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原創稿
從德令哈到大柴旦的路上,湛藍的天空、綿延的山巒配合著土黃色的大地,這便是戈壁灘的樣子。初來這裡的人一定會痴迷於純淨、空曠、粗糙的美,但看過了幾百公里的戈壁灘,這種美也已經司空見慣——在這裡,一棵樹就是無價的財富。
在314省道上驅馳200多公里後,白楊、榆樹、松樹……數排樹苗齊刷刷地映入眼簾,地圖顯示:柴旦鎮到了。大柴旦行委駐地就在這裡。
“這片樹林叫援青林,2017年我們就開始種樹了。這裡能長出樹,不容易。”大柴旦工委委員、行委副主任、浙江援青幹部孫嘉江說道。大柴旦風景奇美,高寒、乾旱是這裡的自然特徵。近年來,浙江援青幹部響應生態號召:“我們必須要種樹,改善環境,環境好了,才有人來,發展才更有動力。”
“我們這裡常住人口不到2萬,但是今年我們接待了130多萬人次的遊客。”翡翠湖、水上雅丹、魔鬼城、光影之城、北緯37°星空營地……大柴旦的優質旅遊資源數不勝數,但如何確保遊客的旅遊體驗,從而讓這裡的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
孫嘉江說:“浙江的數字經濟發展的非常好,我們在浙江的幫助下,藉助數字化手段,在投入1000多萬元建設遊客服務中心的基礎上,今年又投入了500多萬,建設智慧旅遊,遊客資訊、各景點資訊全部都彙集在這裡。”
大柴旦氣候惡劣,一年中最適合旅遊的時間僅僅三個月。對於這點,浙江援青幹部“心中有數”,孫嘉江說:“下一步,我們在思考如何適當延長我們的旅遊旺季,用好旅遊資源,努力做到‘淡季不淡’。”
“我們要把祖國‘聚寶盆’裡的工業基礎利用好,讓大柴旦的產業多元化。但我們絕對不搞破壞環境的事,這個廠房的一半投資都用在了環保方面。”浙江商人唐國軍說道,在與浙江援青幹部的洽談中,唐國軍帶著浙江中環聯公司來到了大柴旦,“我們是做染料中間體的,需要大面積的廠房,這裡給的條件好,而且有原材料供給,資源成本有優勢。”
但問題隨之出現,廣袤的戈壁灘,哪裡去找水?“其實,缺水只是表象,其實大柴旦的地下水資源特別豐富,很多雪山的融水直接流到了地下。”孫嘉江解釋道,大柴旦還可以提供勞動力,等到正式建好啟用,這一個工廠,就能“消化”200人的勞動力。
心手相連,山海情深。在廣袤的大柴旦,浙青兩地攜手同行的事蹟每天都在上演,“我們在這裡時間不長,為了大柴旦人民群眾共富、生態環境共建、發展成果共享,我們援青幹部必須要做的更多,才能不枉此行。”孫嘉江望向戈壁,眼中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