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墨客
近日,著名歌唱家毛阿敏的丈夫、中植集團的創始人、正值壯年(60歲)的解直錕突然離世,引發了人們的熱議。按照中國人目前的平均預期壽命和長壽發展趨勢看,他確屬英年早逝。這種現象曾多次發生,已經不是個別現象。人們不僅要問:為什麼這種英年早逝現象會持續發生?人們為什麼不能引起足夠重視?筆者藉此機會,簡略談談自己的看法和主張。
1、生命危機長期潛伏
人的生命是一個由盛到衰、由生到死的過程。這是自然規律,誰也抗拒不了。人們所能做的就是延緩生命的過程,使生命儘可能延長。要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時刻關注自己身體的細微變化,把危及身體健康的隱患消滅在萌芽之中,確保身體在安全可控的範圍內執行。為此,我們必須高度關注兩大危及人體安全執行的隱患:
第一、生命透支現象大量存在。最近20年來,我國不斷有35歲到60歲之間的大學教授、商業精英、演藝明星、普通百姓英年早逝。根據以往的資料看,從2000年到2005年期間,中科院所屬的7個院所和北京大學,就有134名研究員和教授離世;還有清華大學36歲的焦連偉和46歲的高文煥、浙江大學一位36歲的博導相繼辭世。年僅37歲的商業精英陸幼青因患癌症去世,留下了著名的《死亡日記》,讓人扼腕嘆息!59歲的著名畫家、導演、文化人陳逸飛,46歲的著名錶演藝術家高秀敏,42歲的著名演員傅彪相繼去世,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此後,陸續有不少名人英年早逝。2007年,31歲的著名演員陳曉旭因患癌症去世;2008年,39歲的北京同仁堂董事長張生瑜因心臟病去世;2009年,48歲的中央電視臺播音員羅京因患淋巴癌去世;2012年,51歲的沈飛集團董事長羅陽因心臟病去世。英年早逝的名人還有不少,在此不再逐一列舉。在普通百姓當中,英年早逝的人更多,目前尚未有統計資料可查。
包括高層次的人才在內的這麼多人英年早逝,至少說明他們個人在主觀上對健康的忽視、對生命的漠視,不懂得放鬆身心、張弛有度的道理。從客觀上看,至少說明社會還沒有采取足夠的關愛措施,減輕他們沉重的工作負擔和精神壓力。
第二、亞健康現象廣泛存在。不懂得放鬆身心緩解疲勞、不懂得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的道理,因而使得相當一些青壯年人,特別是高層次人才英年早逝。這既是對個人漠視健康、透支生命所付出的代價,也是對社會發出的從業群體工作生活壓力過大、身心勞累疲憊過度的警告。醫學界把這種現象稱之為亞健康。
亞健康的提法是1995年左右發達國家提出的一個概念。我國是1996年5月首次提出。2005年8月,我國在北京召開了21世紀中國亞健康市場學術成果研討會。這次會議提供的資料顯示,我國的健康狀況是這樣的:約15%的人是健康的;約15%的人是不健康的;約70%的人呈亞健康狀態。這就是說,我國的絕大多數人雖然沒有生病,但也不是一個健康的人,處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過渡狀態。亞健康狀態,其實就是一種生理疾病和心理疾患相互交織的潛在狀況。究其原因,主要體現在這樣四個方面:
一是過度緊張和多種壓力。中國有句老話,叫作“安家立業”。意思是說,要“先安家,後立業”。千百年來,中國人都秉承這樣的理念,早早就結婚成家,甚至出現了許多娃娃親。新中國成立後,各項建設事業蓬勃發展,需要更多人投入就業創業當中去,因而顛覆了原有的理念,出現了“先立業、後安家”的新理念。隨著各項建設事業的高速發展,人們的工作節奏和生活節奏不斷加快。隨之而來的,就是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的加大、工作和生活緊張程度的加強。
廣州市有一位最早下海的知識分子,經過10餘年的奮鬥拼搏,已經成為一家通訊裝置公司的老總,已有上億資產。由於每天工作都是通宵達旦:技術攻關、應酬客戶、開會佈置任務。有時一天只吃一頓飯;有時幾天也睡不了幾個小時。五十歲的他和年輕人一樣拼命工作,每年都要住幾次院、洗幾次血,嚴重透支了身體健康。
二是不良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高鹽、高脂、高熱量飲食;過量吸菸、過度飲酒;長期熬夜,睡眠嚴重不足;持續上網、看手機、玩遊戲,癮性十足;玩麻將、打牌通宵達旦。如此不良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嚴重地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
僅以吸菸為例,即可看出其對身體的危害。據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資料,我國已經成為全球菸草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在全球十幾億菸民中,我國的菸民就佔了1/3,約有3億多菸民。每年都有百萬人死於有關菸草的疾病。
三是環境汙染的不良影響。水源汙染、空氣汙染、微波汙染、電磁波汙染、重金屬汙染、噪音汙染,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電腦和手機的顯示器在使用中釋放出的正離子和電磁輻射,是危害人體健康的最大殺手。長期接觸電腦和手機的人,有60%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
經常被人忽視的重金屬--鉛,是人體中唯一不需要的微量元素。而鉛又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物質。鉛在人體內容易蓄積,而不容易自然代洩排出。在土法制作的松花蛋、爆米花中含有;在電鍍、油漆、油墨當中含有;在彩色報刊中也含有。據有關部門測試,一頁彩色畫報即含約2000毫克鉛。
四是不良精神和心理因素刺激。面對社會的瞬息萬變,有些人無所適從,失去了前進方向,變得焦躁不安,情緒波動加大;面對市場競爭激烈,有些人缺乏競爭勇氣和能力,喪失了對工作和生活的信心,變得無所事事,精神萎靡不振;面對社會交往的複雜性,有些人自我封閉,缺乏應有的情商,不善於與人溝通,變得孤獨冷漠,甚至與世隔絕。
無論是生命透支現象,還是亞健康狀態,都潛藏著生命危機的滋生和生命安全的威脅。應該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並採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
2、生命安全亟待保障
面對越來嚴重的疾患和亞健康形勢,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極端重要性。圍繞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問題,逐漸形成了一系列科學的理念;逐步提高了健康和安全的素質,逐項採取了有利於健康和安全的措施。
一是確立健康理念。經過分析觀察,我們看到,至少有這樣五個理念必須予以確立,並付諸實施:
理念之一:確立定期體檢的理念。定期體檢是對身體進行監控、全面瞭解身體狀況的重要手段。有病可以早發現、早治療。沒病可以掌握身體的執行狀況。如果處於亞健康狀態,就可以提前採取預防措施,把威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因素消滅在萌芽之中。現實情況是,有些關愛員工健康的單位、有些關注自身健康的個人,能夠做到定期做體檢。而更多的普通百姓,則受時間、地點、條件的限制,很難做到定期體檢。
理念之二:確立及時治療的理念。對於已經發現疾病的人,要及時就診,輕則吃藥打針,重則動手術去除病灶。為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國家採取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建立了覆蓋全民的醫保體系,施行了跨省結算的機制,使更多人得病都能及時得到治療,有力地緩解了曾經一度就診人數下降、有病硬挺不看病就醫的趨勢。但是,有病不看醫生、吃點藥硬挺的現象,仍大有人在。
理念之三:確立健身防病的理念。常言說,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得病的。也就是說,人得病是在所難免的事情。只不過是小病和大病、輕病和重病之分。對於身體健康之人千萬不能懷有僥倖心理,以為自己永遠不會得病,因而忽視了疾病的預防。防病的一項重要途徑,就是健身。健身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採取運動健身,包括利用各種健身器材鍛鍊、參加各種體育專案訓練等;也可以休閒健身,包括外出旅遊、養花種草、河邊垂釣等;還可以娛樂健身,包括唱歌、跳舞、聽音樂、看演出、學繪畫、練書法等。
理念之四:確立科學保健的理念。要長期保持健康狀態,必須善於經營呵護自己的身體。身體外表需要經營呵護,包括頭髮的修剪、臉部的美容、口腔的洗漱、牙齒的清潔、面板的洗澡、手腳的按摩等;身體內部更需要經營呵護,包括飲食的營養均衡、嗜好的戒菸限酒、性生活的性慾適度等。
理念之五:確立健康長壽的理念。過去古人講:人生七十古來稀。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的預期壽命不斷提高。人活百歲已經不是渴望不可及的夢想了。但是,長壽的前提是健康,不健康而長期臥病,即使活得再長,也失去了人生的意義。生理無疾病、心理無煩惱,生理心理都健康,方為健康。每個國人都應對健康長壽抱有足夠的信心,並透過自己的持續努力,達到健康長壽之目的。
二是採取預防措施。面對生命透支現象、亞健康現象,我們不但要在思想上有深刻地認知,從而引起高度重視,而且在行動上要有足夠的措施,加以有效地預防。
措施之一:改善人的健康素質。在我國,健康素質的提法,最早見於黨的十六大報告,在闡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時,首次提出了“健康素質”的科學概念,並且把健康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並列起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這種情況,既說明人民的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了,也說明我們黨對人民的健康問題有了新的認識,要從根本上著手解決日益突出的健康問題。
何為健康素質?所謂健康素質,就是對人體健康質量的認知程度。在新時代,我們每個人都要提升和改善自己的健康素質,為從整體上提高人體健康質量奠定充分的思想認識基礎。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強調高質量發展。與此相適應,在衛生健康領域,我們也要提出確保人體健康達到高質量的奮鬥目標,推動健康中國建設向著更高水平、更高層次邁進。
措施之二:啟動關愛生命工程。從組織的角度看,關心愛護每一位成員,既是責任,也是義務。社會各級各類組織都要考慮所屬成員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問題,以確保組織的正常運轉。組織要運用系統論的方法,精心設計、精準實施關愛生命工程。定期組織身體檢查、隨時篩查重點保護物件、創造適宜工作環境、合理調節工作節奏,經常研究組織成員的身體狀況,確實把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納入工作的重要日程。這是確保組織凝聚力、創造力和戰鬥力的根本之策。
措施之三:強化自我保護意識。從個人的角度說,生命只有一次,對每一個人都是如此。生命很脆弱,一口氣上不來,就會一命嗚呼!組織和他人儘管會關心你、愛護你,但都是外在的條件。能否做到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歸根結底靠自我感覺和準確把握。凡屬正常之人,都能體會到自己身體舒服和難受與否、身體各個器官變化與否。毛澤東說,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就是這個道理。因此,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行為,是任何外在力量都無法替代的。要想及時排除體內病灶隱患,確保健康長壽,就必須主動作為,在強化自我保護上多下功夫。舍此,別無它法。(此文寫於2021年12月19日~21日)
【作者宣告:此文為本人獨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