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個提問:從小一直被父母否定的孩子,長大以後會怎麼樣?
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做任何事都有種無力感,半途而廢的事情數不勝數。
其實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有一個觀念:我就說他兩句,又沒有打他,能怎樣呀?怎麼那麼玻璃心、矯情呢?
有句話叫做“不打人的嘴”,說的就是這種情況,有時候語言的傷害值比拳頭打在身上還要疼,不然怎麼會出現“刀子嘴”這個詞呢?
01 父母的否定,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英國的心理學家羅伯特,戴博德曾說過:“”我們的價值觀來自父母,他們是最能左右我們行為的人。父母的言行塑造了我們的童年,也不可避免地對我們之後的人生產生影響。”
我媽媽常說我表姐這輩子就毀在她父母身上了。
從小到大,表姐從未得到過他們的一句誇讚,無論做什麼,都是很差勁。即便考年紀第一,那也是歸功於巧合、幸運,從來不認可表姐的努力。
長大後,表姐想要證明自己,於是考各種證書,但是都被她媽媽一句否定:“有什麼用?能掙多少錢?不還是不如人家?”
一次次的否定打擊,讓表姐逐漸心灰意冷,認定自己就是一個失敗者,永遠不如別人優秀。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自我實現的預言。
意思是:如果相信自己行,你最後就能行。如果懷疑自己不行,你就會退步。
被父母一直否定長大的孩子,多數都缺乏自信,他們不相信自己可以優秀,不認為自己有能力。總是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中。
在進入社會後,也會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所以處處謙讓,最終失去自我,生活越過越糟。
作為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多往孩子心中傾注一些陽光,這樣孩子才能在希望的溫暖下成長,也更能過好自己的一生。
02 來自父母的傷害,真的需要一生來自愈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曾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作為中國知名的影視演員、導演,姜文給人的印象一直是自信強勢,成就非凡。
可姜文卻說他是一個很不自信的人。
姜文在做客《十三邀》時,許知遠問他:“生活中有沒有充滿失敗感的時刻?”
姜文說:“我最大的挫折,是父母的差評。”
姜文說他考上中戲後,興沖沖地跑回家告訴母親,結果母親把錄取通知書扔在了一邊,沒有激動,也沒有開心,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你那一盆衣服還沒有洗。”
後來姜文傷感地說:“我考上中戲她也不高興,我買了房子她也不願意住,我不知道怎麼才能讓她看見我做的事高興”。
直到母親去世,姜文都沒有得到一句認可的話,這是姜文心中看不見的傷。
即便是優秀如姜文,也會在父母的否定中不相信自己。
家庭教育片《鏡子》中有句臺詞: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作畫的人,白紙變成怎樣,關鍵在父母。”
父母的言行就像一張張烙印,影響著孩子的一生。就像有些傷害看起來不致命,卻經常痛。
面對同樣的事情,童年快樂的人看到的都是積極陽光的一面,而經常被父母否定的人,則經常會先看到事情的負面影響。
給予孩子多一些肯定和支援,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積極認可孩子的成績,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充滿自信,也能增強孩子的執行力,讓孩子擁有獲得幸福的能力。
03 優秀的孩子離不開父母的支援與肯定
日本作家菅原裕子在她的著作《讓男孩聽進去,讓女孩說出來》中說:
父母最重要的使命是給予孩子支援與肯定,那是一種傳達給孩子愛的行為,體會到愛的孩子,一生都會幸福生活。
就像奇葩說辯手詹青雲,比起她的博學多才,她自身所散發出來的自信陽光更能吸引人。
詹青雲是哈佛大學的法學博士,在2018年代表哈佛耶魯大學聯隊參加“2018華語辯論世界盃”獲得總冠軍。
然而詹青雲並非一開始就這麼優秀,小時候,詹青雲是個妥妥的學渣,總是被老師罵,還為此轉學了6次。但詹青雲的父母從來不責怪她,總是用各種方法鼓勵她。
學校放假時,詹青雲的爸爸也不催促孩子快點學習寫作業,甚至會用講故事為誘餌,騙女兒陪他去出差,去旅遊。
而詹青雲的媽媽偷偷地告訴她:“青雲,媽媽會算命的,你現在是走黴運成績不好,再過兩年就是學校最棒的學生了。”
就這樣,詹青雲在父母的支援和肯定中長大,最終也成長為自己的小太陽。
心理學上個概念叫:積極權威期待。
意思是,如果你想一個人變得更好,那就鼓勵他。
如果想讓你的孩子變得優秀,作為父母一定要支援他、肯定他。這樣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才會建立自信,內心強大,充滿陽光。
04寫在最後
樊登老師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孩子做對事的時候,是父母塑造他行為最好的時候,而孩子做錯的時候,是父母拉近跟孩子關係的最好時候。
面對孩子,父母都會有手足無措、暴跳如雷的時候,可能會一時言語不當,對孩子造成傷害。但是冷靜下來我們需要向孩子道歉,講明事情原委,儘量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要知道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