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煙瀰漫的戰場上,不知有多少革命英烈獻出寶貴的生命,而那些倖存下來的將士們,經過一次次血與火的洗禮,逐漸成長為可以征戰四方的將領。待到革命勝利的那一天,他們雖然遍體鱗傷,渾身都是戰爭留下的烙印,但能夠見證一個新時代的到來,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開國功臣一路走過來非常不容易,建國後他們有些成為令人膜拜的開國將帥,也有人獲授其他軍銜,但不管軍銜的高低,他們都成為革命事業做出巨大的貢獻,都是令人致敬的開國功臣。今天所講的主人公,當年他與少時的夥伴一行五人都參加了新四軍,卻僅有他活了下來,建國後他雖是開國少校,但多年後兩個兒子一個是上將,一個是少將,這個人就是劉建德。
童年經歷
1923年,劉建德生於安徽宿縣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三歲那年經歷了一次大難,頭上生滿癩瘡。看著孩子越病越重,父母非常著急,但哪有錢去找大夫看病抓藥。
後來祖母抱著奄奄一息的孫子十分心疼,大家都以為這回沒救了,沒想到劉建德竟挺了過來,最後痊癒了,只是頭髮長得稀鬆。
六歲那年,劉建德被父親送進寶光寺私塾讀書。小小年紀也懂得這次學習機會來之不易,加上他十分聰明,成績非常好。只是因為家裡太窮,私塾只上了兩年就輟學了。他砍柴的路上就能路過私塾,常常被讀書聲所吸引,就趴在窗外聽著、學著,時間長了也學了不少東西。只是砍得柴少了,回家沒少被責罵。
抗戰爆發後,他漸漸有了參軍抗日的想法,16歲那年,他和村裡幾個同伴商量著,一起報名參加了新四軍,最後被分到第四支隊。
第四支隊可了不得,前身是鄂豫皖的紅28軍,當年紅25軍離開蘇區後,僅剩下不足千人的留守部隊,形勢岌岌可危。高敬亭臨危受命,將留守部隊與地方武裝組建成紅28軍,他就靠著這支一千多人的隊伍,運用各種戰術,與十餘萬敵軍抗爭了三年之久,終於等到國共第二次合作。
只不過劉建德參軍時,高司令員已經不在人世了,無法見到這位紅軍名將的真容。不過在徐海東(兼任,後由張雲逸接任)司令員的帶領下,第四支隊發展非常好。
參加淮海戰役
抗戰時期,劉建德在一次次戰鬥中漸漸成長,後來不但入了黨,還當上了班長。到了1948年,他已經升任營指導員。
營長叫魯銳,也是一位戰鬥經驗豐富的指戰員。兩人相處的時間不長,但合作融洽,建立深厚的革命友誼。
淮海戰役時,華野二縱奉命阻擊黃百韜兵團,他們三營的任務就是攻打敵人的王塘據點。解放軍戰鬥勇猛,國軍這邊打得也很頑強,7連和9連因為傷亡太大,只能撤了下來,然後讓預備隊8連上。
可惜戰果並不理想,營長魯銳十分生氣,帶著劉建德就去8連看看怎麼情況。沒想到觀察敵情時,被敵人的機槍子彈擊中頭部,當即就犧牲了。劉建德見戰友犧牲,流著淚向8連戰士作動員,最後親自帶頭衝鋒,8連長張春禮跟在後面。
幹部們帶頭,士氣一下子上來了,經過一番搏鬥終於拿下王塘據點。為6師的進攻打開了突破口,但一戰下來,全連只剩下了20多人,幹部只有劉建德、張春禮和一個副排長還活著,而且是全身掛彩。
後來因為8連的這份功績,被縱隊授予“英雄八連”的光榮稱號。後來在徐州的淮海戰役紀念館就有介紹“英雄八連”的專欄,甚至還有魯銳的照片。但這裡是劉建德最不願意去的地方,因為在淮海戰役中,他不僅失去很多戰役,當年一同參軍的五個同伴也都犧牲了,最後只有他活到了建國後。
優秀的兒女
建國後劉建德又參加了抗美援朝,後來又從山西到了陝西,最後在蘭州軍區後勤部副政委職務上離休的。1997年的一天,劉建德曾回老部隊看一看,當時“英雄八連”的戰士們全連列隊讓老首長講話,但他僅說了一句“同志們”就哽咽的說不出話來,因為讓他想起當年的情景。
劉建德與夫人陳於湘一共養育了五個兒子。他作為職業軍人,也希望兒子子承父業,對長子劉亞洲寄予厚望,等兒子16歲時,就把他送到老部隊“英雄八連”參軍,還特別叮囑,一定要好好“照顧”這個兒子。
因為父親的嚴格要求,劉建德以後發展得很好,後來成為了解放軍上將,大學期間他與李先念的女兒擦出愛情的火花,後來他們也走到了一起,有情人終成眷屬。兒媳後來的成就很高,其他兒子也非常優秀,次子劉亞蘇也是一位少將,其他三人有大校、有碩士,還有博士,總之一家人都非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