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房子好高!彷彿可以看到山的那頭……”雨後初霽,一縷曙光衝破雲層灑向大地。 走出大山,抵達易地扶貧安置地的人們看到新家,高興地揚起手。這是湘潭大學2018級動畫專業“00後”學生郭乾創作的系列漫畫作品——《扶貧廿四時》中一幅作品表現的情景。
《扶貧廿四時》整組作品由24張漫畫組成,將不同時空發生的真實事件改編放在同一天,場景描繪了從精準扶貧攻堅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歷史程序。
據瞭解,郭乾所在的藝術學院參與了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用藝術專業的強項,對口幫扶過湘西保靖縣比耳鎮,為當地特色農副產品形象設計、外形包裝等開發過系列產品,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畫作的開篇——十八洞村的故事,學院曾參與設計“十八洞村礦泉水”的形象設計等工作。
“我們學院的老師引導我們把作品畫在中國大地上,課下也組織開展對口鄉村振興活動,我一直想用手中的畫筆,記錄所思所想。”郭乾說。
“那一天,我們終於安上了電燈,以後可以再早一點來教室讀書了!”——漫畫《驚蟄— —破曉之光》描畫了一個鄉村小學安裝電燈後,孩子們抬頭好奇張望的一幕,這來自郭乾的 親身經歷。“小學的時候,我們點著蠟燭上早課。有一天電工師傅在教室裡裝上了燈泡,我們盯著螺旋形的燈絲,看得眼睛都花了。”回憶多年前的情景,郭乾仍然歷歷在目。
小方桌上有四件物品:一盞綠色檯燈、一個紅色日記本、一頂黃色草帽和一支藍紫色的鋼筆 ,這是郭乾為整幅作品設計的封面,四種顏色對應作品春、夏、秋、冬四個序章。“整個創作歷時兩個月,我經常害怕畫不好,但一想到那些參與過扶貧事業的人看到一定會很感動, 就堅持了下來。”郭乾說。
創作前期,郭乾找來去過湖南湘西十八洞村、保靖比耳鎮對口扶貧的老師和同學,翻閱“@ 中國扶貧基金會”的微博動態,收集扶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一線的故事,還觀看了《山海情》 《最長的一盤棋》等影視作品,查詢書籍、報刊和網路資料等,積累創作靈感。
作品名《扶貧廿四時》中的“廿四”,既指二十四件真實的故事和二十四幅畫,也指二十四節氣和一天的24小時。“透過創作,我發現真實的鄉村振興就體現在我們的一日三餐、勞作出行,是生活中非常細微但卻時時存在的能被感受到的關心。” 郭乾說。
這組作品推出後,獲得第十八屆中國動漫金龍獎最佳學院漫畫獎提名獎。
“‘藝術設計’本身就是解決社會問題的一種方法和工具。”郭乾表示,他將繼續在關注社 會,在用藝術為人民服務中,把理想付諸實踐,讓自己的人生價值變得更有意義。
通訊員羅旭 邢政 瀟湘晨報記者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