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適合進補的季節。
於是很多人會問:能不能吃點人參雞湯?能不能多吃點海參?
嘿,我理解大家想把世界一切最好的東西給家人的那種心情,想讓家人度過暖冬的心情,想要第二年再也別這麼咳嗽感冒的心情。但是補身體,不是粗暴的堆砌錢,堆砌營養就可以的。
所以我們來聊聊冬季進補的這件事。
第一件事:
進補之前,先看是虛還是堵
古時候的人怎麼補呢?那時候沒有那麼多的肥甘厚膩和大魚大肉,對普通老百姓來說,一碗紅糖醪糟圓子就可以滋補氣血,一杯麥芽糖大棗茶就可以溫補脾胃。
現代人的營養品滋補品一大堆,但卻很少因為吃了什麼就能讓我們特別有勁兒,更能抵抗病毒細菌,吃得下睡得香。因為很多人的身體是不通暢的,是虛實夾雜的,很難補得進去,反而都成了痰溼垃圾。
所以進補之前,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舌頭:正常情況下,舌苔應該是薄薄一層。如果已經是吃多了吃雜了身體來不及消化了,舌苔就會堆起來很厚一塊。苔厚,表示身體裡多餘的垃圾挺多了。
還有稍微吃多就腹脹,嘴巴臭臭的,口中黏膩不清爽,大便又臭又黑又難拉……這種時候,請先清理垃圾。垃圾還沒打掃,再補就是給自己添堵。
第二件事:
補益的食材,不用多貴多高階
這裡要推薦的,不是什麼遼參,阿膠,燕窩,更不是什麼挪威深海海域才有的野生海魚。大多這種珍稀的,補益作用比較強的食材,都是更加需要辨證去用的。對於明確有某些疾病,或者體質確實比較弱的群體更合適。
而對於我們大部分普通人,只是有些許亞健康的症狀,用日常的一些比較溫和的蔬菜或者肉類,就已經可以有很好的補益效果。
▼要推薦的食材第一位,是各種根莖類蔬菜:土豆,紅薯,山藥,蘿蔔,蓮藕等等。
這個季節所有植物都會把精華能量回收到最深處的根部,這些根莖類蔬菜吸飽了足足的土氣,秋冬季節才熟成,應季去吃,就是把大地土壤的精華,都妥妥地放進我們自己的肚子裡。脾胃屬土,這些食材對脾胃都是很好的。
山藥,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描述,山藥之性,能滋陰又能利溼,能滑潤又能收澀。能補肺補腎兼補脾胃。且其中蛋白質最多,在滋補藥中誠為無上之品,特性甚和平,宜多服常服耳。山藥可以蒸著吃,煮著吃,也可以與羊肉或者雞一起燉湯。
紅薯,《本草綱目》記載它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的作用。陳允斌老師說,肥胖的人、痰溼的人都可以放心的吃它,紅薯既有主食的營養,又有菜的營養,能夠補氣血,潤腸胃。小孩子吃烤紅薯可能容易噎住,用紅薯煮粥燉湯就很好。
蓮藕,生用甘寒,清熱涼血散瘀;熟用,甘溫,健脾開胃,益血生肌,主補五臟。清代名醫徐靈胎著的《神農本草經百種錄》 “藕者,水土之精也,故能養脾腎之陰。生水底汙泥之中,而無處不香,無節不通,故又能疏達脾腎之氣,而滋其血脈。”
蘿蔔,冬天人們需要高熱量食物禦寒,吃得較為滋補厚膩,不免會吃多,吃積食,生出痰溼上火長口瘡,便秘。這個時候,白菜白蘿蔔就派上用場了。它們的能量是疏通,清理身體裡積累的過多垃圾。用白蘿蔔煮水或者煮粥,就可以起到清熱消食下氣的功效,在輕微積食的初期會很有幫助。
▼第二是那些植物的種子,營養價值很高的堅果類:核桃,板栗,蓮子,芡實,松子等等。
現代醫學說這些堅果類裡面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還有優質蛋白質和十幾種重要的氨基酸。
中醫會認為,這些種子是植物的精氣最集中的地方,最有生命力的地方,它們大多可以入中焦或者入下焦,補養人體的精氣,為我們身體的儲存和運化提供能量。
核桃,甘溫,歸腎、肺、大腸經。能補腎氣,穩固精元,對於肺部疾病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還能幫助潤腸通便。腎主骨,生髓,通腦,所以多吃補腎的核桃等堅果,對於孩子們骨骼牙齒的生長髮育都是很好的,也有助於孩子們大腦的生長。
板栗,甘溫。慄為腎之果,也是能補腎的食材。此外它顏色黃黃的,味道甘甜,也入脾胃,是能兼顧健脾胃和強筋骨的好東西。生板栗脾胃不好消化,熟板栗溫性比較強,很適合脾胃虛寒,有點拉肚子的時候吃。
蓮子,能收斂我們的身心。由於工作學習翫鬧過度後,心神在外,睡不好,思慮多,蓮子能收斂我們的心神,也可以治療部分腹瀉,這些都是因為它收澀的功能。蓮子煮粥燉湯都是常用的,在健脾方四神湯中,就有蓮子的身影。
▼再來是大家最關心的肉類:羊肉,鯽魚,豬肚等。
羊肉性溫,能溫中補虛,祛寒冷,溫補氣血,對於虛寒的人,可以有助陽的作用。對於虛寒比較嚴重的,手腳總是冰涼,舌質一直淡白,臉色也偏青白體質的人,可以嘗試《金匱要略》中的方子:當歸生薑羊肉湯(當歸9g,生薑15g,羊肉500g煮水煎湯),這個湯能溫中補虛,祛寒止痛。寒冷的冬天喝下一碗羊肉湯,身體會很快由內而外的暖起來。如果是本身容易燥熱上火的體質,可以嘗試用羊肉和白蘿蔔這類清熱食材一起燉湯,一開始少量喝然後觀察。
鯽魚,《本草綱目》記載,“諸魚屬火,唯鯽魚屬土,故能養胃。”《本草圖經》記載,“鯽魚,性溫,無毒,諸魚中最可食。”鯽魚味甘,性溫,歸脾、胃、大腸經。因為它屬土能入脾胃,所以脾虛的孩子非常推薦用鯽魚來調補。用鯽魚與山藥,鯽魚與豆腐燉湯都是很好的,如果溼重還可以在燉湯的時候加入一點薏米或者赤小豆,幫助健脾祛溼。孩子吃的話要注意剔除細小的魚刺。
豬肚,也就是豬的胃。中醫上有以形補形的說法,所以用豬的胃來調理我們的脾胃,是有補益作用的。脾胃虛弱的人,可以用白胡椒燉豬肚,或者燉四神湯的時候搭配豬肚。
要注意的是,這些偏滋補的肉類湯類,一週喝上一次就差不多了。注意選在身體沒有積食,胃腸道還相對通暢的情況下喝。
第三:
補的食材,烹飪要儘量簡單。
做羊肉,不是加各種蔥蒜作料下去,而是隻用清水燉,吃的時候加一點點鹽。羊肉本來就性溫,脾胃虛寒的人吃了溫暖中焦的效果很好,但是如果加入的香料太多,或者用煎炸烤的方式烹飪,那可能會讓原本就偏溫的變成偏熱,就容易燥,吃了消耗更多的津液,不但補不了多少,還可能會上火。
再比如吃板栗,它本身就有自帶的甘甜味,這個甜能入脾,補益脾胃,但如果是路邊加了糖的糖炒栗子,甜度就容易超標。這樣吃下去,身體的負擔更重,補沒補上不好說,生痰溼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了。所以栗子更推薦自己在家蒸煮吃,電飯鍋加一點水燜煮也是可以的。
要記得,越是這種能補益的食材,我們越是要吃天然的,它本身的味道,儘量用蒸煮的方式烹飪,讓它更好消化,那麼其中的營養精華就更容易被吸收到我們身體裡去。
第四點:
補益的原則是,吃一點就夠了。
之前有一位患者,平時都好好的,去年冬天有一陣兒就經常便秘,後來才知道,那段時間她總是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買一包糖炒栗子,等走回家已經吃了半包。栗子吃多了,身體運化不了,而且它溫燥的性質可能會讓大便的津液更少,加重便秘的情況。核桃也是,每天吃兩三顆能補虛,但吃多了就容易上火。
真正好的食材,其實就像吃藥一樣,我們隔三差五的吃一點點,就夠了。以現在的物質條件,很少會真的缺什麼吃的,更常見的是吃得太多太雜,身體反而不知道該吸收什麼,能吸收什麼。這時候我們更需要的,是在吃的上面做減法,減少一些眼花繚亂的種類,減少一些量。
真正的補虛、改善體質,都不是一口氣吃個胖子,都要堅持百天、半年甚至一年兩年的時間才能看到變化。我們把時間線拉長一點,每週吃一兩次,每次就吃幾口,然後等待。隨著時間,身體會慢慢體會到食材真正的補益效果。
第五:
補的方式不是隻有吃。
如果是沉迷工作、廢寢忘食的,那你需要補的是睡眠,是規律的三餐,而不是人參枸杞;
如果是寫字樓996,能坐不會站,能躺不會坐的主,那你需要補的是陽光、是運動,而不是羊肉湯鍋和紅燒豬蹄。
補的方法不只有吃。體寒的人,艾灸也是補,貼個暖寶寶也是補;氣血差的人,睡覺也是補;因痰溼導致身體睏倦的,走路也是補。
最後祝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合適的,不會帶來負擔的冬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