的飲料。於是,比荼字少一橫的茶字便應運而生。
獨立出來的茶字,其讀音仍然與荼字的塗擦有關,但人們選擇了與擦字接近的聲音作為茶字的讀音,讀作chá。
茶字何時從荼字分化出來的呢?最早出現茶字的文獻《前漢·地理志》中提到“長沙國茶陵”。隋唐時期,顏師古在對《前漢·地理志》作注時指出,“茶陵從人從木”,證明至少在西漢時期,茶字已經出現。但是,茶作為飲料而出現的年代可能更為久遠。
茶字本義為採摘茶樹的嫩葉,或者說,茶字就是荼字中專指手掐茶樹新葉的動作。後來,茶字指茶樹、茶葉、茶水,也可指包含茶葉成分飲料,如,擂茶。後來泛指飲料,如,奶茶,油茶,杏仁茶,麵茶。
有些方言中,把白開水稱為茶。這主要是因為貧窮人家消費不起茶葉。這樣的人家招待客人時,雖用白開水代,也仍稱之為茶。
另外,茶字還衍生出{木茶}專指茶樹,後廢棄併入茶字。此外,還有一字檟[jiǎ],指茶葉,強調茶葉可作價賣(賈),後也成為極生僻字而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